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价值观革命

点赞:9754 浏览:4322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003年被称为保险业的“改革之年”,而里程碑式的亮点,几乎都集中在财产险领域.其中最大的三个亮点为:中国财险上市大获成功,大力推出责任险以及车险热点流挑战以往保险价值观.

前者第一次向业界宣告了,中国有决心也有能力解决金融领域庞大的历史遗留问题和复杂的体制改革操作,以增强中国金融企业在国际上的信用;责任险的推出和车险热点流则从不同侧面冲击了中国的信用观和责任观.当人们开始肯为信用和责任写保险时,保险业的发展已经深入到人们的价值观层面,它将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最后冲刺提供保险制度保障.

转嫁信用风险

频繁的产品创新,这恐怕是近年来财险公司让寿险公司眼红的“专利”.但是,有专家在2003年注意到,信用体系的缺乏,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保险公司带来缺憾的同时,也给它们送去了机遇.

中国最大的保险经纪公司――江泰保险经纪公司长年跟踪财产险领域的最新动态.最近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3年中国财产险市场出现了10个热点.而在这10个热点中,真正带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甚至是颠覆性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其中之一便是:今年车险领域出现了一串热点流,多数直刺中国信用体系缺乏的软肋.

2003年1月1日起,车险放开.以往,无论是平安保险还是太平洋保险,大家都是一个基本条款,费率也一样,只是卖保险的企业名称不一样.现在车险市场放开后,从主险到“附险”(如破碎险、停运险等等),一下子附加起来十几个条款.产品多了,自然给费率以更多的变化空间.


实际上,在决定车险费率时,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竞争空间,即投保人的信用评级/信用评分高者,可以享受更低的费率.无疑,附加险产品资源也是有限的,各家公司的产品又会走向趋同.此时,将投保人的信用评分与评级作为定价的考虑因素之一,是一个很具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手段.

但是,由于我国信用体系的缺乏和信用评级体系的缺失,各家保险公司目前还无法在保险定价方面拥有这一技术含量最高、客户资源价值也最高的王牌竞争武器.

就在保险公司强烈呼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时,它们似乎并没太感觉到,正是由于国内大部分车辆贷款者的信用记录残缺不全,汽车消费贷款履约保证险才适时问世,并在今年形成了市场上最大的一波逐利大浪.

汽车消费贷款履约保证保险在千呼万唤中于2003年1月隆重登场,各家保险公司也希望以此业务为先导来抢占新车车险市场.因为购写汽车贷款履约保证保险,曾是购车人获得银行贷款的必要步骤.保险合同一旦签订后,如果借款人不能按约还款,保险公司必须承担弥补银行损失的责任.

起初,车贷险卖得不错,但到了七八月份,车贷险被全线叫停.

车贷险刹车的直接原因是违约率高.有关统计显示,当前车贷的逾期率高达30%,在广州,各财险公司的平均赔付率高达135.57%,最高者竟达到400%.

据了解,车贷险保费的收取通常为贷款额度的1%~2.2%.若承保100个客户,只要赔付1人,保险公司就血本无归.因此,各财险公司开办的车贷险几乎全部处于亏损状态.

赔付率高的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还未建立,造成保险公司在测算风险时过于粗糙;加之兼业写作技巧人市场一片混沌,一些不懂保险的车商滥用兼业写作技巧资格,经常不合理地降低保费,降低承保条件,同时还要求提高给兼业写作技巧人的佣金.其结果是让保险公司在几乎承担了全部风险后赔惨了.

于是,市场内外对我国信用体系缺乏的声讨不绝于耳.但也有专家指出:“社会信用缺失不是车贷险停办的理由,因为车贷险承保的本来就是信用.”如此说来,信用体系不完善,正是保证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甚至是财源.

责任经济即市场经济

2003年,随着上市公司屡现风波,董事责任险再次成为产险市场的热点.

其实,早在2001年1月下旬,平安保险公司与美国丘博保险集团就已经合作推出我国首例公司董事及高级职员责任保险.但是在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因转移职业风险功能而一度被寄予厚望的董事责任险,在市场推广时步履维艰.

责任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因过失或侵权对第三方造成伤害后,依法应承担以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江泰保险经纪公司指出,这看上去是一个新的险种,但实质上,责任险也是中国市场经济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因为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责任经济.而责任经济的实质就是要合理合法地转嫁责任风险,这个转嫁对象就是保险公司,具体的转嫁工具就是责任险.

据专家介绍,在一些保险体系完善的国家,写责任险本身就是信用的体现.例如,如果一个医生没有购写责任险,他会被认为没有承担责任的能力,甚至被认为没有此愿望,其结果可想而知.

据了解,责任险的产品开发难度很高,费率和责任的界定是它的核心,因此它也是技术含量和知识含量最高的保险产品之一.据江泰公司市场部总经理助理杨以勤回忆,两年前有一家外资保险公司曾经想请中国的保险公司设计责任险产品,但是当时在中国,责任险还是一片空白,他最终失望了.

