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城镇化的环境保护工作

点赞:3493 浏览:963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三大支柱产业,农业人口一直占我国总人口的较大比例,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开始进行农村城镇化建设,目的是让更多的农村走向现代化.但是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环境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城镇化良好进程.

农村城镇化的环境保护工作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环境保护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关 键 词:农村城镇化环境保护污染分析力度

中图分类号:X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c)-0148-01

农村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可以很好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环境问题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落后、乡镇企业造成环境污染、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都导致农村环境污染有扩展的势头.如何科学地处理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是正确合理地处理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键所在.

1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的脚步在加快,现在的农村居民已经不再满足日常居住需求,开始追求居住的舒适性、便捷性、配套丰富性等,于是农村城镇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大量的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1.1土壤污染问题

虽然农村已经开始向城镇化发展,但是农村的土地还负担着日常农业种植的作用,由于近些年为了追求产量,病虫害日益严重,大部分的种植土地普遍使用农药、化肥及农膜,大量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杀草剂,这些剧毒农药的滥用或过量使用,容易引起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大量化肥的使用,虽然产量上去了,但是土地土质开始恶化;大量的农膜遗留在土地中,很难分解,破坏土壤结构,引起土壤板结.对于平原地区土地而言不会表现特别明显,但是对于新疆地区的种植土地,本身种植面积就不多,土质较差,如果引起土质恶化,土地污染造成的后果就会明显显现出来.

1.2生活垃圾随意堆放造成的环境问题

虽然近些年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提升,但是相对而言,农村整体素质还是较低,没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城镇化进程中,许多农村居民还是和以前一样,随意将生活垃圾任意丢弃和倾倒,导致环境受到污染.在城镇化过程中,由于普遍缺乏系统的排污系统,没有固定的垃圾点,垃圾多被随意倾到在门前屋后、村道两旁以及田间地头,或废置水塘沟渠之中,不仅影响农村整体环境,还容易引起相关疾病的传播,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3养殖业发展存在环境问题

养殖业禽畜养殖是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是新疆地区,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散养较多,集中养殖较少.这样就存在一些问题,就是在散养的范围,没有进行人畜分离,禽畜粪便得不到有效清理,污染空气;如果在散养的范围有水源存在,很容易造成水源的污染,给环境造成破坏.有些散养地带牲畜对草地进行严重破坏,养殖者并没有及时进行修补,而是转移到其他地块进行养殖,导致水土流失日益严重,这种情况在在新疆地区尤为普遍.

2农村城镇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原因

2.1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一直以来低效率、低产出、高能耗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粗放型掠夺式的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和贫困恶性循环的经济根源.资源消耗不少,但是真正产出的产品却很少,很大一部分被浪费掉,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但是在广大的农村,人们没有意识到问题严重性,觉得环境是没有成本的,牺牲环境获得或多或少的经济效益都是值得的,这就导致了环境问题的存在.另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由来已久,经济发展水平低,生产方式落后,生产资料利用效率低,这就导致了农业环境问题存在.

2.2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虽然近些年,我们国家加大了对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和完善,但是相关的违法活动处罚力度不够,不足以震慑违法行为.尤其在农村,存在很多的监管盲区,导致许多污染企业转移到农村,或者将污染物倾倒到农村,导致环境污染.环境保护工作刻不容缓,有些地方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对相关污染企业进行保护,造成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环保执法成本高、环境治理成本更高的不良现象频繁出现,加大了环境保护难度.

3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3.1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

加强相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首先完善《环境保护法》,淡化污染防治色彩、增加可持续发展的立法宗旨、增加有关生态保护与资源保护的原则性规定,明确环境保护主体的权利义务和环境保护基本政策.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农村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得到实施.同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针对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对农业资源的掠夺式粗放经营方式进行约束.最后针对农村存在执法意识淡薄,执法力度不够,执法漏洞较多的现象,规定环境资源管理体制、明确环境管理机构的权责,推进农村城镇化管理进程.


3.2重视民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在环境立法中,对公众参与的方式,重点考虑民众的参与,获取信息的途径等做出明确规定,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决策、环境执法监督活动,在环境立法、环境标准制定过程中要充分听取民众、社会团体的意见,制定出符合民众意愿的环境立法标准.这样才能在真正实施过程中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并且可以在社会中聘用环境保护监督员,对在农村中出现的一些环境问题进行监督和,汇聚起民众的力量,一起保护农村环境.

3.3提高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

人们整体的环保法律意识加强,是环境问题得以解决的根本突破口,在城镇化进程中,首先要加大环境保护教育的宣传,采用各种宣传途径,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再次加大舆论监督,对环境保护典型进行大力宣传,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违法行为要进行披露,遏制违法行为的发生.最后完善信访、和听证制度,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民间团体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提高全民保护环境自觉性,让环境保护意识深深扎根在农民群众心中.

4结语

农村城镇化发展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但是在进步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农村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分析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找出相应的保护对策,是城镇化进程中重点工作内容,毕竟保护环境是关系国计民生,关乎子孙后代的重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