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解决

点赞:28771 浏览:13203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作者简介:周思玉(1993-),女,汉族,重庆市武隆县人,本科,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研究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

摘 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和人口流动的愈发频繁,加之高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物价水平的飞涨,围绕着养老保险的资金缺口巨大、制度碎片化和保障水平偏低及不公等问题在近几年引发出了群众的热论狂潮.被称作人民“养命钱”的养老保险资金的巨大缺口该如何填补?制度的碎片化如何整合?不公平的现象如何消除?应对这些问题,本文着眼于从历史的角度和现阶段的状况来分析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关 键 词 :养老保险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开始于改革开放以后,经过不断的完善、改革和发展,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基本实现了养老保险的全覆盖,切实的保障了人民在年老后的基本生活水平,对社会秩序的稳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养老保险涉及几代人的利益,基金数额巨大,因此对于养老保险引发的问题层出不穷,改革工作艰难而漫长.

一、我国养老保险的发展简述以及现状

我国的养老保险起始于1951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养老保险条例》的出台,实行的是“国家统筹”模式,但对象仅限于部分城镇企业的劳动者;1996年我国开始经历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此时社会保障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企业开始自己保自己,养老保险费率由本单位经济状况及退休人数决定,出现了各企业费率不一和发不出养老金的现象;20世纪80年代后,各地开始重建养老保险基金,出现了“地方保险”,使养老保险重新发挥互助共济功能;1973年,十三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养老保险在统筹范围内实行个人账户与共济基金的新模式.1997年政府颁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开始走“统帐结合”的道路,开始做实个人账户.2005年继续进行了养老保险进行完善与改革,养老资金发放水平与工作年限开始挂钩.2009年,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养老保险覆盖面由此延伸到农村.

至今,我国的养老保险已形成针对不同群体实施不同保险制度,具体分为四类群体:一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保险基金来源于国家财政补贴;二是城镇职工,实行的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保险基金由个人、企业和国家三方承担;三是城镇居民,实行的是《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来源为个人缴费和国家补助,个人缴费为100至1000十个档次;四是农民,实行的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保险基金来源于个人缴费、集体资助和国家补助,个人的缴费档次为100至500五个档次.对于后三类的缴费,缴费年限必须满15年,未满15年的必须缴满15年,城镇居民和农民达到退休年龄以上直接享受统筹账户的资金而无需缴费.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解决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养老保险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巨额空账.2011年我国的城镇基础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就已突破了2万亿,到2012年底空账规模达2.6万亿,巨大的账目亏空引发了人们对养老问题的恐慌.巨额的空账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历史的原因,1993年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个人账户与统筹账户,过去个人账户里没有积累但需支付养老金;1997年以来实行“混账管理”的财务制度,挪用在职职工的个人账户资金来解决已退休职工的养老金,长期的透支个人账户来填补社会统筹资金的缺口,个人账户亏空.二是人口老龄化加重,实行计划生育导致人口急剧缩减,就存在一个在职职工要供养2至3个老人;三是社保资金投资运营效率低,而资金的管理又存在监管不力的现象,频繁出现养老保险金被挪用.


2.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不高,制度呈现碎片化.首先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一、空账的存在导致我国的养老保险现阶段只实现了省级统筹,异地转移困难,各种制度相互独立、封闭运行.其次建国初期以国企和公职人员为主要对象建立起来的针对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在扩大对象的同时形成了“双轨制”制度,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用缴费就可以享受比城镇职工更好的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引发了社会的广泛不满;最后,建国以后我国实行二元化户籍制度,养老保险也相应的形成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与现推行的推进城镇化进程、缩小城市农村间的差异产生了矛盾.

3.养老保险的形式单一,养老的任务基本落在政府身上.由于养老保险的建立是借鉴了苏联的“国家统筹”模式,由此我国的养老保险主要是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举办的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在我国并未得到大规模的开展.由于举办养老保险存在风险大及利润不高的现象,养老保险方面的商业保险也极度缺乏,特别是对高龄老人的养老保险,因此爆发出子女想为父母尽孝购写养老保险而无处可寻.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加大了国家财政的压力.

4.待遇水平差别过大,引发社会的不公.待遇水平的差异表现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的差异、城镇居民与农民的差距、区域之间的差异、不同企业、职位的职工之间的差异.其中,机关事业单位与职工之间的差异问题最为突出,企业职工缴纳养老保险后所能领取的养老金仅为退休前工资的50%左右,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无需缴纳保险金却能拿到退休前工资的70%至80%,去年我国的事业单位均养老金是企业职工的1.8倍,机关单位均养老金更是企业职工的2.1倍,引发了社会的广泛不满,“双轨制”的并轨迫在眉睫.

三、改革养老保险的建议

1.增收节支弥补养老保险账户亏空.在增收方面,一是要在财政上增大对养老保险的资金投入,而是考虑划拨适度规模的国营企业的利润资金来弥补空账,三是将养老保险资金投入到收益率高、风险相对较小的市场化运营中去.在减支方面,首先要加强资金的管理,减少在资金管理上的成本,杜绝资金的挪用现象;其次是延迟退休年龄,逐步向国际标准的65岁靠拢,但要策划出解决由此造成的就业更加严峻的问题.

2.优化顶层设计,整合制度碎片化.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尽快建成全国范围内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轨养老保险的“双轨”制度,设计出在各地区、各险种之间的转移支付方案.

3.发展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增强家庭养老、个人储蓄养老的意识.以社保局强制实施的基本养老保险为主体,倡导企业举办年金制度,鼓励发展商业保险,特别是要在政策上和财政上扶持针对高龄老人的商业保险.宣传传统的“孝”文化,提高子女对父母履行养老的义务的意识.加强个人的储蓄意识,以房养老就

是一个极好的选择.

4.减小给付水平的差异.随着社会贫富化差异的拉大,我们要设好基本养老保险的上限以及下限,使给付水平的差异在人们所能接受的范围内.适度提高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待遇,减小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给付水平的差异.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应逐步提高农村的养老保险的待遇,缩小城镇与农村的差异.

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道路漫长而艰难,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的出台已经为我们的改革工作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李克强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养老保险中的“双轨制”,完善居民保险与职工保险的衔接方案,并鼓励发展补偿性养老保险.我国的改革已经全面进入了深水区,在这股热潮之下,养老保险改革者块难啃的“骨头”定能被我们啃下.(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