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为本”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点赞:28869 浏览:13242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心理健康是一种高效而令人满意的状态,人在心理健康的状态下更加具有活力,自身的潜能能够得以开发,自我价值能更好实现.本文将从婚恋、网络、生命意识、职业生涯四个部分来阐述怎样加强大学生“以人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 键 词】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一种高效而令人满意的状态,如果个体能够与周围环境达到一种内部与外部相融的平衡、协调状态,并具有积极、乐观的心理态势,基本上就可以认为是心理健康的状态.大学生“以人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以大学生为教育对象,教育者根据大学生处于17-23周岁这一特殊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运用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理论,通过心理咨询、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方法,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达到心理健康的状态.和过去传统的心理教育相比,“以人为本”的教育内容更加紧贴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从婚恋、网络、生命意识、职业生涯四个部分来对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大学生“人为本”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0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大学生“以人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婚恋观教育

大学生的年龄一般为17-23周岁,正是谈情说爱的年纪.但是往往这群刚离开家庭、走出高中繁重学习压力的孩子对爱情、婚姻还处于懵懂不清的状态,他们的认识往往来自于外界的媒体――比如电视剧、小说、网络等,而这些媒体的引导并非都是正确的.对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是要帮助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爱情是社会生活中一种非常美好的感情,是男女双方彼此爱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感情.但是当今大学生却经常因为爱情问题发生许多悲剧,将这样美好的一种感情变质为一种腐蚀自己、荼毒他人的事情,这就是因为没有建立好良好的爱情观.对大学生来讲,健康的心态应该是对爱情有追求的勇气,同时也能够有能力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应该注意引导大学生由渴求爱情的自然属性发展为承担责任的社会属性,教导大学生学会调节弱化爱情中占有、自私的排他性,强化爱情中的奉献、付出的高尚性和互爱性.


2大学生网络健康教育

许多大学生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大量时间耗费在电脑和各种终端之中.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确实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适当地使用网络也确实能方便生活.但是,许多大学生由于自控能力不强,缺乏基本的分辨是非的能力,沉溺于网络世界不可自拔,严重影响了学习生活.基于此,加强大学生网络健康教育刻不容缓.首先,要让大学生对网络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要从认知层面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网络,恰当地利用网络,自觉抵制一些不良信息的诱惑,提升自我控制力和自我约束力.其次,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介入网络,让学生能够通过自我教育完成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筛选和整合,让他们学会辨别是非的能力.其三,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到网络的过渡侵蚀和大学生过于闲散的生活是分不开的,大学的闲暇时间如果得不到有效利用,就很容易让许多感到“无聊”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和安排好闲暇时光,引导和教育他们在张弛有度的生活中进行多样化的学习,例如从事体育竞技、文艺活动、社会实践等,在丰富而高尚的精神享受中提升自我,那么他们在网络中占用的时间就自然会减少.

3大学生生命意识的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体制的转变,大学生在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的同时,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竞争之中,随之而来一系列冲突、困惑和迷茫困扰着大学生的心灵.而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功利主义的倾向也使得成功学成为人们的信条,追求成功使得大学生们身负着巨大的自我压力.这种压力一旦得不到排解,当种种压力和焦虑混合在一起,便很有可能采取伤害他人或者自己的方式来寻求解脱.

教育工作者要正确地引导大学生建立一个适合而有期望的人生目标,并且能够为此目标付出努力,积极行动.这些目标可以是小到一门学科的掌握,大到一个宏大的人生愿景,都能够避免空虚和迷茫.另外一点就是应当注意大学生的挫折教育,当目标不能实现,人生遭遇困境的时候,教师应该尽量跟踪学生的心理动态,以人文主义的关怀为主,并提供脱离困境的具体帮助,不要陷入空洞的说教.

4大学生职业生涯的指导

大学生职业生涯的指导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目前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比较淡薄,大多数学生缺乏一个理性可行的职业规划.首先,应考虑到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扬长避短,让他们首先学会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再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进而在不断深入的认识中找寻到自己合适的定位.其次是应该要做好职业心理咨询的工作.大学生在就业求职的过程中,普遍会遇到许多心理困惑.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帮助大学舒缓和消除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种种问题,促使其健康发展.其三是适当辅助职业心理测评工作,使大学生能够较好地自身定位,建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不过,如何使用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测评,要根据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不同情况来执行,切不能“一刀切”,而要注意“因材施教”.最后一点就要注意职业生涯指导的连续性.不是开一次讲座、做一次测评,学生就能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事实上,职业生涯的规划是一个长期和动态的过程,随时可能有变动,也随时有可能进行一番大调整.每个年龄阶段、每个行业都有其不同特点,职业生涯的指导应该是持续性的,跟踪性的,随着人事变化来延展,比如职业选择的评估、求职之前的心理准备、择业过程中的困惑解析、就业后的自我定位,这些都应该在一个长久的持续的过程里进行下去,贯穿在整个大学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