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高职院校医学信息技术教学的

点赞:16196 浏览:7016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目的,为医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提出设想与建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发展趋势、人才对信息技术素养的需求、现有医学类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结果,卫生领域信息技术应用日益普及,信息化已成为医药卫生行业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医疗行业人才对信息技术素养的需求急速增加,医学信息技术教学需在师资队伍的建设、分层次分模块教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搭建网络学习平台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结论,在医学类高职院校中开展《医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是当务之急.

关 键 词:卫生信息化;医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3-7492-02

信息技术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支撑与保障.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方便病人获得规范、便捷的医疗怎么写作,提高医疗卫生怎么写作质量和效率,是做好重大疾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和处置的保障.随着医学进步,信息技术、各种研究成果尤其是基因工程逐步应用,医疗卫生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将迅速提升;医疗卫生信息化将对疾病控制、预防、诊断、治疗和自我保健,卫生管理与改革等带来革命性的发展.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大了对医疗行业的投入,同时IT技术、设备性能的提高,降低,卫生信息标准体系的逐步形成,信息化已成为卫生管理与怎么写作各项业务工作的重要支撑.

1信息技术在卫生行业的应用现状及对卫生医学人才信息技术素养的要求

1.1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1.1.1医院信息化

2012年对全国3765家医院信息化现状调查资料,以费用和管理为中心的全院网络化系统应用已经超过80%.医院临床信息系统已经得到快速的应用和发展,LIS系统占39.14%,住院医生工作站系统占35.04%,门诊医生工作站系统占32.99%

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信息化突出的医院,电子病历、全院PACS,移动、无线、PDA、平板电脑、RFID、万兆网络、怎么写作器集群等先进的系统和先进的IT技术已经开始应用.

1.1.2公共卫生信息系统

我国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构架由四个方面组成:疾病监测、公共卫生监测、医疗救治、指挥决策.

疾病监测系统覆盖范围包括疾病控制中心,医疗和其他报告机构.其中包括了常规疫情报告系统、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等.实现了日报、周报、旬报、季报和年报.准确性高,资料全、便于分析.

公共卫生监督信息系统覆盖范围包括国家、省、市、县卫生监督中心.

妇幼保健信息体系目前主要是医疗卫生怎么写作与卫生管理信息系统.

医疗救治信息系统

1.1.3社区卫生信息系统

主要有社区卫生行政管理分系统和社区卫生怎么写作管理分系统及医疗保健接口、双向转诊接口、上传数据接口.核心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怎么写作.

到2012年底,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实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怎么写作中心“一卡通”建设

1.1.4区域卫生系统

建立社区卫生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建立区域卫生数据中心.

多数省份已建立起省、市两级数据中心平台.

1.2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在卫生部的“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提出了未来几年卫生信息化的发展目标:

依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以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远程医疗系统建设的切入点,统筹推进适应医改要求的公共卫生、医疗怎么写作、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信息系统建设.

到2015年,初步构建全国卫生信息系统基本框架,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卫生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建立可共享的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基础数据资源库,为全国50%的人口健康卡和建立符合统一标准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到2015年,全国所有医院为每个就诊患者建立符合统一标准的全内容电子病历数据资源库;三分之一的二级医院建立符合统一标准的的部分内容电子病历数据资源库.

1.3医疗行业人才对信息技术素养的需求

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卫生部信息化发展规划(2011-2015年)》等文件中,明确指出了卫生信息化的重要地位.同时对医药卫生人才提出了“提高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进各类医药卫生院校普遍开设卫生信息化相关课程,有计划地开展信息技术普及教育并列入岗位技术达标考核”的要求.

2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仍以WindowsXp/win7、Office2003/2010为教学平台,教学内容以满足办公应用为基础.使学生具有以计算机为工具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不能与卫生行业的实际需求结合.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迫切需要“既懂医学专业知识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进入21世纪,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开始步入正轨.由于存在地域的差异,入学新生计算机知识、计算机应用水平还是存在较大差距.

授课教师均为计算机相关专业,不懂医学知识,未受过相关医学信息的教育.对卫生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了解甚少.

在医学类院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属于各专业公共基础课,一直以来在各专业的建设中对该课程重视不够,学校对教学设施投入不足.大部分院校的教学环境不能满足医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要求.

3医学信息技术教学革的设想医学信息技术是指用来对医疗保健信息、数据和知识进行存储、获取、共享和使用的或是为医用通讯交流和决策而怎么写作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医学信息技术的范围很广泛,涵盖医学信息处理的各个阶段的IT技术.根据国际攻学教育组织(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MedicalEducation)对“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的定义,医学院对医学生的医学信息技术培养最基本的应该包括:临床信息系统的使用和操作;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系统从文献中寻找信息,分析和联系病人的资料;与其他医务工作者和病人进行交流.因些,医学类院校的的学生在信息技术素养教学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本信息技术的教学,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软件的使用、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和与他人进行交流;二是临床信息系统及社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使用和操作.


现有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只能满足第一方面的教学要求,为使医学类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在走上工作岗位时适应现有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要求对攻学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一些设想.

3.1师资队伍的建设

选送授课教师参加“医学信息技术技能”师资培训.深入了解不同专业对信息化技术的要求.组织教师深入医院,社区卫生怎么写作中心等部门的相关科室了解、学习有关卫生信息化系统的组成、软件使用,充分认识现有卫生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各类软件的使用方法.聘请相关软件的开发人员进行讲座,以充分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通过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交流授课技巧,提高教学质量,建设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

3.2分层次、分模块教学

针对现有各专业信息技术学时有限的情况,入学后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测试,考试合格的直接获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成绩及学分.并转入《医学信息技术》的学习.考试不合格的先修完《计算机应用基础》后再转入《医学信息技术》的学习.

由于《医学信息技术》覆盖了医疗行业信息化的各个分支,包括医疗怎么写作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护理信息系统、电子病历、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社区卫生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区域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可将《医学信息技术》分为若干模块,在对学生授课时可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相应的模块进行重点教学,其余模块作为了解性介绍.

3.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

对现有各专业必修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学时做出相应调整,增加适当的学时以满足《医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任务,制定更适当的人才培养方案.不同专业的学生可选择学习信息化应用中相应模块.

3.5搭建网络学习平台

利用现在较为完善的网络资源,充分利用《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网络学习平台,通过课件、在线练习、在线测试、在线讨论等方式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

建立模拟的医院信息化系统及公共卫生与区域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让学生能在做中学,学中做.

同时建立其它计算机应用的相关课程学习空间,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

4结束语

卫生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任务,随着医改的推进,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对既掌握信息技术,又熟悉医药卫生知识人才需求的急剧增加.在医学类高职院校中开展《医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