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保部改革不会降低退休人员待遇

点赞:23726 浏览:10767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自今年年初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下发,针对这一问题的争议便持续不断.许多人担忧,按照新的改革方案,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可能会出现大幅下滑.在期间,政协社科界与新闻出版界、教育界各有超过60名政协委员提出议案要求暂缓实施这一改革.

针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这一改革绝不是为财政甩包袱,大幅度降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水平的说法也是没有根据的.

人保部改革不会降低退休人员待遇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单位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党、国务院已经作出的决策.现在所进行的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试点,这个试点只在5个省区开展.

首先,事业单位要进行科学分类.有一部分事业单位实际上是从事行政执行功能,它应该算作公务员或者是参照公务员来管理,基本上是行政机关的执行单位.还有一批事业单位已经在市场经济当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际上是企业性质,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则,它应该纳入到企业里.真正的事业单位是从事公益性怎么写作的单位,当然这里边又根据执行公益性功能程度的不同,还可以分成几小类.所以事业单位的分类是整个改革的前提,首先要把分类明确,现在分类正在进行,这是试点的首要任务之一. 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要有四套配套改革.一是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过去都是“铁饭碗”,以后要全面实行聘用制,很多事业单位还有编外人员,在一个单位里到底使用什么样的人事制度,这个制度是要规范的.二是工资制度改革.现在大家都知道基本工资制度已经改革了,但是按照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规划,还要实行绩效工资.绩效工资已经在义务教育中小学教师陆续开展,其他单位也要陆续开展.三是财政投入体制改革.通过不同的投入机制,既保证它的公益性,又使人员福利得到保障.四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要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和这些改革配套进行,如果没有人事制度改革,什么关系都搞不清楚,就谈不上养老怎么办.如果没有工资制度改革,不清楚配发养老金的基数是什么,也谈不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没有财政投入体制的改革,也不知道资金来源到底是什么配置.这几项是相互联系的.

说到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前,有一些误传和误解.一是认为事业单位改革是为了财政甩包袱,二是认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大幅度降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待遇水平.关于这两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无论财政还是地方财政,从来没有削减事业单位投入的安排,只是说根据事业单位科学分类的要求,科学调整投入的机制,要大幅度降低退休人员待遇水平的说法也是没有根据的.

第一,要解决由单位的保障变成社会保障的问题.单位经济收入多的、条件好的、退休人员少的可以自行担负职工的养老保险,但一些过去的事业单位,特别是基层的所谓农林水这样一些事业单位,是老单位,效益不好,退休人员又多,单位收入很少,没有能力负担,退休人员待遇都没办法保证.所以必须在全社会的范围内统筹互济.

第二,要更好地解决权利和义务对等的问题.现在事业单位退休金是按照最后工资的一定比例来计算,在职时贡献大,工资高,相应个人缴费和单位缴费就多,这样进入个人账户的就多,最后领退休金的时候水平就高.相对来讲,在职时你的贡献小,工资相对比较低,缴费少,退休金就比较低.这个是逐年计算的,而不是到退休之前那一个月计算,这就是机制的变化,就是鼓励职工更好地做贡献,多缴费,长时间缴费,才可以拿到更多的养老金.


国务院在研究试点时很明确,就是老人老办法,中人逐步过渡,新人新制度.实际上我们一向改革的原则都是就高不就低,逐步过渡.新人从一开始就给他一种机制和方向,要好好工作,要努力工作,多做贡献,多缴费就可以多得.筹资的结构是一样的,就是要单位交一部分,个人交一部分,但是具体的筹资比例,这个是试点当中的内容.国务院也非常慎重,既然明确了改革的方向,但是又非常慎重地要在几个地区试点,试点当中才能发现矛盾、发现问题,才能完善政策加以弥补.

关于待遇水平问题,企业的退休待遇水平确实跟事业单位没法比,即使同是在企业,也是后退休的人比先退休的人待遇水平高.对于这一点,胡晓义指出:“我们现在还不得不考虑,有些退休比较早的人,水平比较低的人,我们在调整待遇的时候怎么给他一些倾斜,不要太低了.这样的事例就说明,随着我们的发展,待遇水平会逐步提高,而不会降低.”

网上有消息说中国政府正在考虑推迟退休年龄以应对养老金支付压力,胡晓义称,关于退休年龄的问题,要全面看待,是否推迟职工退休年龄“是一个重大决策,要经过非常细致、深入的研究,综合各方面情况才能作出决策.而从国际上的经验来看,即使作出了决策,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就是它的实施一定是非常柔性的,这样适合公众的心理适应程度,也使整个社会运行比较平稳”.

第一,退休年龄虽然关系到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是世界上应对所谓老龄化危机的一种常用办法和措施,但是我们要从中国的国情特别是现阶段国情考虑,既要看到老龄化给养老金带来的压力,又要看到我们国家人口多、劳动力多、劳动力供应丰富、就业压力大这样一个长期存在的现实,我们要在这两者之间实现平衡,综合考虑.

第二,我国劳动力供求情况是又多又少.普通的劳动力多,供应丰富,供大于求,而高等的专业技术人才、专业技能人员、高技能的技工则是短缺的.有些地方尝试着对一些短缺的人才和岗位实行弹性的退休时间,弥补高端人力资源市场的不足,这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在养老保险体制建设过程中,要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但养老保险的钱在未来能否满足养老需要是个很大的问题.现在一些单位用年金来补不足的这部分钱,但是年金不同行业补的不一样,这让人们对养老前景的可靠性产生怀疑.

中国已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去年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近1.6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2点多,而且老龄化还在加速.

人口专家分析,到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时候,中国会进入到老龄化高峰.中国老龄化高峰因为来的规模很大,速度又很快,另外我们国家又没有完全完成工业化,财富积累还不够,但是老龄化已经来了,这是西方国家老龄化都没有遇到的情况,所以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胡晓义坚信,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连续30年持续快速发展,今后我们只要保持政局稳定,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把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同时考虑,我们的经济还会发展,我们的财富还会积累,中国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养活自己的老年人.

但同时,我国确实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因此,解决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就要做好长远的制度安排和设计,也就是说现在确定要搞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又要把个人账户逐步做实,让它积累起来,让它能够进入资本市场投资运营,让它能够保值增值,这是一个长远的、高瞻远瞩的决策.

不管怎么说,国家法定的养老保障制度只能保证最基本的养老保险待遇.我们的设想就是随着经济发展,基本的养老保险待遇水平逐步提高,能使全国的老年人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其他的要靠多层次的制度补充.刚才说到企业年金也好以及后来要发展的职业年金也好,包括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安排,都是多层次的制度安排内容.除了国家基本的,单位有能力、有条件给企业再筹一部分资,供一部分款,使它的老年人有更好的保障,政府是支持这件事情的,为此也规定了税收优惠政策.

当然,我们个人对自己的老年生活也要承担责任.年轻力壮的时候多工作,有些积累,有些储蓄,有更多的投资理财,有些不动产,这样也从一个侧面为改善和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质量作一个支撑.政府是基本保障,广泛地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包括单位的、企业的,包括个人的,来共同保障我们越来越好的老年生活.

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基本实现的时候,我们要建成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达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目标,使我们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能够覆盖所有的职业人群.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保障水平,逐步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目标.

(本刊编辑吕雅琴根据6月1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