我国银行保险的与未来

点赞:5062 浏览:1839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源头可以追溯至上个世纪90年代初,但银行保险真正获得充分发展是在本世纪,尤其是2003年以后,随着国际金融环境的深刻变化以及国有保险公司、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纵深推进,银行保险蓬勃发展,影响日益扩大,已经逐步成为令人瞩目的重要金融现象.

银行保险市场――“一强四弱”

一般认为,我国银行保险业务正式起步于2000年,7年以来,银行保险业务虽然小有波折,但总体上看一直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业务规模发展能力强.银行保险自其萌芽、发展到壮大,仅仅只用了两三年的时间.据统计,2006年全国银行保险保费收入为1022亿元,比2001年的47亿元增加了975亿元,同比增加了20倍(本文的统计口径和分析对象均为寿险公司银行保险业务,未考虑财产险公司银行保险业务).图1反映了2001年至2006年全国银行保险保费规模情况.

几年来,银行保险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寿险业务的平均发展速度,其占比也日益提升,已经成为与传统的个险、团险相并列的三大销售渠道之一,中国人寿、太平人寿等公司的银行保险保费收入则成为支撑公司新单业务增长的第一大销售渠道.从行业来讲,近两三年以来,银行保险业务成为拉动寿险业务甚至是保险行业业务平稳增长的主要动力.表1反映了近三年银行保险收入占寿险保费收入的占比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近三年银行保险保费收入占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比例一直稳定在25%左右;但换一个角度看,由于目前国内银行保险保费收入的绝大部分是新单保费,而个人业务在近几年的结构调整中大大提升了期交业务比例,考虑到业务的滚存性,银行保险占当年人身保险新单保费的比例应远远高于上表,银行保险业务已经是人身保险业务增长的主要力量.

业务盈利贡献能力弱.虽然近几年银行保险业务规模贡献能力非常强,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银行保险盈利贡献能力异常弱小.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从产品结构看,目前银行保险产品主要为5年期分红型趸交产品,费用率较低;从市场竞争看,银行保险市场手续费竞争非常激烈,将银行保险业务本已狭小的利润空间更加挤压得难以生存,甚至相当一部分基层公司已经倒贴费用,利润为负.

我国银行保险的与未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银行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以某保险公司为例,5年期分红型趸交型产品的预定费用率为5%,在总公司与总行一级的合作协议中,手续费入大账的比例不低于2.2%,在省级分支机构一般预扣0.2%~0.3%后(作为经营成本)下达到地市级营业单位,那么实际上该产品的手续费成本已经达到2.4%~2.7%,留给营业单位的空间只有2.3%~2.6%,这里面包括支付给基层银行机构的手续费、培训激励费用以及支付给保险公司销售队伍的基本收入等各种经营成本,最后往往所剩无几.尤其是在银行保险业务竞争激烈的地区,仅就手续费支付一项往往就占据了预定费用的绝大部分,其他费用只能由保险公司从其他渠道挪用,导致银行保险业务往往挤占其他营业费用.这就导致了部分保险公司的基层公司考虑保费规模的压力,不得不发展低利润甚至是无利润的银行保险业务.

业务可持续发展能力弱.银行保险业务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的根本原因在于业务结构的不合理.银行保险业务自其起步以来,主打产品长期为分红型趸交产品,尤其是可以与银行储蓄作对比的5年期分红型趸交产品.表2和表3分别反映了2004年及2006年各主要保险公司分红型趸交产品的占比情况.

从2004年和2006年的银行保险业务数据来看,市场各大保险公司的银行保险业务主要以分红型趸交产品为主,尤其是占据市场份额半壁江山的中国人寿,银行保险主打产品长期为鸿丰和鸿泰,其性质是分红型趸交产品,占据银行保险业务的比例高达90%以上.庞大的趸交业务规模使得业务发展缺乏后劲,迫使各主要保险公司银行保险渠道.以上规模、抢占市场为最大要务,严重制约了银行保险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银保合作深度比较弱.银行保险业务自起步以来,一直停留在浅层次的合作层面上,具体表现就是保险公司与银行签订写作技巧保险业务合作协议,由银行写作技巧销售保险公司产品,保险公司则向银行支付写作技巧手续费.几年来,虽然业界、学界以及监管机构反复强调银保合作要突破浅层次的写作技巧关系、创新合作模式,也有保险公司与银行多次签订全面业务合作协议或者战略合作协议,但应客观地看到:从总体上讲,银保深层次合作的时代仍未到来.按照国外有关银行保险发展阶段模型(见图2),我国银行保险仍然停留在第一阶段――分销协议阶段.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这种分销协议阶段,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表象仍然是简单的保单写卖,其合作基础依然是传统的手续费争夺,这种低层次的经济利益纽带势必导致以哄抬手续费为核心的恶性竞争,大打战.这种危机的产生原因主要在于:银行保险保费规模来源于销售渠道的共享,但当前银行在销售渠道方面的优势使得银行在与保险公司的博弈中处于强势地位,待价而沽,保险公司则被迫处于弱势地位,只能通过手续费的让步和非制度性因素的培养来争夺销售渠道.


