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普通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目标与课程体系

点赞:30013 浏览:13481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普通高校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计算机基础教育应在培养应用技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笔者对近年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新生入学时的信息技能测试数据和广东省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计算机技能水平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对目前普通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标与课程体系进行分析,提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在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构建上应分地区、分学校类型、分专业区别对待的观点,同时就新形势下普通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标与课程体系进行探讨.

关 键 词:普通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计算思维

0、引言

笔者通过对近几年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实践进行调查,总结出其中存在的最突出的两个问题:第一是普通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比较模糊,大家无所适从,不清楚目前所遵从的是否正确;第二是目前的课程(或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是否需要改变?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能够被解决,计算机基础教育之后的路将很难走.

1.普通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1.1大学生计算机技能与社会需求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在2010级新生入学时对其计算机知识水平进行了问卷调查,参加调查的总人数为842人(其中文科学生257人,理科学生585人),其中乡镇生源占总人数的75%.广东石油化工学院2010级新生计算机知识水平调查情况如表1所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2009级、2012级新生人学时计算机能力水平测试数据如表2所示,显示了2009级、2012级新生不同成绩阶段的人数分布,广东石油化工学院2009级、2012级新生入学时计算机能力水平达到合格的情况如表3所示.

以上数据突出表明了以下问题:

(1)基础教育(特别是本地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开展情况有所进展,但效果仍不理想.部分新生没有学习过计算机相关知识或完全不懂计算机操作,大部分新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不强,低分段学生比例偏高.

(2)大部分学生对网络知识感兴趣,而对Office应用和程序设计感兴趣的学生都不足3成;有超9成的学生希望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相关课程.

“广东省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计算机技能水平需求情况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52%的用人单位“对近几年接收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或专科生在入职阶段所具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满意度”选择“一般”;75%的用人单位对“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相关计算机认证的真实度”选择“一般”;同时,55.2%的用人单位对新职员不提供计算机技能的培训,而是希望毕业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好,其中如下内容更为重要:文字编辑、数据管理、演示文稿、网络应用、安全防范等,并且要求毕业生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及再学习能力.

调查报告显示:

①计算机技能已经成为用人单位考察应聘者的重要因素.用人单位期望求职的毕业生较好地掌握信息技术,以便在工作中结合专业岗位有效地开展应用,提高工作效率.

②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明显不足,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期望,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⑧学用脱节.一方面许多单位招不到所需的人才,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技能水平不够满意;另一方面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④应用需求与我们的课程设置存在脱离现象.

⑤计算机基础教育与专业结合,为专业怎么写作的问题未解决好.

我们对调查报告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可知:

①普通高校保留并加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②教学内容相对陈旧,不能及时反映新技术、新思想.

③多数学生都认识到计算机网络(互联网)等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对人的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也愿意掌握更多相关的知识.

④社会需求促使计算机基础课程应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改革,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资源建设等都应进行深入的整改.

⑤开展多层次计算机基础教育,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课程体系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丰富,在加强基础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基础上,要多设置面向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计算机选修课程.

⑥完善认证与考核制度,使其成为促进学习的平台,并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技能水平.

1.2教学目标与课程体系

2010年C9高校联盟发表联合声明的核心内容是:必须正确认识大学计算机教学的重要地位,需要把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并由此建设更加完备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而为全国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树立标杆.

首先,声明中指出的应该加强与巩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位置是非常正确的,能厘清部分学校认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到了可有可无的错误认识与做法.

第二,声明要求建设完善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也很有针对性,可以改变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一些思想或做法上的混乱现象.

第三,不能简单地把“声明”作为所有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纲领.

我们知道,高校一般分研究型、教学应用型与高职型3种,如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等地方高校(普通高校)属于教学应用型,为社会(主要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而C9中的学校都是我国一流的大学,当然是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目标.C9提出把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一种高屋建瓴的策略,但是否适合所有高校遵从则有待探讨.

目标的不同,直接影响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教学要求与教学模式.近几年我们走了两个极端:开始阶段我们主要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应用软件的操作功能,包括程序设计课程,也是侧重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语言的使用能力.后来,在思想上、理论上和资源上都没准备好的情况下,形而上学地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结果是教师们思想上比较混乱,行动上非常抵触;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很是不好,主要表现在:①课程采用统一大纲,大班化教学,统一命题考试;不同的专业学习相同的内容;与专业脱节;忽略学生的差异性.

②不分学科门类,统一以培养计算思维作为核心任务.

③没有完善的教学内容体系,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体现不够充分.

④没有创新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课堂讲授+上机”模式;进行简单的“案例式”教学,如写一份简历,只强调应用软件的某几个功能,没有举一反三,没有掌握应用计算机去解决“某类”问题的能力,没有研究问题是如何变换成使用计算机解决及计算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式是什么?

社会的需要是多样化的,对一流大学、一般大学及其不同专业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进行不同的教学,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内容.事实上,人们在学习与应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就不断地培养了计算思维.如学习程序设计,其中的算法思维就是计算思维的一种体现.因此,我们不应该给课程生硬地戴上“计算思维”的帽子以表示改革.

2.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培养计算思维

国家的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在各大领域大力推动计算机应用,促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目前,我国已进入第四次全民性的计算机应用普及,普及的重点从学习者数量的扩大转变为质量的提高,从知识的普及转变为深入推广应用.

