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点赞:13549 浏览:5799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

新生代农民工逐渐作为农民工的主力军,和上一代农民工相比,受教育程度高,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更加贴近城镇居民,即使在城镇长大、居住却无法和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养老待遇.我们现阶段的农民工养老保险改革主要是针对于老一代农民工,不完全适用于新生代农民工.

【关 键 词 】

新生代农民工 户籍限制 养老保险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在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及农业生产力逐步现代化的多重背景下,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成为进城农民工.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截至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比上年增长4.4%.其中,外出农民工15863万人,增长3.4%.同时,农民工内部也出现了代际更替,将农民工群体划分为第一代农民工和第二代农民工,所谓第二代农民工也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指是1980年以后出生、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逐渐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并且在整个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农民工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7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一、新生代农民工特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2009年新生代农民工总人数为8487万,占全部外出农民工总数的58.4%,随着城镇化进程,这一人数将以每年8000左右的速度不断增加,在十年内将增至2亿.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和第一代农民一样处于“市民”和“农民”之间的尴尬境地,具有较大的就业压力,对工资收入满意度低.可以说,大部分的新生代农民工希望能够成为“市民”,低收入和高价房成为他们定居城市的主要障碍.

1.文化水平较高,重视教育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使得新生代农民工能够普遍受到过相对规范的教育.《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从20世纪90年代起,从农村外出务工经商的劳动力中初中教育水平的比重最高,高于50%以上,且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1]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种观点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得到最广泛的认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的《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及代际对比研究报告》称“有97%的农民工表示愿意继续学习,其中比例最高的是专业技能知识,法律知识和文化知识次之.他们不仅仅自己有着强烈的学习,而且对下一代的教育也赋予巨大的期望.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学历的期望都是大学学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历,三者合计达89.1%,其中希望子女将来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高达38.8%.

2.生活方式贴近城市居民,对家乡认同感较弱

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从小随父母在城市长大,同样受到城市大众文化的影响,缩小了他们和城里同代人的差距,日常穿着、谈吐以及生活娱乐习惯基本都与城里人一样. [2]在闲暇娱乐的选择上,新生代农民工选择比例最高的分别是上网和听音乐(典型的城市生活方式之一),比第一代农民工平均高23%.尤其是大专及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上网的比例高达44.5%. [3]新生代农民工通过这些生活方式让自己越来越趋于“市民”.因而,新生代农民工对家乡的乡土认同也逐渐在减弱,认为自己已经脱离农民身份,他们对家乡的乡土认同更多的是包含着对亲人的感情,对农村的一些习惯和传统也开始出现不认可,甚至持批评的态度.

3.无务农经验,以个人发展为就业导向

和上一代农民工相比89.4%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不会农活或只会一点点,很少接触农业生产劳动,缺少艰苦锻炼的机会.

新生代农民工不再以生存作为主要目的,而是将寻求自我发展和追求城市生活作为主要的目标.根据统计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以 “刚毕业,出来锻炼自己”,“学一门技术”和“在家没有意思”的人占到了71.4%.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60年代的农民工有76.2%的人选择了“出来赚钱”.[4]由此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对自身有了比父辈更深更高的认识,意识到了知识、技术、经验、自身素质等在就业中的重要性.融洽的工作氛围、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良好的工作条件已经成为他们找工作时最为关注的问题,这也是他们更不愿意接受脏、累、差的体力活的原因.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养老现状及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越来越趋于城镇居民,但是由于户籍限制使得他们很难能迈过“市民化”这道门槛,不能享有和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等权益,积累到一定时期、发展到一定程度极易成为“问题农民工”,进而引发成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基于上述的考虑,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1.具有较强的参保意识

上一代农民工具有参保率低,退保率高的特点,养儿防老仍是他们的主导思想.然而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大部分在城镇长大,从小受到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影响,同时从他们的父辈的经历中意识到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性.作为独身子女的一代觉察到养儿防老已无法提供真正的保障.

