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现状与高职教育的就业导向探究

点赞:7399 浏览:2173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高职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高职生的就业状况,关系到高职教育的生存和发展.本文通过对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就业状况、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建立和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模式对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关 键 词】艺术设计;学生;就业现状;就业导向;探究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社会的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在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发展的新时期,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占高校大学生在校总人数近五分之一的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形势已显得极为严峻.如何正确认识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所面临的问题,并建立和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模式、创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机制,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

一、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现状调查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大幅度扩招,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成了考生报考的新热点.统计资料显示,从1999年扩招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毕业时起,大学生就业队伍不断壮大.由从高职教育发展状况资料显示,现高职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在校人数已占高校大学生在校总人数的近五分之一.但从各层次大学生就业率对比状况显示,扩招以来高职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就业率从整体结构上看一直是最低的,同时每年还有将近数十万的毕业生不能正常就业,这无形中又加大了高职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笔者在对河北省六所高职院校及近500余名2011届、2012届艺术设计类毕业生进行就业现状调研中得知:只有约15%的学生能顺利在理想的专业岗位就业;约20%的学生可以通过转行进行就业;约40%的学生处于半就业状态,即工作不理想,时有跳槽或处于临时失业状态;约25%的学生长时间不能就业.同时,在对20余家接受调研的用人单位中,80%以上的机构需要有2-5年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只有极少数愿意接受、培训应届毕业生.更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机构多不愿意录用高职学生,而重视中专生和普通培训机构输送的低学历学员的选用.多数用人单位对高职人才的要求很明确,希望高职毕业生具有优秀的修养和基本的专业能力,要有一定的抗压能力、职业素质和学习精神,要有适当宽泛的视野和一定的理论水平,希望录用的高职毕业生能给本单位带来文化素养的影响能力等.

调查分析,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现状呈现出几个特征:毕业生短期需求不平衡;不规范的就业市场造成人才高消费,就业垄断和就业歧视;院校职业教育的目标模式仅以满足现实的职业岗位需要,以不能满足就业者的需求,今后必须兼顾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的因素

1、艺术设计类毕业生短期供给超量,区域选择偏好

从供给量角度看,虽然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每年都在不断地增多,但由于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供给量的急剧加大,总供给量已明显高于总需求量.因此,供过于求是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就业难的最本质原因.

从区域结构上看,尽管国家也采取了“西部志愿者计划”等政策措施,但由于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从而对扩大高职艺术设计类毕业生的市场需求也是一个不利因素.

从学历结构上看,由于毕业生人数剧增,特别是硕士博士大幅度增多,用人单位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因此与本科生、硕士、博士相比,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空间日益逼仄,就业率大为不如.

2、不规范的就业市场造成人才高消费、就业垄断和就业歧视

人才高消费主要表现为:一是学历崇拜盛行.很多用人单位在人员招录上不是从岗位的实际需要选配人才,而是盲目“攀高”,本来专科生可以胜任的岗位,却非要招聘本科以上毕业生;二是学历滥用.用人单位招高学历者从事简单劳动,支付低廉报酬,造成了极大的人力资本浪费.

就业垄断主要体现在:一是地区就业垄断.比如,北京、上海等地对本地大学生就业优惠,限制外地大学生就业;二是体制内单位就业垄断.单位自主用人是人事制度改革的进步,但有些用人单位由于经营垄断,在没有市场竞争压力的情况下,根据自身的偏好选择毕业生,严重破坏了就业公平政策.

就业歧视主要体现在:某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根据毕业生性别、年龄、外貌等非经济特征因素给予工资报酬、工作条件和工作机会等方面的不公平待遇,这也严重地干扰了毕业生的就业公平.

(二)学校教育的因素

1、高职教育理念有偏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适应

在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理念的发展经历了知识本位、能力本位和素质(人格)本位三个阶段,而我国的大多数高职院校仍在沿用知识本位理念,仍在仿照普通高校培养学术型人才的模式.所开设的专业,没有很好地进行市场调研,而是片面追求短时效应,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的针对性不高,岗位的适应性不强.教学内容老化,教材覆盖面较窄,有的使用非职业教育教材,没有职业特色,不能体现行业、职业和岗位的特点.教学方法陈旧,教育质量不高,缺乏高职特色,缺乏能力培养的条件和手段,造成高职生向上赶不上本科生的知识深度,向下赶不上中职生的实际操作程度,导致学生毕业未就业就先失业.

2、师资力量匮乏,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不够

有关调查显示,高职院校中专职教师由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及由其他高校调入的占专职教师总数的82.2%,可以说专职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各高职院校在不同程度上都对专职教师提出了参加专业实践的明确要求,但真正通过实际锻炼而使专业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的教师数量不多,加之专职教师中实践课教师的比例偏低,因此真正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数量就更少.由于双师型教师缺乏,教学过程的理论脱离实际等不足,导致许多高职毕业生往往在职场上因为实践技能不过关或职业能力某方面欠缺而难以就业.3、忽视人格教育

人格教育是知识、情感和行为的统一.高职教育既是一种职业技术教育,也是一种人文教育.而我国的高职教育却忽略了非技术的因素,如价值观念、意志品质、心理情感等.学生的德育目标要求过低,人文素质不高,导致学生步人社会后,难以正确解决好如何做人的问题,难以形成较好的精神境界和人格品位,难以有较高的理想追求,使学生在就业时,片面追求舒适的工作,一味追求高的待遇,缺乏吃苦精神和敬业精神.

