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的底线

点赞:13324 浏览:5805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科学是新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学科,教师要对这门学科有一个正确地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同时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的方法.结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注重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突显出实验教学的地位,以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教学方式,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关 键 词】科学;实验教学;科学素养

“实验是科学教学的底线”,这是科学教研员喻伯军老师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提出的观点.《科学》作为新课程改革而设置的一门新学科,完全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与目标.小学科学课是小学科学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同时又是用于提高儿童科学素养的科学启蒙课程.新课改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也就是说当代的学生不仅仅只是为了掌握知识而学习知识,而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在不断增强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而小学科学的主要学习方式是观察和实验,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兴趣和热爱科学[2].通过科学课程的教学,我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得到了启发:

一、科学实验探究,提升学生知识

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应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而在以科学实验为主的科学教学中,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再是单一乏味的死记硬背了,而是在科学实验中获取知识并使知识得以提高升华.这不仅加强了学生识记科学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如在科教版四年级上册《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课中,学生通过科学实验探究,自己动手操作,观察食盐、味精、沙子、面粉等在水中是否溶解,并得到结论,食盐、味精等可溶解在水中,而沙子、面粉等不能溶解在水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课堂知识,并且学会了科学的实验探究过程,在生活中知道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去探知物质是否可以溶解在水中,这样就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升华.

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的底线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科学实验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科学实验课是研究小学生身边的事物,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是很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学生学好了科学实验,再用学科学实验的方法去学习其他的任何科目,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自主探究实验,激发学生潜能

实验教学在科学教育专业建设过程中占有特别重要而特殊的位置,科学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事科学探究活动,要组织学生“做科学”[3].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创新思维等方面具有课堂理论教学所不能取代的作用,是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4].

小学生的智力是一个正在不断开发的阶段,有着无限的潜能.语文、数学虽能给学生构造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但却无法更好的去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更多的是一种传授记忆的过程,而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注重学生智慧潜能的激发.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学科,而不是一门单独的知识传授学科.在科学教学中,所有的科学问题的解决都必须经历“发现问题——讨论研究——大胆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这样一个过程.这在无形中就让学生养成了一个良好的科学习惯,也就是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如在科教版五年级下册《浮力》这一课的教学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如何测量泡沫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对于这个问题,每个小组经过激烈的讨论,并得出各自的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方法是否可行,有的小组用橡皮泥将滑轮固定于水槽底部,再用细线通过滑轮把弹簧测力计与泡沬连接在一起,并将泡沬拉入水中,结果失败了,是因为橡皮泥不能将滑轮固定在水槽底部.失败的小组认真思考失败的原因,并积极探讨是否有其它的方法.最后有的小组建议用手将滑轮固定于水底,这样做虽然不太方便,但却解决了问题,这就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升华.科学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潜能得到激发,因此,科学实验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智慧潜能被不断挖掘的过程.

三、亲身经历实验,体现学生主体性

课改后教材给老师的选择余地和学生自主的余地大了,这就需要教师深刻领会科学课程标准的精神,改变以知识为本的旧观念,努力发掘教材的教育价值,了解学生的学习经验,并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活动,并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在科教版三年级上册《它们吸水吗》这一课的教学中,当学生说出一些用纸制作的物品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你怎么知道它们都是纸呢?有什么办法?”于是就会出现“撕、刮、水泡”等方法,下面的活动才能按学生的方法一一去探究实验;在“区别纸与塑料”这一活动时,拿出两块表面上看极像的塑料和纸,先让学生猜一猜“这两种材料各是什么?”然后讨论“你有什么办法识别哪块是塑料,哪块是纸?”.有的学生会说用火烧,有的学生会说用水浸泡,还有学生的会说撕撕看等接着,可以让学生按各自的办法进行活动,得出结论,科学地区别纸与塑料,即纸具有吸水性强、易撕碎等特点,而塑料基本上不吸水且柔韧性好.这样,在学生全身心的经历和体验过程中,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得以充分地展示和培养.

四、激励学生参与,健全学生个性

科学实验教学是科学课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渠道.良好的实验教学情景,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健康个性得以充分显现.促进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不断完善心理结构,使个性健康全面发展[6-7].

如在科教版五年级下册《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这一课教学中,当学生看到在水槽中泡沫浮在水面上,石块沉入水中时,对教师提出的“石块有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这一问题引起了争论和竞争,有的同学说有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有的同学说没有受到水的浮力作用.通过之后的实验,同学们发现下沉的石块也受到了水的浮力作用.从这一争论中可以看出实验强化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形成创造性思维的自我独立性,促进不断积极进取的个性发展.又如在科教版五年级下册《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这一课的教学中,发现了一个疑问,“是否所有溶有物质的水都能使马铃薯浮起”.同学们根据这个疑问,分小组着手实验,最终发现,只有在水中加入的可溶性物质的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使马铃薯浮在水面上,并且在水中加入的可溶性物质不同,所须的质量也不同.从而形成了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创设使学生积极参与的实验教学情境、充分开设探究实验、提供让学生充分实践的机会,从而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健全个性.


科学课的真正意义在于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而科学实验教学,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动脑、动口、亲身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真正的体现出科学实验教学在《科学》教学中的地位,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