业务发展基础建设比较薄弱.长期以来,推进银行保险业务的动力方主要来自于保险公司,而保险公司基于规模任务的压力,不得不把工作的关注点放在业务的冲刺和扩张上,而忽视了银行保险业务的基础建设工作;从银行方面来讲,关注的重点在于手续费收入,对银行保险业务的基础建设更缺乏积极性,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必然导致近几年来银行保险的短期行为频频发生,例如业务推动、培训考察等,而对真正事关银行保险长远发展的制度创新、产品创新、结构调整、队伍建设、诚信经营、信息建设等基础建设问题却重视不够,投入不多.

银行系保险公司――冲击有多大?

当前,我国银行保险市场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各大商业银行和国家邮政局纷纷进入保险业,银行系保险公司的诞生使得传统的银行保险市场格局面临巨变.如何看待银行系保险公司对传统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的影响成为认识银行保险市场的重要内容.

银行系保险公司有利于银行保险的发展壮大.国有银行之所以进军保险业,就是看中了保险市场的巨大诱惑,有利于充分发挥自身在销售网络、品牌优势、人力资源以及资金实力方面的强大优势,拓展交叉销售,进而提高整个银行集团的盈利能力,实现综合经营.从主观目标和客观实际来看,银行系保险公司的成立是银行整合自身优势资源,提升盈利能力,实施集团化战略和综合经营的必然选择.

应该看到,目前虽然我国保险主体已经将近100家,但真正有品牌、有实力的大公司并不多,银行系保险公司的设立,必然能充分发挥其他保险公司难以拥有的优势资源,依托其无可比拟的网络优势,以银行保险作为业务发展的切入点,在短期内迅速实现业务扩张,这种爆发性的能量远远不是其他新型保险公司所能比拟的.可以预见,银行系保险公司的成立,能带来银行保险甚至是整个保险业的又一次辉煌发展.

银行系保险公司将在短期内对现有银行保险造成一定冲击.在国内银行保险发展的现阶段,银行网点资源是构成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的重要核心竞争力资源,拥有银行网点资源的数量多少和质量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水平.在这个背景下,银行系保险公司的成立将对既有的网点分配格局重新洗牌.毫无疑问,银行系保险公司将充分发挥自己的股东背景优势,将大量的优质网点揽至麾下,这撼动了现有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的基础,将对部分保险公司的业务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比业务波动更值得关注的是,由于银行保险业务的下滑,部分中小公司的流将锐减,情况严重的可能会引发财务危机和偿付能力危机.

另外,近几年银行与保险公司积极合作,已经储备了一批懂保险、能管理、善营销的专门人才,虽然如此,但要在全国范围内拓展银行保险业务,银行系保险公司仍然要从现有保险公司中引入.当前各主要保险公司与各大商业银行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完全有可能成为银行系保险公司引进人才的首选对象,从而使现有保险公司的银行保险人才队伍的稳定性面临挑战.

尽管如此,银行系保险公司自身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它对现有银行保险的冲击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银行系保险公司并不能得到全部的银行优势资源.可以预见,在银行系保险公司的股权构架中,银行将拥有相当一部分的股权(也可能是主要的股权,独资成立保险公司可能性不大),其他各方也将拥有一定的股权.从股权利益角度讲,银行系保险公司是银行旗下的参股或控股的一家企业,其中必然涉及到银行、其他股东、银行系保险公司等多方利益主体.虽然各方存在利益共同体关系,但毕竟分别是独立的盈利单位,各自存在自身的主业利益.这种利益主体的差异化决定了银行不可能将所有网点资源、人力资源、系统资源全部让银行系保险公司享用.这一点已在先行成立的银行系保险公司身上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

银行在中短期内还离不开现有的银行保险业务.在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传统的存贷业务占比将逐步下降,银行对中间业务越来越重视.从各大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构成来看,写作技巧保险手续费收入已经成为重要组成部分,有的甚至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工行、农行、邮储三家写作技巧保险业务量最大的机构均设有专门主管部门,写作技巧保险业务工作已经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在可预见的中短时期内,基于庞大利润的考虑,银行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抛弃既有的银行保险合作成果而另起炉灶,重新拓展市场.

