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的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改革

点赞:9971 浏览:3604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介绍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对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规范和要求,提出毕业设计的工作计划和要求、毕业设计各环节质量监控和激励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举措.

关 键 词:卓越工程师;毕业设计改革;培养模式

0引言

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怎么写作.我国计算机类的本科毕业生中,绝大多数是工程教育类学生,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个实践环节,要求他们把在校期间所学习的计算机理论、技术与具体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所作的最后一次演练.

目前,在计算机各工程类专业的毕业设计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时间不能保障.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投入时间、精力成正比.许多高校都把毕业设计安排在第8学期进行,而在这一时期内,学生要么在准备考研,要么在找工作,要么是在相关单位实习,所以毕业设计在时间上没有保证,质量也会打折扣,二是大多毕业设计流于形式,质量普遍不高.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毕业设计的创新性和原创性均不尽人意,甚至有一些毕业设计是抄袭的或者是请别人.三是指导毕业设计的师资队伍人员单一、指导不力.这一方面由于指导教师的积极性缺乏,校企联动不畅,制约了毕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另一方面是指导教师与学生的联系不够.四是规章制度和管理职能部门的执行力存在不足.


针对上述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我们提出对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的现状进行改革,以满足为国家培养更好的合格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为此,笔者对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的毕业设计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以求得同行和专家们指正.

1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对毕业设计的规范和要求

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中,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毕业设计的要求.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更重要的足要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系统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的能力;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除了安排一定的实践环节外,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毕业设计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毕业设计的内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相关项目研究与开发,尤其是要到企业去,结合企业实际项目真刀地作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的题目和内容必须是实际课题和项目,要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相一致.

(3)毕业设计的时间.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要求计算机专业本科阶段4年中,应累计有1年在企业学习和作毕业设计.根据专业性质、学校资源、教师队伍、企业条件等因素,学生可以分不同阶段到不同企业进行1周至3个月的中短期课程学习或工程实践,也可以在企业进行3个月至1年的专业实习或工程实践.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在时间上应能充分保证.

(4)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的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主要是由校企两部分人员组成,其中企业指导教师必须是具有丰富的系统开发经验,有中大型项目开发背景的5年以上的企业人员组成;学校的指导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最好是由有工程师工作经历的教师构成.

2改革举措

2.1完善毕业设计工作计划,明确毕业设计要求

根据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必须具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在毕业设计的起始阶段就必须定好目标和要求.在周密考虑和充分调研基础上,要制订切实可行、具有分类指导功能的毕业设计工作计划.要确定毕业设计工作中每个环节的工作重点和组织落实、职能部门和人员分工,要有评价体系和相关的考核与检查措施.笔者认为毕业设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

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的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工程师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1)动员.要让学生和指导教师明确毕业设计工作的目的和重要性.虽然此项工作年年有,但绝不是简单的重复.毕业设计工作应该与时俱进,紧跟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要让毕业生明确毕业设计的要求,合理安排好工作时间,解决好完成毕业设计与找工作、考研等的矛盾.

(2)指导教师的确定.要设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门槛和准入制度,真正做到把有一定的水平和能力、工作责任心强、指导有方的教师接纳进来;此外还要确定一批企业级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企业级的指导教师工作时间长,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企业指导教师缺少教育教学理论和理念,必须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和指导后方能上岗指导.

(3)毕业设计课题的确定.在指导教师报题后,必须要请相关专业人员、领导对课题进行审查和审核.要确定课题的难度和可行性,考虑学生的现有能力和水平,难度要有梯度.

(4)指导教师和学生对接.实行师生之间双向选择是很好的方法,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相互推荐.不仅要做到一个“萝卜”一个“坑”,而且还要找到最适合“萝卜”生长的“坑”.

(5)开题.要合理确定开题时间,着力检查开题质量.要强制性地规定不同意开题的比例(如5%),然后让学生继续完善开题报告,由院系组织二次开题.良好的开题是一个好的毕业设计的前提条件,采用二次开题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而且有助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6)中期检查.要明确中期检查查什么、由谁来查、检查的结果如何处置等.对于中期检查不合格的,要进行整改;要一查到底,不能走过场.(7)毕业设计系统的验收和论文的审查.要把握好质量关,可以通过专家系统和论文审查系统进行龄控,作到杜绝抄袭、学术腐败等现象.

(8)毕业论文的评阅.

(9)毕业答辩及二次答辩.

(10)毕业成绩的确定和相关资料的收集.

2.2精心挑选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确保毕业设计指导质量

毕业设计质量的好坏与指导教师的工作密不可分.要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源头上要抓好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主要由两方而人员组成:一是企业的指导教师.在条件上来说,指导教师要具有多年的项目和系统开发经验,要参加过大型工程项目的开发工作;不仅要有一定的学历层次要求,还要有一定的教师素养,要有较好的管理经验、较高的人文素养和品德.要制定一个详细的企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实施计划书,包括任职条件、职责和相关措施.二是校内的指导教师.校内的毕业没计指导教师是教师,他们既要完成有关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又要完成其他的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学校要制定有关政策,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在指导方式上,笔者认为有4种模式可以使用:一是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全部由企业教师担任;二是由企业教师为主、校内指导教师为辅的模式;三是校内指导教师为主、企业指导教师为辅;四是由校内教师全部负责.具体采用哪一种模式可以根据学生和企业具体情况灵活选择.

