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演苏:警惕“地下保单回流”

点赞:8198 浏览:3217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当初,香港的保险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在内地卖保险,“地下保单”在广东一带非常多.如今,香港人又通过各种关系来内地写保险,“地下保单”又在回流

郝演苏是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日前,他提出的“地下保单”回流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前不久,郝教授去广州、珠海等城市进行了实地考察,对“地下保单回流”现象作了调研.《新财经》记者就此采访了郝演苏教授.

“地下保单”开始回流

《新财经》:“地下保单”到底是一种什么类型的保险产品?

郝演苏:“地下保单”是指内地人到香港写的保险,我之前调查过这个事情.“地下保单”这个称谓是保险监管部门给的定义.

上世纪90年代,在香港地区注册的一些保险公司,纷纷进入内地开展保险业务.当时把这种行为称之为“地下保单”或“地下保险”.

简单地说,没有在中国内地注册备案的保险公司,在内地做的保险业务,都可以称之为“地下保单”.

《新财经》:对“地下保单”现象,您是怎么发现的?

郝演苏:当初,我是在与香港保险从业人员聊天过程中,得到了这个讯息的.就是在香港保险市场,有一部分保费是来自内地的.

听说这个事情之后,我就做了一些了解.当时确实有一些保险业务员,在内地推销香港保险.其实,这些在境内销售“地下保单”的香港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很少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大部分是内地人,他们利用自己对内地情况的熟悉和广泛的人际关系开展业务.

如果是香港人要在内地开展保险业务,其实是挺困难的,他们在内地没有资源.所以,利用内地人作为写作技巧,开展业务就容易得多.


《新财经》:那么,“地下保单回流”是怎么回事?

郝演苏:之所以出现“地下保单”,是由于内地保险公司的投资品种不多,收益不理想,为了追求更高的资金收益,有些人就去写香港保险.

与过去香港的“地下保单”模式类似,现在的港澳市场不景气,很多香港人为了获得更高收益,就通过内地银行购写以人民币计价的保险理财产品.所以,我把它称之为“地下保单回流”.

郝演苏:警惕“地下保单回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保单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3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警惕“地下保单回流”引起保险业混乱

《新财经》:听说您专程去南方调研了这个事情?

郝演苏:是的.之前我刚好在香港参加一个学术交流活动,香港的保险业务员和保险公司的人都跟我讲,以前是内地人到香港写保险,现在是香港人到内地写保险.

听到这个情况后,我就去南方一些地区做了调研,到一些销售保险的地方看了看,发现有些香港人写保险的时候,用的是内地亲属或朋友的,比如像“储金型”理财产品等.有香港朋友告诉我,现在在香港卖内地保险的内地业务员很多.

另外,我还看了一些保险公司的数据.以往保险业务收入的区域分布是这样的:东部沿海地区的一线城市,保险业务增长普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今年上半年,广东的保险业务收入增幅大大超过江苏、上海及深圳等地.之前,这三个省市的保险增速长期保持在全国前列.广东的保险业务收入增速这么快是不正常的,这与“地下保单回流”有直接的关系.

《新财经》:有人说,这种“地下保单回流”现象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保险行业大起大落很相似,您怎么认为?

郝演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保险行业大起大落的情况是这样的:当时,《保险法》刚刚公布,对于保险公司的投资限制很多,保险公司的资金大部分都存在银行,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也高.当银行利率下调以后,保险公司卖一单亏一单,大家纷纷退保,引起了保险业的大起大落.

如今的“地下保单回流”现象,是因为香港市场不景气,所以,香港人通过银行购写人民币计价的保险理财产品,来获得更高的收益.其中,主要是万能险、分红险和投连险这些投资型保险,最多的是万能险,因为它具有保底、收益高和出入方便等特点.

如果香港市场转好,这些资金撤离的话,广东地区的保费收入立刻就会下降.“地下保单回流”要说与保险业的大起大落有相似之处的话,也是在表现上有些相似.

《新财经》:您说过,“地下保单回流”会重蹈过去投连险的覆辙,为什么?

郝演苏:投连险也叫投资连结险,是一种新兴的寿险产品,既有保障的功能,也有投资的功能.上个世纪90年代末,平安保险在国内第一个推出了投连险.投连险产品曾经在市场上风光一时,吸引了不少投保人,保险公司也收了不少保费.

2001年,投连险收入出现了下滑,与投连险相关的纠纷出现抬头,少量的退保现象也开始显现.特别是在2002年,由于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不够宽泛,资本市场持续低迷,导致投连险出现投资亏损,引起了投连险风波.

“地下保单回流”让个别地方的保费收入增幅很大,这些购写了以人民币计价保险产品的香港人,是冲着分红收益来的,一旦收益不能让他们满意,就会抽回资金,出现保费收入下滑.如果不认真应对保费下滑的势头,重蹈投连险风波的覆辙还会发生.

监管程序应更严格

《新财经》:“地下保单回流”对内地保险公司和香港投保人会产生什么影响?

郝演苏:在资本市场走势不好的情况下,大量的资金流向保险行业,带来了保险行业的“过度繁荣”,制造的是市场和信心的双重风险.

只要资本市场走好,为了获取收益而进入保险市场的资金就会以退保的方式流出;如果资本市场持续不好,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也会下降,仍然会引发退保潮.无论什么原因引发的退保潮,都会导致保险公司支付压力.另外,保险收入上得快,下得也快.明年一些地区的保险收入有可能会持续在低位徘徊.

对于购写了这些保险产品的投保人来说,一旦出现纠纷,保险监督机构监管起来也非常复杂而且困难.

《新财经》:“地下保单回流”的现象是否属于热钱流入的一种方式?

郝演苏:所谓“热钱”,在我看来就是来得快,去得也快的钱.上半年,广东的保险收入增长非常迅猛,显然是有资金在背后推动.

人民币升值,很多出口企业都不景气,在广东地区,很多人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取资金,比如购写一些不景气企业的厂房、设备等廉价资产,以备日后发展.大家都在想办法提高资金收益.

《新财经》:“地下保单回流”违法吗?您这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郝演苏:内地保险业务员在香港推销内地的保险产品,香港人到内地卖香港的保险产品,这不算是违法,如果是在境外成交的话,就会与相关规定背离.我前边说过,香港人写内地的保险产品,用的都是内地人的,一旦发生纠纷就很麻烦.

我是做保险行业研究的,对行业内出现的奇怪现象肯定会去关注,这次去南方做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这种现象不能说是监管缺失,但警惕其可能引发的风险是必要的.

监管部门应该关注“地下保单回流”的事实,及时研究这些“不可查”资金,提醒保险投资者要警惕“地下保单回流”背后的风险.从内地保险制度上对境外人士购写内地保险设置一些门槛.对于可能造成的资金大量进出的动荡,监管层应该考虑做出程序上的必要监控以及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