从2001年起,不少外资保险公司以中资公司最弱的责任险为突破口,打了中资保险公司一个措手不及:有资料显示,2003年1~6月,中资保险公司的责任险保费收入同比增加11.4%,占财产保费收入的4%.而外资公司责任险的保费收入同期增长却高达32%,占其财产险保费收入的16%.

当前,我国已开办的责任保险有4大类,即产品责任险、公众责任险、职业责任险以及雇主责任险.然而,我国推行责任险的时机还不成熟.首先,责任保险对法律制度有很高的依赖性.相比之下,我国的法制建设、尤其是国民法律意识和依意识还有待提高.

其次,与一般的保险产品营销不同,责任险的销售理念和方法必须采用专家式的顾问行销,因此它给中国保险公司的营销体系建设提出了全新课题.其中,保险经纪公司将赢得很大的发展空间.因为只有经纪公司是代表客户利益的,同时它们作为专业的保险经纪公司,对卖方产品也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可以为写卖双方架起有效的沟通桥梁.

金融企业首家海外上市

2003年11月6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328.HK,以下简称:中国财险)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市场以H股挂牌上市,成为“内地保险第一股”.开盘当天,中国财险股价便上涨50%,为内地保险商进军境外资本市场开了个好头.

随着我国入世时间的推移,面对外资保险公司的竞争压力,如果中资保险公司不能够在有限的保护期内迅速提高竞争力,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中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迅速下降,进而影响到偿付能力.届时,保险监管机构也将陷入两难境地:既要保证市场秩序和监管的公正性,又要扶持和保护中资保险公司.显然,国有保险公司和监管机构都首选上市的挑战.

保险:价值观革命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市场经济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然而,据记者了解,已经上市的中国财险尽管赢在了开盘价上,让国有金融企业巨头们着实都兴奋了一把,但是其内部实际的体制改革步伐还不能让人兴奋.而据《亚洲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在进行25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后,于12月18日将其股票在香港和纽约上市,计划集资额约30亿美元,占公司总股份的25%~30%,成为今年最大集资金额的新股.另据知情者透露,中国人寿一行人马已于11月底赴美进行路演.据称,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海外上市也基本完成前期准备工作,正在等待最佳时机.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市场人士表示,希望中国的国有金融企业能真正借上市完成艰苦的内部治理结构改革,而不要仅停留在表面的股权改革层面.否则,一旦名声做坏,将给后面的国有银行上市带来巨大障碍.

专家指出,由于在海外上市,国际投资者和国际资本市场将采用国际标准要求上市公司,促使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粗放经营的中国保险业必须向精耕细作转变,保险产品与怎么写作的方式将出现多姿多彩的局面,保险产品的设计和怎么写作定位将更加适应投保人的需要,单纯的费率竞争会逐渐转型为产品与怎么写作的竞争.在这种变化和发展过程中,整个中国保险业的经营与管理水平会在即将在海外上市的人保股份、中国人寿股份和平安股份的带动下,出现较大程度的改变.

而对于国内资本市场,保险公司也一样跃跃欲试.

2003年6月4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首肯“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新华人寿成为保监会放行直接进入股票市场的首家保险公司.新华人寿瞄准的正是A股市场.

据保监会最新数据,目前共有6家保险公司向保监会提出上市申请,其中多数已完成股份制改造,进入上市辅导期.

规模增长首次引来反思

我国保险行业多年来一直保持了30%的年增长速度.今年前三季度,我国保险业共实现保费收入296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06亿元,增长幅度达31%.其中,寿险仍然是增长最多的险种,前三季度实现保费收入2039亿元.健康险的增长速度最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25%.预计到今年底保险行业资产总额有望突破1万亿元.

一样是超过30%的保费增长,在过去引来的是一片欢呼,而今年却引来了对于保险资金运用的争论.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我国保险行业开始将规模与效益区别对待.

注重效益的一个直接反映,就是保险业把更多的焦点放在保险资金的运作上.保险资金运作是沿两条路线展开的,一条是管理体制方面的,即成立专业投资子公司;另一条是运用渠道方面.今年这两条路线均实现了突破:中国财险、中国人寿两家的资产管理公司获准设立,企业债券投资限制也得到放宽.

此外,正在广泛征求意见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也在业内引起震动.多年来“以偿付能力为核心”的监管机制改革将从口号转为行动.在保险公司内部,增加保费收入、扩大规模也不再是唯一目标,取而代之的是对公司利润的关注.

有消息称,平安正通过组织结构调整,缩减盈利性差的业务线,以提升业务利润率.平安高层将其定位于战略转型,即从原先的规模导向转为兼顾业务利润;其次将是为转型进行的组织机构、作业流程的调整,比如“对销售模式进行改革,对业务渠道进行整合,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对产品及市场进行细分,对风险和业务品质加强管控”.据透露,此次转型涵盖了个人寿险、团险、银行保险、产险等诸多业务领域.

有专家评论说,在2003年保险业的改革中,其股权改革在整个金融业都占了先机.但在治理结构方面,国有保险公司的改革步伐落后于其它的保险公司,甚至也落后于股权改革尚未开始的银行业.这对于已成为上市公司的中国财险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