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下载付费,一场艰苦的拉锯战

点赞:5131 浏览:1627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6月5日,正值高考的前两日,但国人们的目光显然并没有完全聚焦在这群人数近千万的考生身上,因为这一天,正是网络盛传的“免费音乐终结日”—此前,业界一度盛传,包括华纳唱片在内的几大国际唱片公司,已经约谈了百度音乐、音乐、多米音乐、虾米音乐和酷我音乐盒等音乐怎么写作网站,计划推出音乐下载收费制度.

然而,正是这些“榜上有名”的音乐怎么写作网站,如今依然还在为用户提供免费下载怎么写作,百度音乐和音乐等业界寡头更是明确表示没有收到任何相关通知.与事前铺天盖地的热议与报道相比,事后的迅速冷却不由令人浮想联翩:这次音乐下载收费风波,到底是子虚乌有?还是确有其事呢?

音乐下载收费,并非子虚乌有

此次“音乐下载收费”风波,最早要追溯到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在去年年底透露的一条重磅信息:“2013年7月1日开始,音乐版权将正式走向正版化,网络音乐下载开始收费,好的音乐人终于可以靠音乐为生了.”自此之后,国内各大媒体便一直对相关信息进行持续关注与报道.

但真正的爆发点源于2013年6月2日,虾米音乐网商务合作部总监王小玮的一段发言:“从6月5日开始,包括虾米音乐网、百度音乐、音乐、酷狗音乐、多米音乐和酷我音乐等知名音乐网站将试行全面收费.”

此言一出,四座哗然.

可在国内的音乐人看来,这一天来得实在有点晚了.因为从2001年修正的《著作权法》开始,到2006年颁布实施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再到2009年出台的《侵权责任法》,我国已经为音乐的网络版权保护构筑了完善的法律条文.既然有法可依,那么依法对拥有版权的音乐进行下载收费,就是再合理不过的事情了.


然而,这群亟待通过付费下载盈利的音乐人,至今还是没有等来期盼中的那一天.

寡头态度暧昧,实则进退两难

6月5日,除虾米等有限的几家网站推出了包月下载怎么写作之外,包括百度音乐、音乐和多米音乐等在内的一众业界寡头,不见丝毫动静,而这些网站上的音乐也依然向用户提供免费下载.对此现象,业界人士议论纷纷.

有人认为,此事是各大音乐网站用于试探用户反应的“检验棒”.因为在去年的4月1日,酷狗音乐就曾在其首页上宣称:“酷狗音乐自下一版本起将对歌曲下载收费.”但由于用户反应强烈,酷狗只好在第二天追加一份声明称“酷狗音乐依然免费,收费只是愚人节玩笑.”

不过,也有人认为此次音乐下载收费却有其事,只是时间点有些出入.依据高晓松的爆料,音乐版权走向正版化的时间点是7月1日,“网络音乐下载开始收费的那天,只能在这个时间点之后.”

当然,更有阴谋论者怀疑称,这次风波不过是虾米为推行自己新产品而散播的“烟雾弹”.

但实情究竟如何呢?

据虾米音乐首席执行官王皓事后透露:此次风波完全是环球、索尼和华纳三大唱片公司的压力使然.长久以来,三大唱片公司都对国内的怎么写作合作模式深感不满,因此一直试图在中国推行在国外已经成熟的音乐付费模式.而6月恰逢各大音乐网站和三大唱片公司续约的时间段,因此三大唱片公司便趁机向音乐网站提出了音乐下载收费的要求.

我们不难想象各大音乐网站此刻的处境:如果拒绝三大唱片公司的要求,那便无法续约.在合同到期后,自己网站上的所有音乐,都将被视为盗版,并因此而引发巨大的法务危机;另一方面,如果强制推行有偿下载怎么写作,就会引起用户的强烈反感,令大批用户弃用下载怎么写作,又或者促使他们转投其他音乐网站的怀抱.

一方面要和唱片公司续约,一方面又要留住自己的用户.两难之下,各大寡头只好选择保持缄默:百度音乐明确表示不发表言论;而音乐则发了一封邮件回应说,“关于音乐网站收费计划,我们尚未接收到任何政府相关部门的正式通知.”以求将事件的影响力降到最低.

推动下载付费,源系商业利益

音乐网站的暧昧态度,让国内的音乐产业人士跌到了谷底,这也将使得正在萎缩的中国音乐市场再一次承受沉重的打击—自从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音乐产业就已经成为了四大娱乐产业中下唯一一个加速下滑的产业.

音乐下载付费,一场艰苦的拉锯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音乐网站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曾经一度饱受互联网冲击的电影产业如今连续五年保持近30%的年增长率,在2012年年度总票房达到了近170亿元.电视剧行业在产量产值上依然成绩醒目,游戏产业更是轻松超过500亿.

而差距悬殊的是,根据中国音像协会唱片工作委员会2012年发布的《中国流行音乐市场调研报告》显示,2010年实体唱片营收仅为1.8亿元.这很难让人联想起,在20年前那个以唱片为主、产值高达百亿元人民币的中国音乐市场.

到底应当如何振兴中国的音乐产业呢?国外成熟的付费下载模式,早就为我们上了一课:根据尼尔森报告的数据,2011年,美国音乐市场总销售额突破16亿美元,创出了历史新高—这其中,数字音乐的销售额贡献了足足12.7亿美元,比重接近80%.

正是基于如此庞大的收益期望,三大唱片公司才会联合起来,向国内音乐网站施压推动音乐下载的收费模式.而对于国内正青黄不接的音乐产业人士来说,因为能从音乐下载收费获得不菲的收益,所以他们也选择了坚定地站在了三大唱片公司这边.

如此商业化的动机,或许期望中的国人版权意识觉醒而自发维护音乐版权的局面大相庭径,但对于正在不断萎缩的中国音乐市场和从业人士来说,却是一个绝对的利好消息.

用户免费成习,收费依赖创新

音乐版权的保护要重视,商业的法则法规要遵守,可广大用户最为关心的,始终还是自己的切身利益.也正是基于这一点考虑,各大音乐网站才会用“雷声大雨点小”的做法,将此次事件轻巧地揭了过去.

不过,我们也可以通过各大唱片公司及音乐业人士的态度看出,网络音乐走进“收费时代”已是大势所趋,问题只在于是在什么时间用什么样的形式进行收费.

事实上,用户付费下载→版权方获益→营造更优渥的创作条件→音乐人创造出更动人的音乐→用户获得更优质的音乐享受→用户乐于付费下载.这种理想状态下的良性循环,是所有人都希望看到的局面,而现在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如何转变早已习惯了吃免费午餐的用户们的心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三大唱片公司联合起来强制推行收费下载模式,但其结果大家想必也都已尽收眼底.

其实,互联网时代给我们最大的启迪,是证明了创新的伟大生产力.既然电影可以从2D到3D,游戏可以从时间收费到道具收费,为什么音乐就不能在收费模式上进行创新呢?

当然可以!此前,包括林俊杰和孙燕姿在内的一批歌手,都曾将自己的歌曲制作成APP专辑向用户提供有偿怎么写作,结果大受粉丝欢迎,并且收益斐然.中国电信数字音乐运营中心副总经理朱映波对此表示,“要满足那些对音乐有比较高要求的用户,APP与粉丝的互动将成为很大的盈利点,一旦模式和方向对了,收费不是问题.”

而在APP专辑之外,我们也期待面向更广阔用户群体的创新音乐收费模式的出现,并由此走向真正的音乐下载付费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