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点赞:4473 浏览:1700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关于初中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策略的探讨应该是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笔者在这里谈几点肤浅的个人看法与尝试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问题引导,默读静思

语文教学应当以语文为载体,通过文本语言,指向文本语境中的心灵,进而洞察作者的心灵,并引起自我的心灵感悟.读书必须调动多种感官才能产生最佳的效果,而手脑并动,读思结合,又是读书的最主要的方法.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对不懂的词语和问题在书上做好记号,并仔细推敲在指导学生领会文本的意旨时,要求他们针对一定的问题,仔细地、逐词逐句地、融会贯通地默读课文,通过圈画批注,细心研读文本,深入理解文本.教师要提醒学生边读边想:1.通过阅读文本,你明白了什么?这是感知性的要求.2.通过阅读文本,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这是体会性的要求.3.通过阅读文本,你什么地方还不明白,产生了什么疑问?这是批判性、创新性的要求.通过问题导读,为学生创设一个宁静的环境,提供一个能阅读思考的时空,让孩子们的思维自由地徜徉在文字的海洋里,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与理解.学生在默读时动动笔,圈圈、划划、点点、写写,手脑并动,读思结合,潜心会文,促进他们思想的生长和智慧的生成.这是教师的分析讲解所无法达到的效果,也是各种“有声朗读”不可企及的境界,更是小组合作不能代替的学习方式.

阅读时,应大胆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当学生面对文章题目时,我们采用“激发学生已有相关知识”的策略,大胆让学生想象,请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有关词语.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解放思想,解脱顾虑,敏于发现.作为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学生的想象和预测,无论价值大小,都予以肯定.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十分重要.记得一位身有残疾,曾对自己失去信心的加拿大小女孩,因老师的一句“我希望你是我的女儿”而激动不已,从此改变对人生的看法.如果我们更多的关注那些敢于大胆探究和想象的学生,势必会使这些学生体验到“发现”的乐趣.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阅读教学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以读为本,感悟语言

语文素养是课程标准的一个新的科学的概念,内涵十分丰富.它既包含语文能力又包含情感价值观.语文能力中的阅读能力,也不同于以往的以抽象概括为主的能力,而是包括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培养和思维的发展.阅读教学中,除了培养阅读能力,还有情感的熏陶、品德的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悟,离不开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章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情与思.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要学好语文,就必须提高悟性,悟性的高低往往决定着语文素养的高低.

悟,即悟心.悟,是要用心去获得某种感受,用脑去建立某种联系,用情去寻找某种共鸣,用意去探求某种规律.悟,根据其深浅,有感悟、参悟、顿悟之分.感悟,是建立在感觉基础之上的初步领悟;参悟,是在探究过程中对其规律的一种认知;顿悟,是在认识发生飞跃的瞬间所产生的茅塞顿开式的通透状态,它往往伴随着灵感的闪现.然而不管是哪一个层次的悟,都离不开阅读,离不开积累.

(一)自读自悟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则自然精读,精读后,理自见得.”学生通过朗读可以获得初步感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的课文老师可以以读代讲,学生可以以读代答.切实做到了在读中感知,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引人进入“得意者越乎语言,悟理者超于文字”的境界,真正显示了阅读课的本色.

(二)导读悟法

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知力,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这一教学境界.我们小学阶段的课文中有童话故事、记叙文、说明文、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文体,如果学生能在课堂上习得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那么就为其进行课外阅读以及将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手脑并用,彰显个性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始终是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就要尽可能地在学习上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这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和发展.正确有效、科学合理地使用好学生的手,发挥好手的功能,让学生不拘一格动手操作,可以使他们不断地发现新问题.遇到不懂的词语,打开工具书后,发现词语的意思不一定是一个,怎么办?当然是联系上下文思考,让手脑并用,充分发挥作用.理解句子含义时,教会学生理解的步骤:1.解释句子的字面意思,特别是将句子中的难理解的词语揭示出来.2.联系上下文说出写作背景.3.体会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四、爱学会学,归纳整理


教会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能力系统论的整体原理告诉我们,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语文教材以单元编排,每个单元都有其具体的教学要求和知识点.例如初中教材中的议论文知识点,分散于几个单元中进行教学,这就出现了一种情况:议论文的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都是零散的,难以形成完整体系统.因此,只有教给学生系统整体知识,将分散于各单元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形成议论文的整体概念,才能使学生真正具备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如先让学生弄清议论文三要素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明晰三要素与议论文结构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弄清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分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才能明白议论文的结构形式,再让学生明确议论文中论点提出的方法,让学生懂得论点的位置可放段首,也可放在段中、段末;论据则要让学生明确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的两大类;论证方式可分为立论、驳论,分清立论是正面讲道理,多采用举例、讲道理,有时也采用比喻、正反对比论证,而驳论是驳斥错误、反动的观点,可分为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三种,多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归谬法.这样,使分散于各单元的议论文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整体印象.在此基础上,学生自行将分散于各单元的记叙文、说明文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

总之,阅读中,我们要尽可能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巧妙地运用阅读策略,使阅读教学务实高效,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真正达到“要我学”为“我要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