2.3加强监控环节管理,规范毕业设计的各个进程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加强质量监控.要根据毕业设计的各个节点,设计相应的质量指标,细化每个节点的工作步骤和内容,明确每个节点的责任人.将每个环节采用百分制进行分解,最后进行合计求得总分,作为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组成部分;而对指导教师的评价成绩,可作为评选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主要依据之一.

毕业设计的监控环节有两个部分:一是指导教师,二是参与毕业设计的学生.指导教师的节点监控有以下几个方面.

(1)立题:包括立题数、选中题数、优秀题目数、立题卡等4个方面.

(2)任务书:包括任务书的质量、合理性;任务的时效性、可行性等.

(3)开题:指导学生开题报告的书写和自查,开题答辩的指导情况.

(4)指导:指导的次数,指导的时间、地点、内容、时长等.

(5)系统验收:对照任务书逐一检查各个模块、功能是否实现,通过验收情况对指导教师进行评价.

(6)毕业论文指导:论文的规范性、指导修改次数等.

(7)答辩指导:包括答辩PPT、答辩技巧、答辩后论文修改情况等.

(8)答辩成绩的评定:材料是否齐全、规范,成绩评定是否及时、公正等.

(9)综合考评: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后,根据毕业设计的成绩、评优情况以及学生的测评、同行评价、院系学术领导小组的评价等过程后,评选出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学生节点的监控内容主要包括:前期准备工作、开题报告、系统实现、考勤、毕业论文和毕业答辩等.

(1)毕业设计前期准备工作.选题后是否与指导教师联系、与课题相关的资料查找和分析、问题的定义与理解、毕业设计工作计划、参加有关部门的毕业设计会议等.

(2)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规范性(由开题小组评定成绩)、开题答辩(开题小组人员和教师至少3人进行打分;同组毕业设计生也打分,按7:3比值进行汇总,不满60分者开题不通过).

(3)系统验收:系统的完整性、功能的实现情况、系统的界面设计、系统的性能测试和验收答辩等.若验收小组的评分为不及格,则需重新验收.

(4)考勤:每周接受指导情况、接受指导的次数、接受指导的总时长.

(5)毕业论文:论文的规范性、修改次数、英文资料的翻译等.

(6)毕业答辩:答辩形式和内容的规范性、回答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答辩陈述等.

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主要由上述节点的分值采用加权求得.通过对师生各个节点的监控,笔者认为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以达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要求.

2.4明确奖惩制度,激发师生毕业设计的工作热情

毕业设计工作参与人员众多、事情繁杂,给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所以,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和奖惩办法.往年,我们也设计了相关措施,但成效并不明显.比如开题环节几乎100%通过,把关不严;评比优秀毕业设计时,由于申报材料复杂,奖励的功效不大,报奖者还要参加二次答辩,花费时间较多,造成了许多优秀毕业设计生不愿意报奖;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评比缺乏吸引力,学校只给优秀指导教师发一张教务处的奖励证书,级别低,对获奖者来说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无论是在评职称上还是在年终考核上都没有大的作用,无法激励指导教师的工作.为此,我们提出如下改进举措:

(1)在学校层面上,加大奖励力度.一是要提高奖励级别,对获得省级优秀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在评职、评优上优先考虑.比如可以把获得省级优秀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作为一种科研成果的通迅作者来加以奖励.指导一个毕业设计获得省级优秀,其工作量和科技含量不亚于撰写一篇论文.不可否认,指导一名优秀毕业设计的工作量,要比指导一个普通的毕业设计要多得多.因此,应该在工作量的计算方法上加以改革,对获得校优、省优的毕业设计应在计算工作量时加以体现.二是要进行宣传.这一方面可以激励大三的学生在下一年度作好毕业设计,而且可以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在精神层面上加以彰显.

(2)在院系层面上,改进评优措施.要营造优秀毕业设计的评选氛围,比如可以设立最佳立题奖、最佳答辩奖、最佳提问奖等院系级的一些奖项.对评选校级优秀毕业设计,可以采取推荐+自愿申报相结合的方法,由指导老师、答辩小组成员、毕业设计生推荐,学生自愿申报,按一定的权重确定优秀毕业设计学生人选,然后再由外请专家负责二次答辩,确定最终的优秀毕业设计人选,报学校审查和批准.

(3)加强学生管理.毕业设计是一个过程,首先要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毕业设计工作,端正态度,明确目标.除了正常的考勤措施外,可以采取抽查、走访等方式,了解毕业设计生的去向和工作情况.其次要注重过程的管理,对毕业设计开题、中期检查、系统验收和毕业论文审查、毕业答辩等重要环节,严格把握质量关;对不合格的毕业设计生,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不能通过相关环节的,要重新进行;答辩不能通过的,要重新完成毕业设计,延长毕业时间.

(4)加强对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管理.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建立指导教师档案,培养指导教师梯队.要改革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价体系,采用量化的目标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在指导人数、指导课时数、有关毕业设计文档的撰写、有关学生论文的修改、答辩指导等各个环节上,给出相应的量化参数并进行考核或抽查,做到职责分明、奖惩分明.

3结语

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的毕业设计,涉及学校、院系、实训中心、实验中心多个部门,涉及管理人员、教师、企业人员和学生等多种人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有强化规章制度建设、加强毕业设计进程节点的监控、调动毕业设计参与人员的积极性等,毕业设计的质量才会有所保证.

编辑:郭田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