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探析

点赞:20531 浏览:9355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决策.2009年11月辽宁省政府将沈阳市康平县确定为首批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笔者在2010年8月份深入到康平县二牛乡大莫村和张强乡官宝村进行实地调研,总结了沈阳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开展几个月来取得的成绩,找出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沈阳市;康平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中图分类号]F84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0)12-0042-04

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着手建立针对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决策.它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重大举措,是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基本公共怎么写作均等化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是实现广大农村居民老有所养、促进家庭和谐、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惠民政策.

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原则和目标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为“新农保”,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其中财政将对地方进行补助,并且会直接补贴到农民头上.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个人(家庭)、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政府主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村居民普遍参保;“新农保”现阶段实行县级统筹,对参保农村居民实行属地管理.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经济发展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目标是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

个人缴费.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

集体补助.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确定.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政府补贴.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按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省级以上财政补助80%,市、县两级财政补助20%,其中市级财政至少补助10%.

市、县两级政府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可给予适当鼓励;要引导中青年农民积极参保、长期缴费,长缴多得.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地方政府应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

政府为每个新农保参保人建立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对参保人缴费的资助,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全部记入个人账户.

二、沈阳市康平县实行“新农保”以来的总体概况

自2009年11月省政府将沈阳市康平县确定为首批“新农保”试点县以来,在省、市各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康平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新农保”试点工作实现了起步快、起点高、标准高的良好开局.截至2010年8月末,康平县16个乡镇162个村,119 843人参保缴费,33 141人领取养老金,保费收入总计628.34万元.在基础养老金部分,财政实补1371.38万元,省级财政实补822.6万元,市级财政实补230万元,都超过应补数额,突出了各级财政对“新农保”的支持力度.在基金支出方面总共2105.01万元,其中基础养老金支出2103.92万元,几乎占了全部.在基金结余方面,本期末累计结余1470.31万元,个人账户累计结余727.25万元.

沈阳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开展几个月来,取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成绩:

1.领导重视,快速建立“新农保”工作体系.沈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农保”工作,将发展“新农保”作为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为组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组织部、宣传部、发改局、民政局和局等各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市“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康平县也相应成立了县领导小组,并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同时康平县还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及县养老保险分中心抽调人手组建了“新农保”联合管理办公室,配备了办公设备,具体负责“新农保”信息采集和录入等工作.各乡镇(开发区)、各村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确定了乡村员,全县上下初步建立了县、乡、村管理怎么写作体系.

2.责任明确,构建了新农保政策框架.根据国务院、人社部及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制定印发了《沈阳市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办法》,康平县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康平县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方案》.市、县两级均从基本原则、参保范围、资金来源、账户模式、享受条件、待遇标准、基金支付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实施办法.

3.广泛宣传新农保政策,家喻户晓.针对康平县农民居住分散、社会保险意识较弱等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媒体、张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组织乡村干部、社保机构工作人员深入乡村、农户耐心细致地向群众宣传新农保制度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政策规定等,帮助群众算经济账、为农民答疑解惑.通过深入宣传,广大农民参保的积极性较高,新农保政策做到了家喻户晓,为参保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4.收集信息,核准数据,夯实基础.为获得新农保试点工作第一手资料,掌握全县适龄参保群众的思想动态,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先行选择两家子村作为试点村,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了解群众参加新农保的意愿、缴费承受能力,对全县农村人口数量、年龄结构、农民人均收入、县乡财政收支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准确掌握相关情况.印制了50万份《康平县60岁以上人员及直系亲属情况调查表》和《参保登记表》,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新农保基本信息录入系统的调研、需求分析、研发、测试和发布等工作,极大提高了录入质量和效率,保证了基础信息的准确.

