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攻略

点赞:10024 浏览:4298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为在小学阶段,语文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小学教学中应该了解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但是,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方法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导致教学没有取得理想中的效果.

【关 键 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1引言

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文学基础知识以及日后继续深造的起点,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小学语文教学取得高质量的效果.

2夯实基础知识,抓实基本技能

语文教学有它自己的特点,我总认为,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为了教学生更好的交流与表达,学会在生活中用语文,但是只有夯实基础知识,学生的语文功底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打个比喻,语文如果是一棵树,那么树的最底下一层便是基础知识.学习必须循序渐进,学习任何知识,必须注重基础训练,一步一个脚印,由易到难,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在平时对于基础知识,我都要进行阶段性检测,查漏补缺.两天一小查,查一篇课文的字词过关情况及好词好句背诵情况到,到两周一单元的单元过关,从字词、段落到篇章,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目标,达到逐个过关.“课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利用早读做好“温故知新,巩固提高”.对语文教师而言,你学会了安排了自己的早读,就会帮你的学生走很多的捷径.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攻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教学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3语言训练的内涵

3.1语言技能属于心智技能

心理学将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动作技能又称为运动技能或操作技能,主要表现在外部肌肉的运动上或对事物的直接行动中,因此具有客观性、外显性和动作的连续性,即所操作的动作不能省略、不能合并,必须逐一加以落实.比如,体操、弹琴、操作机器.

心智技能主要指的是认识活动的技能,又称智力技能或认识技能.心智技能虽然也是一种活动的方式,但这种活动方式不是外在的显性的,而是隐蔽在头脑内部,依靠内部语言进行的.如阅读、写作.由此看来,语言技能基本属于心智技能.

比如阅读,大体上要经过从形式到内容再回到形式的过程,即感知语言文字,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的表现形式.对文章中所描写的景物,对文章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对文章中所叙述和阐发的事理,对文章揭示的本质意义;对文章所使用的某些语言的表达效果,对文章的层次结构及写作顺序,对文章的一些表达特点,归纳起来就是对文章内容和形式的理解,是由一个又一个动作组成的,而不是静止的;这些动作是彼此相互联系形成连锁化而不是孤立的;是内在的隐性的而不是外在显性的;是按一定顺序按一定规则进行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但在活动中,有些动作可以简缩、省略,也可以交叉或同时进行.在这里,内部语言(即思维)操作着阅读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操作的对象是语言.思维对语言的操作就是人对语言的使用.简言之,这个过程就是:人凭借客体语言,依靠思维操作语言、使用语言,从而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的过程.

4语文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语文是语言、文字、文章的综合体,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与生活实践的联系是很紧密的.可以说,开展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使用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生活和工作.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完全脱离生活实际,反而要更加贴近生活实际,要在生活中找寻语文的点点滴滴,促进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比如,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发现读书中的乐趣,形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要让学生们认识到,语文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密不可分.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譬如,在生活中识字,在生活中积累语言,在生活中练笔,在生活中进行口语交际,使语文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在运用语文中享受语文,享受生活.要把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交流,展示课外学习成果,作为教师份内的责任.还要引导学生向自然,社会学习.教师不但不应当以种种理由把学生同广袤的大自然,同沸腾的现实生活阻隔,而且应当鼓励学生亲近自然,拥抱社会.开阔的视眼,亲身的体验,绝对有助于学生学习语文,学习做人.总之,坚持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新时期语文教学“再上新台阶”的必然选择.

5鼓励质疑

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阅读产生疑问时,正是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认真思考,主动探究,使思维向深入发展之际.因此,训练学生生疑、质疑、释疑,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自主意识的重要手段.平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课题发问;从课文内容发问;从某些看似矛盾、但又合情合理的地方发问;在教学结束前留出适当时间让学生发问;从标点符号的运用发问;从课文的中心发问;从某些修饰词语发问,训练学生从敢问到善问的能力.

如学习《静夜思》这篇古诗,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了第一句话后,带领学生归纳学习方法:①读诗句;②讲字义;③连成句.然后让学生运用学法自学第二句,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学生自学后提出:不懂"疑"和"霜"是什么意思.老师便针对学生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解疑,这样,教师的思维活动与学生思维活动协调一致,使教师思维暴露在学生思维最恰当的地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了学习动力,而学习第三、四句时,老师则采用伙伴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四人一组,运用学法自学,互相质疑、解疑,然后向全班汇报学习过程.这样学习,用时少,负担轻,效益高,学生获得了知识与能力,取得了最优化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