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

点赞:30097 浏览:14166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近年来,学术道德失范是研究生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本文主要从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行为表现入手,对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进行了反思,分析了五个方面的原因,并试图探讨了整治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相关对策,希望为当前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扫清道路.

关 键 词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SituationandCountermeasuresofGraduateAcademicMoralAnomie

JIARongrong

(NanjingForestry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37)

AbstractInrecentyears,theacademicmoralanomieisaprominentproblemamonggraduatestudents.Heretheauthormainlyfiguresoutfivereasonsofthesituationbyanalyzingsometypicalbehiorsandtrytopointoutthecountermeasureorbetterfutureoffosteringgraduatestudents'academicpetence.

Keywordsgraduatestudents;academicmoralanomie;countermeasures

研究生是精英教育的主体,是国家科技创新的栋梁,为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近年来研究生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学术道德问题也令人担忧.只有对学术道德失范行为进行必要的整治,才能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1研究生学习中存在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以一种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对社会有约束和规范作用.学术道德是在学术领域中的道德规范,所谓“学术道德失范”、“学术规范失衡”便是指在学术研究中没有遵守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

目前研究生中存在的学术道德失范问题较为普遍和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引用他人文章和学术成果.在研究生阶段,抄袭现象无处不在,有的学生大量引用他人文章却不注明,将他人研究成果当做自己的成果.尽管抄袭方式多样,但这种行为却违反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明确规定的“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

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生学术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第二,科研实验中,伪造或修改数据.这种现象在理科学生中较为普遍,由于理科生的毕业论文大都与研究生期间所做的实验有关,有些研究生经过数月的实验,却没有得到预想的结果,由于时间紧迫,无法重新开始进行实验,临近提交论文时,只能伪造或者修改数据,以求通过考核.同时在一些文科生中,在进行社会调查等相关工作时,如果调查过程中遇到闭门羹,他们甚至会自己填写问卷,有的同学甚至没有发放问卷就随手捏造调查结果.

第三,用金钱打造文章.最近几年,职业“查重复率”也来越多,在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文章的网站,只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就可以拿到一篇文章.有些同学为了顺利毕业,就会选择用金钱打造文章.

第四,文章署名混乱.有些学校要求学生在研究生期间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文章才能拿到学位证书,这样的硬性规定对于有些不苦心钻研的同学是难以完成的.于是有些同学就互相搭便车,原本是一个同学独自完成的文章,却署名多人,这样对于那些同学来说就可以减少一篇文章的发表.这一现象与《规范》明确指出“学术成果的署名应实事求是.署名者应对该项成果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道义责任和法律责任.”这一规定是相违背的.

第五,一稿多投多发.这种现象在研究生中较为普遍.由于有些文章具有时效性,然而有些期刊审稿周期长,所以一些研究生为了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就选择一稿多发,在学生看来,这样可以提高文章发表的速度,但他们却没有认识到这样会引起期刊之间的知识产权纠纷,更没有意识到这是学术领域的违规行为.实际上这样的认识是与《规定》“学术成果不应重复发表.另有约定再次发表时,应注明出处.”的要求相违背的.

2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分析

只有对当前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现象进行客观认真的分析,才能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术道德素质,并逐步减少学术道德失范行为,马克思曾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导致的.外因主要表现为社会学术腐败的风气长存,学校的学术评价制度,一些导师的学术不规范等等,但究其根本还是在于学生自身的内部原因.

