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

点赞:31757 浏览:14552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国进入了一个价值多元化时代,泛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消极腐败的思想,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心理.高职大学生个性较为突出,自我约束力较差,思想行为较为自由,接收新生事物特别迅速,首当其冲的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这些影响对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强烈、更复杂,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上的失衡以及思想上的迷失,因此应该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对策略,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广泛运用到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育人效果.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在学校生活中不存在绝对独立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学校生活中也不存在纯粹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必然渗透着各种心理因素.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源性,为两者的结合提供了可能[1].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实际,将二者有机结合不仅可行而且非常必要.

1.是为了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我们党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任务与新要求.“立德树人”有着丰富的内涵,“立德”为我国古代所谓“三不朽”之一,《左传》载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意思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现.《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现代的理解就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高职教育承担着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职责,这类人才不仅需要学习掌握高级的技术技能为就业做保障,更需要良好的道德理想教育为他们的人生指引方向.长期以来,在高考录取制度的影响下,高职学生大多来自中学阶段被视为“差学生”的群体,他们往往被老师冷落,思想引导、心灵沟通和学业指导都受到忽视.如何将这类学生培养成“德技双馨”的人才,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思想引导、更多的心灵关怀.所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对于培养好高职学生至关重要.

2.是为了更好地开展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中指出:“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要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配备足够数量的专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高职学生是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较为突出的群体,在中发[2004]16号文件精神的指导下,高职院校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探索,事实表明:与学生开展“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比传统的说教更具效果,做好高职学生的心理工作不仅是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开展好思政教育的最佳渠道.

周荣,徐瑛,胡昌龙,李俊瑶:试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第26卷第3期3.是为了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改革的需要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然而由于思政课程的理论知识较为枯燥,不是高职学生学习方面的“专长”所在,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近年来,有些院校结合高职课程改革的实际,按照“怎么写作专业、怎么写作职业、怎么写作于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大力实施了思政课课程改革,改变过去单一的灌输式教育,摸清青年学生的心理,将他们喜爱的元素引入思政理论课堂,以演讲、辩论、课题、比赛、奖励等多种形式融入其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以讲座报告为支撑,以当前社会热点问题、最新事件和最新话题作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切入点,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国家大事,使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深入人心.思政课程改革是否能达到真正的效果,让学生愿意听、乐于学,“真学、真懂、真信”,不妨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首先解决好同学们的思想认识问题,让他们从心理上接受和重视思政课.再者思政课教师应该更多的了解和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念和方法对于开展思政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实现途径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在教育目标上相互统一,在教育方法上相互借鉴,在教育内容上相互渗透,这为二者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高职院校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结合,在实践层面,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体制上相互衔接

面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多院校都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并能及时想到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来解决一些思政教育方面的问题,以期增强思政教育的效果.然而如何形成长效机制,全面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首先要定好位,理顺组织关系.大多院校都设置有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这个机构应该承担着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双重作用,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角度讲,应该归口学工部门,从课程的实施与管理角度讲,应该归口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或其他相关的教学系,所以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应该接受双重领导,履行双重职责.进而要求从体制上做好相互衔接,促进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思政教育工作,同时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并运用到实际教育工作中.2.教育上相互融合

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学习掌握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培训,学习掌握分析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与方法,实现两者由原来的“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这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合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方法,更是一种教育理念.要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克服心理障碍,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打下健康的心理基础;同时要调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偏差,合理调整各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如加强新生适应性教育,让他们从“心”开始愉快的融入大学生活;加强大二学生的恋爱教育,让他们从心理上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加强大三学生的挫折教育,让他们能够勇敢坚强地面对初入社会遇到的各类挫折和打击等等.再者要沟通与学生的感情联系,认真分析揣摩学生的心理,高度重视学生的异常表现和行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要全面测评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及时跟踪疏导,要通过心理健康系列课程的开设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面对学生中出现的异常行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与辅导员等思政教师一起研究应对,及时消除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各类事件的发生.


3.课程上相互借鉴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着各自的体系及其教学方法,但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早已不能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在“工学结合”这个指导思想下进行改革.这两类课程改革都应该坚持“怎么写作专业、怎么写作职业、怎么写作于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同时可以实现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门课程教学过程都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以社会历史积淀为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当了解和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文化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或载体,例如团体辅导、心理电影、心理分析等,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势必能将枯燥的理论讲述变的生动活泼,引导学生从心理上认同并接收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反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可以适当渗透思政教育内容,例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知识、内容或案例吸收到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也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道德和法制教育.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是相互补充的,探索实践二者的结合,对于更需要心灵关爱和思想疏导的高职大学生将会起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赵联.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J].教育学术月刊,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