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点赞:6085 浏览:2014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以往的中职学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存在着纯理论教学,以理论为主、以操作为辅等诸多不科学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和阻碍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技能的认识和掌握,也不利于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术型人才.因此,本文主要结合新课标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要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实践教学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 键 词:新课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研究;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新形势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IT行业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生产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学会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各行各业的基本要求,可见,在各职业学校实现《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通过新课标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如何实践等问题展开分析讨论,为职业学校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提供参考.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要求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熟悉和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入门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基础教学,让学生接触并熟练使用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基础技能,并能够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熟练运用这项技能.

为了提高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及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材施教.根据教学目标,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案,灵活使用教材,并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提高学生学习技能的能力.

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

在中职学校中,实行新课标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需要对中职学校以往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有个大概的认识和了解.

2.1教学方法单一,缺少人机交互.在当前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教学存在纯理论教学、理论为主教学等教学方法单一的现象.造成这种原因,大多是由于学校硬件设备的限制、教师教学方式有误、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认识不够等.教学方法单一,缺少人机交互,不但不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进行,降低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兴趣.

2.2教师观念落后,知识更新缓慢.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观念落后的现象.在教学中,多数教师只是结合教材知识进行讲解,而对现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office软件的更新缺乏认识,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现代技术发展脱轨,所掌握的知识在某些行业无法得到运用.

2.3考核体制片面,考核方式不足.在实行计算机考核制度时,教师主要采用笔试的形式进行考核,或是笔试+机试进行考核.纯笔试的考核方式,并无法起到真正考核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情况;而笔试+机试的考核方式,则由于上级考试时间较少,并不利于对这门以操作为主的课程进行考核,难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

2.4学生基础薄弱,知识掌握不牢.此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存在的另一个明显问题,是学生基础薄弱,知识掌握不牢.在大多数的中职学校里,学生的计算机功底较差,部分农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完全不通,学生学习能力也存在一定差异,当教师教学进度加快时,往往不能理解和掌握知识,致使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影响其深入学习计算机其他课程.部分学生甚至因此对计算机知识失去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做出违反纪律的事,加大了教学的难度.

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及实例

为了解决新课标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促使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获得良好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3.1在教学目标上,确立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观,知识向个性转变.新课标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课程,应该更为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如冲动型、反思型、逻辑推理型,以细致见长型等等.尤其是当今个性更为突出的90后、00后,如何设置不同性质的任务,来满足学生不同个性需求,需要教师对中职学生的个性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从而促进新课标的完善,实现知识向个性的转变.

例如:在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教学中,以往教师都根据教材章节顺序教学,不但讲课方式毫无新意,同时也容易导致学生对知识掌握模糊.在进行纯理论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任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备课.首先,将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分到不同组,尽可能让每个小组组内成员性格都不相同,方便为学生量身任务.其次,由教师布置小组内擅长逻辑推理的学生制定教学方案,擅长反思及心思细致的学生针对教学方案的结构是否合理进行推敲,技术见长型学生制作PPT,外向型的进行展示,并要求小组内学生每个环节都必须参与,让学生能够汲取到更多课程内外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标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3.2在教学过程上,由以教师为中心向师生互动转变.新课标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因材施教,注重师生间的互动.采取互动式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为学生营造适合学习的良好氛围和自由想象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凭借他们各自的学识和能力,自主地对将要讨论的进行思考和交流.没有了或者淡化了来自外界(诸如教师方面)的压力和干涉,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思维会更为开放,讨论的热情也更为浓烈.此时,教师在课堂充当的角色主要是起到组织同引导的作用,在局面即将失控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地挽回局面.

例如:在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word文档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将事先由页眉和页脚、字体大小、颜色、字体格式等功能随意制成的页面进行展示,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找出该页面中运用了多少种word文档的功能,并让学生通过自主查找教材、讨论和实际操作,将其列举出来,教师从旁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字体布局是否还有更好选择”、“除了图片内嵌文字功能外,还有几种模式?”以此来引起学生新一轮的思考和讨论.

3.3在教学模式上,以探究为动力的学习观,由行为向建构转变.新课标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该更为注重行为向建构的转变.通过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让中职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经验进行建构,再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和尊重彼此观点为前提条件,让学生与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建构,并通过探究、自我批判和汲取他人观点,产生新的建构.

例如:在powerpoint2003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组,并让各小组成员根据以往自己对PPT的认识和了解,利用word文档进行建构,要求建构内容必须包括对PPT的认识、功能和用途等,再利用课上10分钟时间给学生小组进行讨论,让他们通过探究、归纳和自我批判,形成一个关于PPT知识的更为系统全面的建构,并利用20分钟,让各小组组长进行展示,从而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


3.4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兴趣.兴趣是人生最好的导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学工作或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融入到学生当中,参与学生的研究与讨论,让学生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氛围下,发散思考,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PPT的应用情况时,教师可以结合任务驱动型教学法,让学生自行尝试制作PPT,展示“PPT的实际运用情况”.教师在旁边加以辅导和参与讨论,在发现学生有新创意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下学习,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还可以将学生的课余兴趣转换到学习中来.例如在中职学生当中,喜欢课余生活的学生占了大多数,尤其是跟计算机相关的网络游戏、网络歌曲方面,更加受到学生青睐.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学生这一兴趣,通过对IE、360浏览器等的教学,结合与浏览器密切相关的知识、游戏等,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并形成自主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习惯.

用基础课堂教学的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7.

[4]张苗苗.混合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