5.强化基金征缴和基金监管.严格按照上级的有关政策规定和要求,实行基金专项管理.在基金征缴上,将信息采集录入数据与户籍库和城镇养老保险信息库中的数据进行对比,将符合参保缴费人员名单发到各村,保证了农民参保缴费的准确率;在基金监管上,市社保局与县财政局、县信用联社共同研究,建立了基金收入、支出财政专户,使基金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同时签订了《委托信用社写作技巧沈阳市养老保险基金结算怎么写作协议》,明确了双方的职责,对资金的收缴和发放等方面都作出了严格的规定,以确保基金运行的安全.

三、沈阳市康平县经济发展的现状

康平县位于沈阳市北部,辽河流域河套中游的西部.全县共有15个乡(镇),180个行政村,总人口3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3万人.

1.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多年来,康平县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棚菜、林果、畜禽、花生、五大农业主导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三大农业经济区建设扎实推进.2009年,花生达到31万亩,苹果等经济林达到20.3万亩,薯类面积达到5万亩,新建标准化畜牧小区61个.特别是新增棚菜3万亩,总面积达到5万亩,特色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围绕农业产业化建设,福润禽肉加工、恒裕丰泰花生大豆蛋白深加工等超亿元龙头企业基本建成,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95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康平县GDP从1994年的16.7亿元到2009年的95亿元,上涨了近6倍,经济处于快速、迅猛发展时期(见图1).

2.财政支出能力增强.康平县十多年来,地方财政预算内总收入逐年增长,尤其是近四年来的增长速度最快,到2009年全县财政总收入4.5亿元,比前一年增长20.10%.因此,由财政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上已不存在太大的障碍.只要加强财政管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杜绝资金浪费,有效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就能节约更多的财政资金,为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

3.农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随着康平县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4年的1000元增长为2008年的6000多元,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追求健康和养老保障意识增强,个人完全有能力缴纳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构成中的个人缴纳部分,而且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缴费档次,让晚年生活更有保障.

四、沈阳市康平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地调研

为了进一步了解康平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实施状况,我们对二牛乡大莫村和张强乡官宝村的村民,进行新农保问卷访谈调查活动.这次问卷访谈调查活动,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入户问卷调查.就是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农民的不同年龄、性别和家庭生活水平等因素考虑,对两个村的各50名农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样本主要包括调查对象及其家庭基本情况、现行农村养老基本状况、农民对新农保政策了解的情况等三个方面.第二种方式是座谈讨论.就是组织村委会了解农民对新农保政策的了解程度和认识态度、经济承担能力以及对开展新农保的建议和要求等.

(一)两个村的总体概况

大莫村和官宝村的人口规模在2000人左右,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例在百分之四左右,不存在人口老龄化现象.两村以种植农作物玉米,大豆,水稻为主,没有乡镇企业,所以人均收入在4500元,处于全国中游水平.


目前在实行新农保的试点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大莫村有部分人对新农保政策不理解怕不长远;官宝村有少数人对新农保政策不相信,而且怕政策不能坚持下去.两村农民没有参加新农保的主要原因:大莫村是因为岁数小不参加和对参保政策不理解;官宝村是40岁以下的人因参保时间过长以及对参保政策不理解.在调研过程中,听到最多的是希望新政策能坚持下去,使少数40岁以下的人相信政策,给农民吃个定心丸.

(二)村民调研问卷系统信息反馈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和面谈相结合的方式,共收回有效问卷100份,男性58人,女性42人,男女比例适当.受访者年龄在40-59岁之间的人居多,将近占60%,60岁以上23人.职业以务农为主,占受访比例68%.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初中及以下81人,占81%的比重.当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没有乡镇企业,所以人均收入在4500―5000元,处于全国中游水平.

在被调研对象中,家中最少有一位以上老人.老人们的主要生存状况是基本维持生活,以家庭养老为主,占调研对象的66%.对目前农村养老保障现状满意的占四分之三.不过,有72%的人认为农村养老理想的模式是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政府应该负主要责任(见图2).

有82名受访者参加了新农保,而且有74%的人对新农保满意,说明新的政策比较受到农民朋友的欢迎和认可.其中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政策信息不清晰和“捆绑”子女参保(见图3).在今后新农保推广时要注意这两方面的问题.