银行系保险公司发展仍需时日.从寿险公司基本的成长规律看,银行系保险公司的成长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如果银行系保险公司在2007年能够变成现实的话,那么真正运作成熟应在2010年之后,这种判断基于寿险公司基本的成长规律.首先,从开业的时间来看,一般保险公司从酝酿筹建、获准筹建到正式开业至少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其次,构建完整的后台运营系统(包括产品开发、业务管理、信息技术、客户怎么写作)需要1~2年的时间;再次,现代寿险市场中的寿险公司从正式运转到开始盈利一般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在这一段时间里,银行系保险公司的成长速度很难弥补与现有保险公司停止合作所造成的缺口;最后,银行系保险公司成立之初,业务发展的突破口仍然在银行保险,而且是趸交产品,真正建立营销渠道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银行进军保险业未必代表金融业的发展方向.从国际银保业务发展来看,金融业综合经营已经逐步成为历史,专业化的浪潮正在到来.大型金融保险集团正在逐步剥离旗下非主营业务,专心经营主营业务,例如花旗集团等国际大型金融保险集团出售旗下寿险业务等.而国内金融业发展的现状却与此背道而驰,正由专业化迈向综合化经营,而且趋势似乎越来越明显.几家改制上市银行都把下一步发展目标瞄准在大型金融集团上.但这种发展定位是否真正为监管高层和国内外投资者认同还有待实践检验.例如,就在某些银行宣布进军保险业的消息发布之时,其股票价值应声而跌,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投资者的心理.首先,银行业进入保险业需要占用大量的资本金,而且这种资本金在短期内很难体现赢利性;其次,进入保险业的切入点是银行保险,但银保业务本身(从保险公司来看)的赢利性并不是保险业务的主要部分;再次,如若白手起家,新建营销队伍,则占用庞大资本金的同时,业务发展周期过长,势必影响银行主业资产的赢利性.为此,从国际银保业务发展趋势和目前国内现状来看,银行业进军保险业并不一定代表金融业的发展方向,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银行系保险公司的成长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未来发展方向

银行保险业务发展在经历了6年多的时间后,已经逐步走向规范、成熟的道路,尤其是在2006年以来,相关监管政策的出台,有力地推动了银行保险业务规范和成熟进度的加快,伴随着这一进程,银行保险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动态,这些新动态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我国银行保险的未来发展方向.

股权合作将提升银保合作的层次和力度.2006年以来,保险公司与银行在股权方面的合作明显升温提速,最为明显的两个例子是:中国人寿与花旗银行并列成为广东发展银行的第一大股东,开创了国内保险公司收购全国性银行的先河;平安保险继成功收购福建亚洲银行后,又收购深圳商业银行绝大部分股权.与此同时,国内大保险公司在工行、中行和建行上市过程中,成功发挥了资金雄厚的实力优势,成为财务投资者.保险公司与银行的这种股权合作将逐步改变传统的“银行强、保险弱”的格局,而是把双方逐步纳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双赢互惠的轨道中来,这种巩固的利益基础将从根本上提升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层次和力度.

银行保险将因新产品的联合开发得到发展深化.传统的银行保险合作模式下,银行只是简单的写作技巧销售保险公司生产的保险条款,保险公司提供什么,银行就写作技巧销售什么,在这种模式下,银行的兴趣点只能是收取写作技巧手续费.在新型合作模式下,银行可以逐步介入保险公司的产品开发环节,将银行客户的特殊需求纳入保险公司的条款设计中去.这种模式下推出的产品将更具有针对性,不仅帮助银行满足了客户的需求,而且为双方都带来了现实的经济利益.2006年5月,中国人寿联合中国农业银行推出了针对农行客户销售的“穗穗红”产品,这是银保合作互惠共赢的良好典范.据了解,其他银行和保险公司也将在联合开发产品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可以预见,银行保险的发展将随着保险产品的共同开发而进一步深化.

银行保险的期交业务转型将是重要方向.传统银行保险业务大部分集中于分红型趸交产品,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都较弱.为改变这种现状,2006年以来,部分保险公司主动转型,大力发展期交业务,取得了重要突破.

虽然从表4中我们看出各主要保险公司银行保险期交业务占新单业务的比例都不高,但我们要认识到这只是业务发展模式转型的开始,它标志着银行保险业务由传统的分红型趸交业务逐步向期交型业务的重大转型.这个转型将是一个长期的阶段,必将从根本上提升银行保险业务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这将是我国银行保险业务结构转型的方向所在.银行保险产品创新的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2006年有部分保险公司推出了万能保险,保费规模迅速扩张,部分保险公司银行保险业务中万能保险的比例高达90%以上,取代了传统分红型趸交产品.

(作者单位: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银行保险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