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点赞:4825 浏览:1636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历史学科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历史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历史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历史教学德育渗透

历史学科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历史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历史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德育内容、德育方法.通过历史学科的德育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性情,涵养学生德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德育渗透呢?笔者对此浅谈如下几点.与大家共勉:

一、中学历史教学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是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历史教学是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其核心是道德与人格的形成.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中对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升华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一是对个人而言,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对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塑造健全的人格;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二是对国家和民族而言,通过历史学习,要求学生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三是对世界和人类而言,通过历史学习,能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认同性和开放性的历史意识.这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个要求是最基本的、最基础的.历史教育只有把育人、立人的目标作为基本目标,个人的人文精神,人生境界,人生态度,健全人格,坚强意志,团队精神和科学态度才有可能形成和完善,才会对祖国和人类命运真诚关注和树立高度的责任感.


其次是是培养中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要求.青少年接受思想教育不同于接受知识教育,往往存在逆反心理.初中生的道德动机是由其道德需要推动的,引起道德行为的内驱力量,它包含着那些与道德有关的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等因素,对初中生的道德行为起着激发、强化、调节、控制等多方面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初中生道德动机的社会性、现实性、时代性特征越来越明显.再加上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意识觉醒、自主要求强烈,自我表现旺盛,乐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却不大尊重别人的意见.社会文化的多元化,社会不良因素,诸如网络、消极群体、家庭等因素对学生的认知结构和道德信念的影响逐渐加大,导致学生对传统道德如忠孝节义等内容的不感兴趣和道德意志的脆弱,容易受不良道德的侵蚀.因此如何进行理论、实践、行为等方面的道德教育,培养塑造学生健全的道德人格是当务之急.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历史教育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4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再次是对每个历史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要求.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曾说过:“历史教育关键主要有三条,第一条讲做人的道理;第二条讲人类改造自然的道理;第三条讲历代治乱兴衰.这三条中,第一条是最紧要的,也就是说,学历史首先就是要懂得做人的道理.”历史教育专家赵亚夫先生更是直截了当地指出:“为什么要学历史?为了学会做人.”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学会做人,这是历史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策略

1.正面诱导和情感熏陶相结合.

历史道德教育内容总是离不开历史史实,史实是直观的,但其可提取的道德价值是寓存于对历史事实的认识,理解和评价上的.历史应以对事实为基础的评价启迪人、教育人,教师应准确而鲜明地向学生宣传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具体、生动的历史材料中悟出真谛.如针对学生中的高消费现象,可讲述隋文帝提倡节俭、隋景帝爱惜谷物的事例,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引导他们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

同时,历史教育不可能像政治学科那样公开、正面宣传灌输教育,它的育人功能往往是蕴含在对历史的评述之中的.历史老师情感丰富真挚而不矫揉造作,这容易使学生随着历史的评述,而与老师产生感情的共鸣.“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历史教学以史实服人是必须的,同时,以情动人也是万万不可缺的.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好书本中的文献材料、图画、地图等进行声情并茂的教学,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情感.

2.注重德育渗透的方法的应用

1)、对比法.一是中外对比:如讲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时,指出中国在二三千年就同世界其他地区人民一样创造了古代文化,使学生认识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辉煌灿烂等;二是古今对比,如讲到封建社会农民对国家的负担有田租、摇役、兵役等项,即使是“盛世治世”也不能幸免;三是正反对比,我国古代史上有爱国爱民、舍生取义的英雄,也有卖国求荣、认贼作父的败类;有戎马倥偬、艰苦创立的开国之主,也有养尊处优、昏庸荒淫的亡国之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爱憎分明的道德感情.

2)、课外配合法.具体作法是:组织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定期活动,有计划有选择地介绍一些历史小丛书、参考书中的有关章节给学生阅读;或组织历史故事会,让学生看了书后讲历史故事;课内是基础,课外是补充.而不能本末倒置、主辅易位.

3)、联系引伸法.一是因事因地联系,如讲汉与西域的关系时,联系班超投笔从戎、弃文就武的故事;讲到春秋五霸时,说明浙江当时属于越国,联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二是纵横联系,如凌晨元朝在台湾设置澎湖巡检司说明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依据时,纵的联系可以追溯到三国孙吴派卫温到台湾,下及于郑成功收复台湾等.这样不公有于学生历史知识融会贯通,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同时还发挥了在古代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