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点赞:30774 浏览:14281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运用2001-2009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养老金财富在总体上对居民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随着社保养老金财富的增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加;我国养老金财富边际消费倾向远小于当期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本文认为当前我国养老保险覆盖率较低以及养老金收益不确定性较高等可能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

关 键 词 :养老保险;居民消费;生命周期;面板数据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消费需求增长缓慢,居民储蓄水平居高不下.在此背景下,政府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导致我国长期消费需求不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健全是重要原因之一.养老保险计划作为平衡生命两期福利水平的一种手段,意味着它将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与储蓄决策.因此,研究我国养老保险与居民消费的关系,探索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对于扩大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相应的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运用2001-2009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以考察我国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与促进消费增长的一些结论与启示.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外主要研究回顾

关于社会养老保险影响居民消费及储蓄行为的研究多数是在Modigliani(1954)生命周期框架下进行的.部分学者认为养老保险对消费有促进作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学者当属费尔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Feldstein(1974)提出,养老保险会通过方向相反的两个力量影响个人的消费与储蓄.一方面,养老保险会降低提前退休人员在工作期的消费水平;另一方面,养老保险的资产替代效应使得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他的实证结果表明养老保险较显著提高了居民消费水平.Wilcox(1989)分析了1965-1985年美国养老金给付水平的变化对总消费支出的影响.他认为养老金给付水平的变化与总消费的变化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Zant(1988)的实证研究显示,1957-1986年荷兰的养老保险财富值与消费水平的相关系数在0.11到0.16之间.此外,Rob与Arie(2001)运用荷兰的数据,Aga与Mario(2001)运用意大利的数据也分别证明了养老金制度对储蓄有不同程度的“挤出效应”.也有一些实证结果不符合生命周期检测说,如,Melvin(2005)研究了1972年美国养老金增加对消费的影响.他认为非耐用品的消费随着养老金提高而显著增加,而各种耐用品的消费在这一时期则没有显著的变化.

还有一些研究认为养老保险对消费的正向影响并不显著.如,Barro的“中性理论”,Barro(1974)认为老年人将留下遗产以弥补子女因缴纳养老保险税所遭受的损失,从而部分甚至全部抵消了来自养老保险的转移支付,这将最终导致养老保险对消费没有影响.

国外学术界就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研究结论不一,既有养老保险支出增加消费的结论,又有养老保险对消费支出影响不显著的结论.研究方法的不同,解释变量选取的差异,都会导致实证结果产生分歧,但这些成果对我国的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二)国内研究回顾

国内的成果多数是关于生命周期理论在我国的实践运用,且基本支持养老保险会“挤出”储蓄,增加消费的观点.张继海(2006)的计算机动态模拟分析与实证分析结果都与生命周期检测说和预防性储蓄理论相吻合.研究选取了2002年和2003年辽宁省城镇居民家计调查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居民的社会保障养老金财富对其消费支出有显著的影响.石阳,王满仓(2010)运用中国30个省份2002-2007年的相关面板数据考察了我国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对于储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对我国居民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存在对储蓄的“挤出”,而这种 “挤出效应”在不断扩大中.此外,姜伟(2008 )、刘慧(2010) 以及杨河清,陈汪茫(2010)等也认为社会保障支出对我国居民整体消费有积极的意义.

国内养老保险对消费与储蓄影响的研究同国外相比起步较晚,多数学者都认可了生命周期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并且认同社会保障对消费有正向影响.但有相当一部分成果都以定性分析为主,相较之下,运用计量方法分析我国养老保险对消费的影响的实证研究还较少.此外,多数实证研究均以替代变量来近似养老保险财富,这些替代变量可能无法准确地表示养老保险财富的真实值,这也导致实证研究对生命周期理论的支持稍显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