五、新农保试点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及建议

1.新农保参保资格认定复杂繁琐.有些农民反映,由于该县在土地拆迁、工程拆迁过程中,存在有些人员的户口已经“农转非”,但仍保留土地承包权,他们的参保资格问题,尚待研究.

2.无农村老年人不能如期领取养老金.该县一些60周岁以上老人无,还有少数老人既无也无户口卡,目前这部分老年人正在申请补办和户口卡,还有些和户口簿内容不一致、重号等情况,门做合适变更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可能会影响养老金发放的时间.

3.“捆绑”政策存在歧义.实际操作中,“捆绑”子女参保的政策落实有一定难度,一是若子女坚决不参保,能否给其年满60周岁的父母发放基础养老金;二是若子女第一年参保第二年开始不再参保,是否停发其父母的基础养老金;三是老人有多个子女的,是否需要人人“捆绑”参保.

4.对新农保政策不理解.尽管沈阳市和康平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媒体、张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组织乡村干部、社保机构工作人员深入乡村、农户耐心细致地向群众宣传新农保制度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政策规定等,帮助群众算经济账、为农民答疑解惑,但在对大莫村和官宝村的实地调研中发现仍然有部分农民对新政策不理解,是造成不参加新农保的主要原因.

(二)完善沈阳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对策建议

1.从实际出发,分清责任,搞好新农保的试点和推广.一是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二是个人、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适应,既体现公平普惠,又体现个人和家庭责任,不搞纯福利补贴;三是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愿相结合,不搞强迫命令,通过利益导向和宣传动员引导农民普遍参保;四是确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地方政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办法和实施方案,对参保农村居民实行属地管理.

2.认真探索新农保制度与其他制度的衔接问题.新农保与老农保及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农村低保制度、计生政策等制度的有效衔接,是新农保制度运行中的一大难题.新农保制度的顺利推行,必须高度重视与农村已有的各类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尤其是与老农保在缴费及待遇发放方面的有效衔接.需要区分不同情况,妥善处理制度运行中的历史旧账,实现制度的有效对接,需要将对接工作做实做细,有利于新农保制度的顺利推进,也有利于农民对这一制度的理解和满意度.

3.改变新农保专项补助资金下发方式.建议国家下达新农保专项补助资金时,改变目前由财政部单方发文的方式,由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下达,以利于地方职能部门指导试点工作.

4.把新农保政策真正讲透.由于目前农村老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偏差,相关宣传人员要真正做到“四个讲透”,即把政策意义讲透,让群众知道好处;把政策规定讲透,让群众踊跃参保;把资金管理办法讲透,让群众心中有数;把各级财政的补贴标准讲透,让群众消除顾虑.

5.建立人口数据库.从实地调查和反映看,新农保面对的怎么写作对象数量庞大,导致业务量和工作量都很大.县里所有乡(镇、街道)对于基础数据采集都分别花费了大量时间,且都采取手工操作,工作效率较低,所形成的大量表格数据和指标数据间的关联性和统计分析的功能也比较差,远不能适应工作管理和分析的需要.建议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保司牵头论证开发一种简便易行的“新农保城乡人口数据库软件”.其目的就是将试点县和即将要开展试点县的农村和城镇16岁以上的人口数据按性别、年龄、村、乡(镇、街道)分类进行系统梳理,并按照已参保人口和未参保人口分别建库,应用数理人口方法和人口预测技术方法形成内在关联机制和相关的统计分析指标群,并方便查询和检索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相关人口信息,还可按年滚动变化和发展;同时,也能通过现有金保工程建设的网络,发挥更高、更准确的管理功能.

6.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建议各级政府及时总结全国第一批试点县的参保经验和相关特征,并建立一个快速评估、衡量与分析各试点县新农保推进的指标体系,挖掘其最佳的示范试点县(区、市),并以此为参照,加快第二批试点的扩面进度,并尽早确定试点时间,让我国更多的农村居民尽快享受党的惠民政策,进一步地发挥新农保制度对于扩大我国农村内需的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宫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