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完善我国地震保险制度的构想

点赞:11298 浏览:4591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我国地震保险制度还有诸多缺陷,国家救济和社会捐赠仍然是灾后重建的主要方式,由于财力有限,对灾民的补偿只能是小范围和低层次的.这妨碍了商业地震保险业务的发展,也不能适应我国灾情复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本文借鉴了国际经验、分析了建立和完善我国地震保险制度的紧迫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 键 词 :地震风险;巨灾风险;地震保险制度;国际经验;借鉴

中图分类号:F8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392(2008)10-0064-02

一、各国地震保险制度的经验和做法

目前,美国、日本、新西兰和土耳其等地震灾害较重的国家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地震保险制度,认真学习其成功经验,对从容应对巨灾风险,建立和完善我国地震保险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西兰年均地震达3000次左右,国土处于火山地震带上,是地震高发国家

早在1945年就组建了由政府机构、商业机构和社会机构参与的地震委员会,在抵御地震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西兰地震保险制度由法定保险和自愿保险合二为一:每个家庭必须参加法定部分的保险,这属于最低程度的风险保障;如果经济条件较好、希望取得更高经济保障的家庭,则可以多交费再投保自愿保险.

(二)日本列岛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故很早就建立了地震保险制度

1995年日本神户大地震共造成6千多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900亿美元,居民也蒙受了重大损失.此后,保险公司依法出售附加地震责任的家庭财产险,然后再将地震保险责任全额分保给日本地震再保险株式会社,后者将一部分业务以再保险的方式转保给政府,同时将一部分再回分给各私营保险公司,余额部分自留.在神户大地震后,日本保险业和国际再保险公司按约理赔,政府也按规定动用了国库补足了理赔款项,保障十分充分.

(三)美国加州地震局在1994年大地震发生后开办了地震保险,并创办了地震保险基金,在地震损失偿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政府也通过免除收入所得税的形式为地震保险提供财政支持

其具体作法是:首先,综合评定各地的地震风险,测算了不同震级地震可能造成的损失,对不同地段及不同的房产设定了不同的费率,开发出相应的地震保险产品,由所辖的会员公司销售.其次,对保障范围和水平有所限制,房屋必须用于居住;保险金额分为不同档次.最后,规定10%或15%的部分由投保人自我负担,减少了小额赔款,使保险人能集中力量来解决住宅重建所需的大额赔付.

(四)世界银行在2000年帮助土耳其政府建立了地震保险制度,为发展中国家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指明了一条通道

世界银行在制度设计、风险划分和费率厘定等方面给予技术支持;同时为再保险方案和政府担保提供资金援助,由保险公司、政府以及国际组织共同合作建立了地震保险制度.土耳其地震保险基金获得了多方面的资助,使很多贫穷家庭也能写得起保险,有效地拓展了地震保险的覆盖面,这一点对我国很有借鉴意义.由于国土面积有限,土耳其的强制性地震保险条款是全国统一的,并独立于火灾保险.其作法是:通过立法要求所有登记的城市住宅必须参加地震保险;强制性地震保险的保额为2.5万美元,超过部分实行商业性自愿保险;费率是根据地震风险的大小、土地和建筑物结构的风险类别进行划分的.土耳其处于欧亚地震带上、地震高发,国力和经济发展状况一般,如果没有国际组织的资助,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地震保险体系是有很大困难的.国际经验表明,地震等巨灾发生后国家仅能提供低息贷款为灾区重建怎么写作,补偿是有限度的.因此我国必须首先对城乡居民的最主要财产――房屋和运输工具等生产、生活资料提供最基本的保障,以利于灾后重建和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在我国,房屋是城乡居民第一重要财产,能造成房屋根本性损坏的除了火灾外,就只有地震等巨灾了.房屋损毁对每个家庭的打击是巨大的,还会给其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负面影响,所以发达国家都对居民的房屋等主要财产提供了必要保障.


二、建立和完善我国地震保险制度的对策

(一)提高公众的地震保险意识

客观地讲,汶川地震将会唤醒公众的保险意识,地震风险也会得到国家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有研究表明,在灾害事故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风险信息的显著性和可追溯性,公众会异常关注该风险发生的不利后果,投保愿望异常高涨.所以,国家应该抓住时机通过各种手段广泛开展地震保险知识的宣传,努力提高社会公众的风险与保险意识.其中,将保险知识引入校园,让孩子从小学习如何应对风险、如何处理可能遇到的危机,是夯实地震保险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不能忽视每个孩子对家庭投资(包括写不写保险)的深刻影响.

(二)提高全社会的抗震防损能力

多年来,我国在城镇建设、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严重忽视了对地质和气象灾害影响的研究和论证,致使地震保险的承载体(可保财产)具有高度的安全隐患.有效的应对策略是降低承载体的脆弱性,提高灾害设防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我国应该高度重视区域开发与安全建设的互馈关系,也要认识到亡羊补牢的重要性.我国保险业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承担起改善承载体性状、强化免疫力的重任.宝鸡市供电局多年前就研制出输电线路覆冰融化技术,在电脑上发出指令就可以自动除冰,今年冰冻灾害期间其输电线路安然无恙;也有部分保险公司开展了为承保的家禽注射疫苗、与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合作防范雹灾等工作,成效显著.

(三)加强地震保险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目前,我国对地震保险的承保能力、分保技术和损失补偿等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1986年由国家地震局牵头多部门综合分析了我国的地震灾害的分布状况,测算了地震风险最大损失情况,提出了几种地震保险方案,绘制了我国地震保险纯费率图,勾画了我国地震风险保险框架.但是,多年过去了,口号似的东西比较多,大多停留在研究层面上,无论在政策层面还是技术层面上都不到位.而要将这些研究成果转化为应对地震风险的技术和策略,还需要各部门加深交流与合作.只有具备了科学的灾害评估理论和技术,地震保险的承保和理赔才能有章可循、有的放矢,才能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四)实施多元化策略,全方位化解地震风险

地震风险可以在短时间内猛烈冲击保险市场,引发连锁理赔的发生,这又与保险风险所具有的长期性的特点相矛盾.因此,地震风险可以轻易打破保险公司的日常经营,并引发保险公司破产倒闭的风潮.美国由于巨灾风险而破产的保险公司的占比为6%,地震等巨灾损失是保险公司破产的第三大原因.巨灾风险的传统解决方案是巨灾再保险,将部分风险以再保险的方式转移出去,降低自留风险.由于再保险公司同样面临着巨灾的威胁,遂将目光转向资本市场,以实现巨灾风险的证券化.国际经验显示巨灾风险证券化是解决巨灾保险承保能力不足的有效手段.巨灾风险证券化就是将巨灾风险进行证券化处理,利用从资本市场上筹集的资金来化解巨灾风险的一种融资方式,包括各种巨灾风险连结产品,美国等国借助巨灾风险证券化来化解巨灾风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可以为我所用.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不成熟,不能为巨灾风险产品准确定价,还需要国家的全方位的支持.我国地震保险制度应该是国家财政、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和投保人共同参与和分担损失的.首先国家可对此进行财政扶持,由政府开支设立专项地震保险基金;其次可采取行业自保、互保等方式分散风险,及向国际市场分保;最后在证券、期货等金融市场销售巨灾保险产品以化解地震风险.

建立和完善我国地震保险制度的构想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区域经济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