(三)艺术设计类学生自身的因素

1、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

高职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个性较强,自我定位较高,加上艺术专业因属“高投入”专业,所以艺术设计类学生与家长都渴望高回报,择业期望值也就相对的高.但事实上他们对未来的职业要求过高缺乏务实地心理准备,又好高骛远不愿选择基础性岗位,“眼高手低、浮躁虚夸”,个人综合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又自以为满腹创意、自命不凡、高人一等、从而使大学艺术理想与现实脱节的自负心理表现在择业中,因此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毕业就失业”半空悬的尴尬局面.

2、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综合素质明显不足

以知识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的知识经济对人才资源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面对这一要求,许多高职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存在明显不足,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欠缺,综合素质尚需提高.用人单位反馈的大量信息表明,许多高职艺术设计类毕业生不屑于从基础性工作做起,而对专业技术性工作又做不来、做不好,缺乏与同事合作的团队精神,这样的毕业生不受用人单位欢迎也就不足为奇.

三、以就业为导向发展高职教育的对策探究

政府努力为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

面对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现在许多专家都认为,只要我们努力确定适合中国国情、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增长方式,探索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有机结合的产业机构和技术结构,注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产业和企业,就能够做大就业范围,尤其是通过发展第三产业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相关资料也显示,从投入产出效果看,每投资一百万元可提供的就业岗位,重工业是四百个,轻工业是七百个,而第三产业可达一千个,这也说明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极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最能缓解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为此,政府应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注重发展实体经济,鼓励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来扩大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解决高职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除了政府的政策扶持、企业的通力合作、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外,关键还在于高职教育本身要构建起“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模式,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创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机制

艺术教育教学应从社会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在专业设置上,要以社会需求为依托,根据产业需求进行开发设置,充分体现出专业的适应性、针对性和发展性.在课程设置上,要按照“重基础、有弹性、强化实践能力、突出创新发展”的原则,构建适合行业、职业特点的课程体系.在教学方法上,要体现“学训”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坚持校企、产学相结合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企业需求,企业是劳动力市场的最大“写主”.行业、企业是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缺少了行业和企业的参与,职业教育将失去特色.职业教育通过实施校企股份制的合作模式或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走校企、产学相结合之路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只有建立主干课程与多企业岗位对接并保持长期联络的体系,相关课堂教学作业和学生课余设计均由企业实时提供实战项目,企业并参与到教学评价、学生评价中,创建没有“围墙的课堂”,彻底改变职业教育课程“不职业”的现象,才能真正避免校企合作不是“一纸空文”.

3、建立科学的职业生涯指导体系

高职院校要将职业指导列入教学计划,与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密切结合起来,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根据不同阶段给予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增强职业意识,合理规划人生,为将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高职院校还应高度重视加强对毕业生的形势教育、政策教育、创业教育和诚信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毕业生准确把握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心理素质和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三)正确处理在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过程中的几个关系

1、职教理念中知识本位、能力本位与素质本位的关系

“知识本位”理念是指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传授知识、经验为中心,以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指导思想.“能力本位”理念是指以校企、产学相结合的形式,以某一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为目标,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的一种教育指导思想.“素质本位”理念是指以学校的职业教育和企业的职业培训紧密结合,以完善劳动者个体人格,提高劳动者个体素质为目标,以多学科交叉渗透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中心,以终身学习的思想、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自主创业的意识为特征,面对现实与未来职业生涯的教育指导思想.

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并且我国采取的是“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所以要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必须兼顾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关系.充分认识传授知识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传统和特长,也是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培养职业能力是我国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是面向现实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提高素质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面向未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根本.2、职教目标中现实需求与未来需求的关系

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现状与高职教育的就业导向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艺术设计类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1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职业教育以社会的现实需求为目标,是指职业教育要直接针对某一职业和岗位的需求,使就业者能熟练地运用现有的技术和规范,胜任现有的职业岗位,强调职业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职业教育以社会的未来需求为目标,是指职业教育必须着眼于社会的未来需要,适应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满足其就业、升学和继续发展的需求,主动应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变化,强调全面职业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造就具有生存能力、发展能力、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职业教育的目标模式应以满足现实的岗位需要为主;另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过剩,就业与再就业的压力大,职业岗位的流动性强,职业教育的目标模式又应以满足未来的需要为主.鉴于我国同时具有上述两个特征,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岗位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更新与发展.因此,目前的职业教育应是在不断满足现实的岗位需要中,兼顾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四)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自己做出努力

当前许多高职艺术设计类毕业生求职者面对自主择业的压力,心理素质不过关,亟待调试.一是心理冲突不断.突出表现为,有的求职者不能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和理性与情感的冲突,容易走极端;有的求职者喜欢追求自我价值,但又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有的求职者羡慕那些成功人士,却又惧怕竞争的风险和残酷等等.二是心理误区出现.如有的高职艺术设计类毕业生求职者存在“故土难离”的传统观念;有的追求享受,把薪水、奖金、住房等物质条件看的过重,求“稳”求“大”.三是心理障碍明显.面对毕业生就业压力,许多高职艺术设计类毕业生求职者易产生焦虑、自卑、怯懦、盲目自信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影响了就业的成功率.高职艺术设计类毕业生求职者在就业前必须调试好心理素质,消除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认真做好就业前的心理准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就业难的缓解和解决依赖经济发展,更离不开高职院校的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因此,解决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问题,高职院校本身要构建起“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模式,创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机制,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