首先,研究生的某些自身原因导致学术道德失范.有些同学进入大学后,缺少了家长和老师的管束,不再把学习放在首要位置,期末考试时,抓紧复习几天或者以方式通过考试,这实际上就造成了学生学术诚信意识的淡薄.同时近年来研究生扩招的规模越来越大,有些同学为了逃避就业,通过短时间的突击复习考取了研究生,进入研究生阶段才发现自己并不适合搞学术,平时的考试蒙混过关,课程论文也是东拼西凑,加之学校规定的发表文章的压力,一些学生只能在学术上查重,侥幸获得研究生文凭.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有些同学在进入研究生学习之前就是非常优秀的学生,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但是由于个人利益驱动,或者承受不了竞争的压力,价值取向发生了错误,开始追逐利益最大化,于是放弃了对学术的信仰.其次,学校的学业评价制度的缺陷和一些导师学术不规范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术道德的培养.从学前教育开始到研究生教育,学校关注的都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却没有重视学生学术道德的培养,也就是说学校的评价标准重“智”轻“德”.多数学校只看重学生能否修完必要的学分,完成学校要求的论文发表数量,毕业论文能否顺利通过答辩,却没有对学生的学术道德素质的培养给出明确的规定.其次学校只重视学生发表论文的数量,忽视论文的质量.许多高校明文规定,研究生必须以校方的名义,在规定的刊物发表规定数量的文章,否则学位论文不予答辩,不准毕业.这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为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滋生提供了土壤.由于研究生的扩招,一个导师又不能带太多研究生,因此学校又扩大了研究生导师的数量,这就存在导师良莠不齐的现状,有些导师自身学术道德素质低劣甚至在科研中存在伪造实验数据、抄袭或剽窃他人成果,没能给学生做好认真做科研的带头示范作用,因此其弟子出现学术道德失范行为也在所难免了.

再次,社会大环境中的学术腐败之风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学术道德.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看似是学校中的问题,其存在也有深刻的社会背景.首先,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教育氛围是只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道德教育,因此研究生的学术失范行为就缺少道德的约束.其次,社会腐败现象也影响到学术上来,学术刊物的良莠不齐、市场化以及发表机制不健全导致学生存在侥幸心理;最后,以学术评价制度、学术奖惩制度、学术法律制度、学术监督制度等为核心的学术制度不完善,为学术道德失范提供了温床.

3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对策探讨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教育方面,也要不断进行创新,把教育主体的智慧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研究生学术道德问题,关系着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学术、科研的更新和发展,甚至影响国家未来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加强和改善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建设可以从社会机制、学校教育、学生自我内化三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在社会机制方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首先建议取消要求研究生在规定的期刊发表确定数量的文章的规定,给研究生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科研氛围下,研究生才能潜心科研而不因巨大压力作出学术失范行为.一些同学在平时的学习中,由于存在发表论文的压力,因此学习精力分散,既不能很好地完成平时的学习,也不能完成高质量的论文,浮躁的学风会助长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其次,建立适当的奖惩机制.对于研究生的学术道德问题,事前要强化自律意识和制度预防,事中要注意检查督促纠正,事后要加强治理和惩戒力度,发挥典型案例的反面示范效应.对于已经发生的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必须予以处分、通报和教育,才能起到警示作用,防止这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对于情节较严重的抄袭、剽窃等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应严惩不怠,取消其在校各种补助和奖学金的评定.其次还要激励和培养研究生学术的创新意识,学术创新是规避学术道德失范和越轨的重要途径.

第二,在学校教育方面,不仅要重视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还要通过导师为学生树立一种榜样示范作用.学校不能只注重“智育”而把“德育”搁置一边.在教育方法的选择上,不能向学生硬性灌输学术道德,而要在各种课堂上,根据学科的实际情况,潜移默化地进行学术道德的教育.除课堂教育之外,还应采取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将学术道德教育贯穿于科研实践之中,在导师指导下,使研究生学会处理各种道德关系,提升学术道德素质.研究生导师要以德修身,率先示范,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和人格力量教育和感染研究生,引导研究生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帮助研究生养成遵守学术规范的良好习惯.

第三,在学生个人方面,要将学术道德内化为研究生内心的自我约束机制.在研究生入学时,就对学生进行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讲解,甚至要强调学校对学术越轨的惩治措施,通过这种入学教育,建立长效的预防机制,防患于未然,终身免疫.可以通过专门的培训课、专家讲座、典型案例的讨论等形式,让研究生参与到讨论中,注重规范的内化,而不只是流于形式.研究生在接受学术道德教育以后,一定要把握学术道德的评价标准,明确学术研究活动中的可为与不可为,正确看待功名与利禄,真正做到自律.只有研究生这一最重要的群体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才能提高整体的学术道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