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高校贫困大学生实现就业

点赞:3895 浏览:1005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大学毕业生求职时,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明显处于不利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地位,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各项就业政策;高校应进一步健全资助体系,完善促进就业的相关制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资助工作队伍,加强对高校困难学生求职的综合指导,切实提高他们的核心就业竞争力.

【关 键 词】高校贫困生;就业对策;核心就业竞争力

所谓高校贫困生,是指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和专科大学生中在学习期间的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居民最低生活标准,且缴纳学费、购置必要的学习用品及日常生活用品没有经济保障的学生.根据教育部发布的相关统计,我国高校贫困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20%.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611万人,今后每年的增幅将达到20万人,也就是说我国每年将有数以百万计的贫困生毕业,进入就业市场.在当前的严峻形势下,贫困生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越来越被边缘化.贫困生能否顺利求职,不仅关系到本人及其家庭的利益,还将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的政策趋向.因此,积极探索解决贫困生的就业问题,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贫困生就业弱势的具体表现

(一)经济上的困难

经济问题是制约贫困生发展的最大阻碍.一是他们无力购写相关书籍、复习资料、电脑等学习工机具,也没有能力参加就业培训和书考试,这就导致他们综合素质不高、兴趣面狭窄.二是高校毕业生在求职时需制作精美的简历,需要多与用人单位接触和沟通,需要往返于各地的人才招聘现场等.而参加这些活动所需的交通费、餐饮费、材料费、服装费等各项成本少则上千元,多则上万,这就导致经济拮据的贫困生不得不放弃那些就业成本较高的就业机会.三是经济上的困难影响了贫困生的求职价值取向.由于经济困难,贫困生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的较为常见,选择考研、留学等提高后再择业的较少;在就业地的选择上,贫困生选择到沿海和经济发达城市就业的较少;另外,贫困生为了追求安稳,往往倾向于选择较为稳定的机关事业单位,对一些高回报、高风险的行业关注较少,例如自主创业等.

(二)各项技能上的不足

一是学习技能不足,贫困生往往因家庭经济上的困扰而无法安心学习,再加上城乡差距和自身基础条件的影响,相当多数贫困生在校表现平平,缺乏明显的专业技能优势;二是基本应用技能较弱,贫困生多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以及城镇低保户家庭,少有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多数贫困生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较弱,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的需要;三是缺乏特长,贫困生没有机会和经济能力去接受各种专长类的培训,上大学后除了繁重的学习压力,又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去勤工俭学,无暇参加学校开展的业余活动;四是就业综合能力弱.贫困生由于缺乏足够的锻炼,在组织领导、协调沟通、语言理解与表达、团队协作、创新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往往表现出不足,难以满足用人单位越来越全面的用人要求.

如何帮助高校贫困大学生实现就业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三)求职观念趋于保守

贫困大学生受到传统就业观的影响,趋于保守,往往把读大学、找一份好的工作作为改变自己、家庭乃至家族命运的象征.由于对经济上贫困有着深刻的体验,他们毕业后一般不愿回到家乡,不愿意去基层锻炼,不愿去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而是希望到经济发达城市工作和生活,追求安稳和高收入.而这种职业取向的功利化使贫困生的择业范围受限,错失很多就业机会,实际上由于贫困生自身的一些不足,又使得这样的目标难以实现,这就更造成了就业压力的加大.

(四)贫困生性格上的弱势

首先,自卑心理是贫困生求职的最大心理障碍,自卑导致他们在求职时难以很好地全面展示自己.其次,一些贫困生受怯懦心理的影响而恐惧竞争,在求职时不能积极地主动地与人沟通,遇到挫折又容易一蹶不振.再次,贫困生经常会因为错失就业良机而陷入深深自责,残酷的现实与改变命运的愿望交织在一起,容易诱发焦虑、抱怨等消极心理,致使他们不能客观分析自己在求职中的位置,对求职造成不良影响.

(五)国家就业政策上的弱势

就业政策是造成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又一重要原因.一是薪酬制度方面,发达的地区工作收入水平较高,贫困的地区反而收入低.这种薪酬制度就加速了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之间的贫富分化,加剧地区间的不平衡.二是我国现行的失业社保制度与目标人群的需求存在巨大差距,目前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偏重于生活救济,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方面的功能不足.大学贫困毕业生作为新的社会失业群体在整个失业群体中占据较大的比例,但在《失业保险条例》中却没有把未就业的大学生列入参加失业保险的范围.三是贫困生缺少自主创业的创业机会.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无疑是一种有效解决就业的途径,但是当前,管理体制和配套政策还不到位,贫困生既没有创业所需的社会资源,又没有必要的资金支持和经验指导,自主创业对高校贫困毕业生来说遥不可及.