2.以社会养老为主

上一代农民工即使愿意参加养老保险,但因“高额”的缴费率和漫长的缴费时间而退步,他们对于自身的老年生活的设想是回到农村养老.新生代农民工却相反,上海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显示,有63.24%选择参加社会养老保险.[5]他们渴望参加社会保险,希望能像城市居民一样退休后拿养老金生活.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是能够接受缴费比例和缴费期限.


3.受参保门槛限制小,但有名无实

根据《农民工养老办法》规定,只有在城镇就业并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才能参加养老保险,这个规定没有包括单干或是打零工的农民工.所以老一代农民工想要参加养老还是受到较大的限制,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些,大部分可以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使得在参保门槛方面受到的限制较小.然而,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缩小人工成本,主观上不愿为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但是迫于社会保障部门的压力,企业不得不缴费时,也是想法设法逃费.例如,少报参保人数,压低缴费基数等.故而,很多时候社保部门对于农民工的实际用工情况永远都无从得知,只能让用工单位象征性的缴点费,结果大多数农民工的参保有名无实,仍然游离于制度之外. 4、养老金难以长期积累,关系转移难

调查表明,农民工在工厂、餐饮等怎么写作行业的平均工作周期是4—6年;从事建筑业等体力工作的农民工在一处的平均工作周期更是仅为2—3年.我国对于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期限规定为15年,对于普通的城镇职工而言很简单,但是对于这些流动性较强的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还是一大难题.目前,我国还未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省际之间可以统筹的也不多,各地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缴费比率的依据和标准均不同,导致养老保险费用及待遇标准也不同,新生代农民工调换工作后很难衔接.虽然,按照规定,农民工解除劳动关系后可以保留保险关系,重新就业后可以重新参保,但是,他们能够带走的只有个人账户,统筹账户中的资金无法提取,因而,参保农民工在离开打工城市时纷纷选择退保.

三、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改革趋势

1.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

目前的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主要还是面向于老一代农民工,没有考虑到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更高,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更加贴近城镇居民.他们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城镇一员,而不是在农村养老.因此,农民工的养老政策设计的重点应该放在农民工养老保险和城镇养老保险的衔接,这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更加具有激励性.此外,我国农民工的养老法规种类繁多,没有一部统一的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这也为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打下基础.

2.改革户籍限制的要求

农民工是一个尴尬的群体,他们生活在城镇但是拥有农村户口,无法和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资源和地位,成为一个城镇居民是所有农民工的希望,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尤为明显.近阶段,在我国根除户籍限制是很难实现,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户籍制度已经有很大的松动,现在大部分地方出台规定只要在一个地方拥有房产权就享有户籍,但是对于大部分从事苦、险、脏的农民工来说,他们没有经济能力去写房,很难改变自己农民的身份.因此,我国户籍制度的拥有应以常住人口为划分标准,开放城镇劳动力市场,准许人口自由流动和迁徙,城乡劳动者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上有平等的机会.

3.建立全国统一的农民工养老金信息管理网络

农民工养老关系转移是阻碍农民工参保的主要障碍,流动性强的农民工尤其需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社会保险关系的电子档案和数据库,分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和金融网络为农民工提供便捷的怎么写作.允许农民工在返乡中断工作或者发生工作变动而发生养老保险费缴纳中止的情况下,为其保留养老保险账户,待其重新开始工作时对养老保险账户重启.按参保农民工号进行全国统一编号的实名个人账户,对编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农民工发放养老保险个人IC卡,便于劳动者随时并查询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情况,使劳动者参保、缴费、转续养老保险关系更加省时省力.

4.适当降低缴费比例

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和农民工的实际工资水平相比较高,其中单位缴费比例为12%,农民工个人缴费比例为4% —8%,由用人单位代为扣缴,全部计入个人账户中.城镇职工个人缴费也是缴纳个人工资的8%,但是城镇职工的工资水平较高,工资也相对较为稳定.新生代农民工还是具有农民工流动性强的特点,要从他们微薄的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缴纳养老保险,并且累计上缴15年,和民工流动性是相冲突的.等到年老之时领取养老保险金,领取的养老保险金也是微薄的,难以抵御几十年疯狂的物价上涨.没有起到真正的养老作用.因而,我国农民的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应该适当下调,加强统筹账户的再分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