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点赞:25954 浏览:118665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中学生,特别是目前的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快速成长变化的青春期,是易发心理问题的时期,加之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一些工作不到位,使初中生心理健康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初中班主任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关 键 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

一、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和职责

对初中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参与.班主任在这方面具有极大优势:接触学生时间长,次数多,对学生了解较全面深入;带班一般为三年,这就为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系统地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条件;在时间与空间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校内校外,课内课外,既可利用较长的时间,如入学教育和班会时间,也可利用较短的时间,如课间休息和放学之后;更加上班主任负责具体管理班级及本身的组织管理能力,在学生面前具有较大的权威性,学生的认同感、亲和力好.

在班主任的诸多工作中,德育工作是核心工作.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依托学生良好的心理,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这是德育的基础,故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因此,在遵循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和原则,充分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班主任能够也应该开展创造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举办心理健康和青春期知识讲座,发挥心理知识的作用

由于中学生在心理知识方面存在着不足,因此对中学生有针对性地讲授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是必要的,对指导其学习大有好处.他们按照心理学的规律去学习,学习成效必然有所提高.在讲授心理学知识时,班主任须要注意不能像心理学教师那样讲授,要有针对性,视情而讲.同时,班主任应该根据艾宾浩斯曲线原理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等心理学知识去为学生解除心中的苦闷和学习上的烦恼.如有的学生对考试厌烦,可以讲授遗忘的规律,让学生懂得遗忘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规律,明白学习知识后的第一天、第七天、第三十一天是唤醒记忆的必要时间,这样学生对老师组织的各种就能够理解了.

初中班主任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班主任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关注每个学生,学会及时主动进行劝说

首先,班主任在劝说前要深入了解劝说对象,关注每个学生.劝说表面上是语言的交谈,实质上都是心与心的交流,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其次,要让自己保持一种热情的、友善的、沉稳的心理状态.选择舒适、放松的环境,与学生的距离适当,尽量使学生有一种亲近感,使这种热情的、友善的心理为学生所领会.不论学生在交谈过程中出现何种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言行和情绪,班主任自身必须始终具有这种心态.

最后,要运用必要的劝说技巧和策略.如学生在情绪动荡的状况下,很难听进善意的劝告.稳定情绪的技巧有:(1)避实就虚.班主任在劝说前谈一些与劝说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事,以使学生的情绪逐步稳定下来;(2)“冷处理”.班主任不直接实施劝说,而是让学生对刚才发生的事情进行回忆,或写在纸上;(3)肯定学生的成绩与优点.适当的表扬与奖励会使人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进而身心放松,情绪稳定.此外,劝说时要注意学生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根据情况调整劝说的内容和方式.应根据自己察觉到的学生心理,适当调整自己的劝说内容或暗示学生要引起重视.

(三)重视偶发事件,及时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现实生活中会常出现料想不到的意外事件和情境,如学生亲人亡故、车祸、火灾、抢劫、父母离异以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突发的不愉快的事件等.这些情况一旦出现,学生的心理平衡可能被打破,甚至心理崩溃,因此特需心理辅导与重视.班主任要明确这种偶发事件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变化的一般规律.这种突发性心理变化在心理学上一般分为五个阶段:

1.呆滞期.偶发事件突然来临时,学生一时麻木呆滞,痛哭.

2.侵袭期.学生意识到眼前发生的事实,被动承受侵害,内心痛苦悲伤.

3.冲突期.这时学生心理防卫开始形成,与入侵的危机心理冲突斗争.

4.消化期.学生澄清是非,确立收拾残局的信念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5.重建期.学生开始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寻求新的心理平衡,以达到新的适应.

为了减轻学生偶发事件后的痛苦,加速重构心理平衡,应做好:呆滞期和侵袭期,这两个阶段时间不长,应当冷静地守候在当事人身旁,不要喋喋不休地劝慰.冲突期是班主任干预的最佳时期,应在这一阶段组织一切可以组织力量,让了解支持当事人,当事人又信得过的人一起来帮助,援助之焦点是帮助当事人必须面对和解决问题,不让当事人有被遗弃和孤立无援的感觉.消化期是学生自我调整最佳时期,班主任应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防止心理反复.还要注意有些事情是不能让全班学生知道寻求全班同学帮助的,如学生的父母离异、女生意外身体伤害等;有些事情宜让同学知晓并帮助,如家庭遭劫、亲人亡故等.


(四)学会和家长沟通,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

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在家的时间比较长,受父母的影响较大.但由于有的家长没有正确的健康标准,较注重身体的健康,不太关心心理健康;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对子女要求过高,动辄打骂;要么对子女不闻不问,任其发展.家人的这两种态度可能会导致学生心理走向两个极端:要求高的子女心理常处于恐惧状态,性格内向,要求低的子女心理则过于散漫,缺乏进取心.

那么,班主任如何帮助家长提高认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呢?

1.充分利用好家长会.利用家长会有计划地向家长介绍一些基本的实用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向家长讲述家长育人成功的范例,或者推介这方面的书籍.

2.发挥家长的辅助作用

帮助家长树立创设良好家庭气氛和关注孩子心理需要的观念.目前,大多数的家长比较注重物质条件创造,关注孩子的吃、喝、穿、住等生理需要,却往往忽视家庭良好的心理环境的营造,忽视孩子多方面的心理需要.同时,对于那些父母关系紧张、亲子关系不良,都会妨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班主任应启发、引导家长不断自我完善,家长之间应有亲密和谐关系,亲子间应有平等、互爱的关系,形成关怀、爱护、、平等、以理服人、鼓励为主的教养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班主任工作繁琐又劳累,为了孩子,班主任必须潜心钻研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知识,科学有序地运用到班级管理中,使班级成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