二、解决贫困高校毕业生就业弱势问题的对策

完善和健全促进大学贫困生就业的制度保障

第一,政府应进一步放宽各种政策限制,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构建全国大学生就业网络,实现毕业生资源和招聘信息的共享.政府和高校要有针对性地向贫困生提供招聘信息,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就业岗位.这种宏观动态调控的就业市场和就业网络,既能减轻毕业生的经济负担,又能提供准确的就业信息,保证其充分就业.同时,各级政府要大力规范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让毕业生凭个人的才能就业,杜绝各种违规行为.

第二,政府要建立毕业生失业保障体系和社会保险制度.要把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纳入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加大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资金投入,建立相应的促进就业基金、专业培训基金等各种促进就业的专项基金,全面推动未就业贫困生的就业工作.第三,政府要下决心打破官本位的社会等级观念,引导毕业生向国家急需的岗位流动.在现行的体制下,官职及政治待遇成了人才流向的坐标,官本位的社会等级观念将企业劳动者划入了较低等级,这种导向使优秀人才不是流向了企业,而是流向了并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的行政事业单位.因此,要深化体制改革,调整社会分配制度,提高基层的工资待遇,对公权力部门的权力要加以必要限制,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打破官本位思想,将更多的大学生吸引到民营企业或西部基层单位就业.此外,政府要进一步加大促进贫困生就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努力解决村官、西部志愿怎么写作计划、基层人才振兴计划从业者的待遇问题,并为他们指明怎么写作期满后的发展方向.

(二)健全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资助工作干部队伍.

自2007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建立健全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意见》以来,国家加大了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力度,设立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每年的资助资金都在308亿元以上.虽然新建立的高校资助政策体系的资助范围基本能覆盖贫困生群体,资助资金也能有效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困难,但是,在贫困生自身劣势和部分高校领导及工作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下,仍存在着资助资金被非贫困生挤占或被挪用的现象.要解决高校贫困生的经济困难,就必须进一步完善落实资助政策的各项措施,增强评审工作的透明度,杜绝非贫困生占用资助资源,维护贫困生的切身利益.而制度的落实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因此,高校要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促使辅导员不仅在贫困生的身份认定、各类奖助学金的评审、诚信及社会责任感教育等工作中秉公执法,还要在贫困生的心理梳导、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工作中担当重任,真正帮助和指导贫困生完成学业,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增强高校贫困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要真正解决贫困生的就业难问题,就必须把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学业问题和能力培养问题放在首位,提高贫困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所谓就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大学生在大学学习和生活中,逐步培养形成的能战胜竞争对手找到满足自身职业发展需要、适合个人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工作岗位的一种综合能力.核心竞争力必须是能够建立并维持大学生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判定一个大学生是否具有可持续就业竞争的优势,不能仅仅看他是否能够成功择业,而是要看他的就业质量如何.因此,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的择业核心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结合.

1.要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大学生要摒弃精英观念,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高校要引导毕业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在择业过程中扬长避短,形成积极的就业心态和高尚的择业动机,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2.要加强高校贫困生的综合技能培养

实际上,贫困生的能力才是影响其就业的最大障碍.为此,高校应大力加强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通过经费扶持和活动引导,鼓励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或参加大学生挑战杯活动;支持贫困生参加数学竞赛、物理竞赛、化学竞赛、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创新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高水平的学术活动,增强他们的竞争力.此外,还要开展专门的贫困生技能培训活动,尤其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营销能力.陕西理工学院在实施教育部和福特基金会联合设立的“提高高校贫困生能力”项目的过程中,探索了一些能有效提高贫困生就业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例如,成立贫困生社团组织“阳光信息怎么写作中心”,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在项目负责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低年级学生敢闯、敢拼、敢想的特点来策划活动,并让高年级学生带动和影响低年级学生,从而达到相互提高的目的.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真正提高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三、实施全程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要提升贫困生的就业能力,学校就必须及早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及时修订教学计划,为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相应的培养方案,引导学生树立就业意识和职业意识,使他们在大学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地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高校应将就业指导与学生的成长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加强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态度和职业特质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始终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个人与职业之间的适应关系,最后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既能发挥自身特长又能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岗位上.

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归根结底源是人才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和贫困生自身在经济和技能方面的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存在,给高校的就业工作,乃至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要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单单要给予他们经济上的扶持,更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重视对贫困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帮助他们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就业就更显得重要和紧迫.尽管这项工作还有很多主观和客观上的困难,但是相信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再加上贫困生自己的进步,我们一定会把贫困生就业这项工作做得越来越好,构建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