我们要清楚,离开应用计算机就没有生命力.多数高校属于应用型大学,大多数大学生将来要从事计算机应用.应用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本质是计算机应用的教育,要以能力为导向,使学生具备在各个领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学习计算机应从应用入手,学以致用.要用什么?要怎么用?这个是关键.

现在计算机应用不是简单的应用,而是指计算机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和综合应用.普通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必须应发展要求,了解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实际和用人单位岗位的具体需要,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

新形势下普通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目标与课程体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计算机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8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计算思维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信息时代中的每个人都应当具备的一种思维方式.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培养计算思维,这有利于提升课程的广度与深度.但学习的内容与要求是相对的,对不同的人群应有不同的要求.人们不是为了学习计算思维而学习计算机,而是因为需要使用计算机这个现代化工具才迫切学习计算机.使用计算机需要一定的科学文化基础,通过使用这种工具可以培养人们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

我们要明白,培养计算思维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推动计算机更深入的应用;反过来,计算机应用能培养计算思维.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另外,学生计算思维不是主要靠听课得来的,而是在学习和应用计算机过程中逐渐培养的.学生毕业时需要具备什么能力?当前大学生最缺少的是什么?社会、企业对大学生有什么意见?信息社会的发展对教学的内容与要求是什么?这些问题不是只讲计算思维的培养就能解决的.

新形势下普通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该:面向应用、强化能力、培养计算思维,也就是以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学习和应用计算机过程中培养计算思维,为学生的继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最大限度地缩小毕业生的出校技能与就业岗位的要求之间的差距,减少用人单位的再培训成本,使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同时要注意学生基础的差异性,不同企业、不同岗位对人才的不同要求,设置多种层次、多种方式的教育模式,以满足不同的学习要求.


3.面向应用构建课程体系

按“面向应用,强化能力,培养计算思维”的要求,根据专业特点、社会需求、计算机应用需要,构建普通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动态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

3.1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需要根据计算机应用、专业特点与计算机思维需要来构建,这不是一、两门课程的问题,而是设计课程群的问题.课程体系分3个层次:计算机基础课程、计算机面向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面向专业应用课程.课程纳入学校“3大层次”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结构中.课程的选择采用“1+x+Y”方案(其中X为计算机面向专业基础课程,Y为计算机面向专业应用课程),即1是第1层次必选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x是选择第2层次中的一门课程,Y为选择一到多门第3层次的课程.课程的开课时间按层次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如表3所示.

3.2课程建设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课程体系与课程选择的问题解决以后,课程资源建设与教学设计是直接面对教师与学生的最主要问题.计算机教学就是一个从实际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际循环往复,认识不断提高,能从更抽象的级别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一层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与基础教育的信息技术课程衔接的课程,又是继续学习的基础课程,在课程建设上既要加大深度,不能是信息技术简单重复,又要考虑部分没有或掌握很少计算机知识的学生.课程有些内容可以通过教材、网络教学平台等载体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教师不作专门授课,如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等基础知识;有些知识只作重点指导,不作系统讲授,如操作系统使用;有些内容应在课堂上重点讲授,如计算基础、数据管理等;而有些内容宜在实验时重点操作,如综合应用与应用拓展等.课程内容整体上分为基础性与应用性两部分,对每个知识点内容又分为基本内容与拓展内容.基本内容是课堂上要解决的,拓展内容则是属于基本内容的发散,解决课内没能处理及有利于学生思维培养的内容.例如Office软件“文字编排”内容,可以在编排操作完成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在文档中插入图像、公式、表格”等问题,让学生课后解决.

对于其他层次课程群中的很多课程都可以采取类似的处理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处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其课程内容主要分网站框架搭建与支架节点攀越两部分.教学上首先清楚网页的功能,即“需要什么”的问题;然后了解网站与站点的框架结构,清楚“要做什么”;最后选择“支架式”教学模式,从站点设计、图像等素材处理、网页制作等知识点的完成,解决了“做了什么”的问题.该课程任务的完成,重要的不只是学生学会了使用某种工具软件制作一个网页,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了一种计算思维方式,知道怎么设计网页,怎么进行一个工程项目,怎么去应用工具软件制作更多的网页.这样,教师在课堂上真正需讲授的内容就能集中在几个关键的任务上,降低了课程多、内容杂、课程少的强度与难度,有利于精讲.同时,我们应当提供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思考与操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注意力,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任务会更明确,针对性更强,思维要求更高.

按课程教学要求,我们提供较丰富的教学资源环境,包括课程教材、网络资源平台等,能让学生按需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教师的授课应更有针对性与综合性,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应更灵活,要掌握与专业结合的度,再配合科学的教学评价,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学习也更灵活,目的性更强;部分计算机知识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初时可能压力较大,更应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4.结语

计算机不是一种简单的工具,它能培养现代科学素质,培养现代的科学思维方式与工作方式.普通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应当坚持面向应用,强化能力培养,在学习计算机技能过程中培养计算思维;要应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的需求、用人单位岗位的需要、学生发展与专业要求等,构建动态的课程体系,建设多元的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选择科学的评价方法,培养合格的应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