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点赞:28326 浏览:13178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可是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读书少;课堂上思考问题少;课堂上学生读的时间更少,而教师的讲授偏多,满堂灌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学生读不到位,难以受到文章所蕴含的情感熏陶.想缓解这种局面,我们应该树立要靠学生自己去读懂、语文课上要有读书声的理念.让学生在读中求知、读中悟道.

关 键 词品味词语分析句子有效诵读明辨道理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那么想达到这四种能力我感觉阅读教学应从以下四方面抓起,即:品味词语、分析句子、反复诵读、明辨道理.下面我就从这四个方面粗略谈自己的个人见解:

一、品味词语

词语是组成文章的最基本要素,现在的语文教材中绝大部分词语用得是生动准确、恰到好处、让人寻味,这些词语也大部分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起到了理解文章的点睛作用,那么如何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去品味理解这些词语就显得尤为重要.叶圣陶先生说:“阅读不仅仅是机械地理解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准则,最重要的还在于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要轻易放过,务必要发现它的特征”.的确,判断两个词语运用的精准与否,放在一起相互比较,高低立显.如:韩愈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个“敲”字的反复比照,给了我们启示.在词语教学中,换词比照切实可行.


此外,我们还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课文的情境中发挥自己想象去品味词语,激发学生的自身感受,创造出真实的形象,透过词语,看到这个用词后面更为广阔的世界.当然,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所以,词语教学不应只是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上,要顺应学以致用的需求,就要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具体到每节课上,我们应该结合课文内容,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言语表现,或说或写,让静止的词语最大限度地动起来.这样,僵死在学生脑中的词语很快转化为活灵活现的积极词汇,这样的词语,才称得上有用的词语.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上下文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李林海说“教师要让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王尧说让学生“在汉语中出生入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找准文本语言的切入点,让学生在感悟、理解、欣赏、积累中,走进词语的内涵中去,把文本中的关 键 词理解到最深处去.同时,学生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精神的陶冶,促进了语言思维的发展,激活了自身对词语的敏锐洞察力和想象力.

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阅读教学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分析句子

古语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说的很好.阅读教学中句子的赏析在语文教学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理解文章的金钥匙,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基础.但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分析句子却成了让教师、学生都感到很棘手的问题.就学生层面,生活阅历较浅,思维不够缜密,答题技巧匮乏,理解表达中就是似懂非懂,模棱两可,回答问题不够准确、到位;而教师层面而言,因为分析句子涉及到的知识点太多,要想把它讲细、讲透、讲到位,使学生能达到举一反三的境界,也绝非易事.它需要教师精心地梳理知识结构,摸索出一套切实有效的方法,否则蜻蜓点水的教学起不到任何效果.所以,就有些教师产生了阅读教学中句子分析教与不教一个样的感受,以致宁愿把时间挪用在大量基础知识的教学上,淡化了这个板块知识的传授.我把分析句子分为分析语境、分析表现手法如抒情手法、描查重复率法和修辞手法、分析语言特色,分析时切忌空洞,而要回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三、有效诵读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很重要,导语引领、教师范读、多奖少罚都不失为有效的办法.“读”可以分很多形式,从诵读过程来讲,读可分为:初读、熟读、精读三个阶段;从形式来讲,有朗读、轮读、范读、领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多样.教学中可结合学生年龄和教材特点,采用朗读竞赛、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阅读中要教育学生做到“五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眼到”就是看文章,做到不增字、减字,不错字漏字;“口到”就是要有琅琅的读书声;“耳到”就是要会听别人读,会听自己读,要有语感;“手到”就是要在读的过程中要有勾勾画画;“心到”就是要边读边思考,不要有口无心,读了什么都不知道.朗读也是一项技能,只看、只听、只分析,不反复实践是难以形成技能的.因此课堂上应精讲多读,以练促读,让学生有一定时间来朗读,真正让学生做到“读”中理解课文、“读”中体会思想感情.

四、明辨道理

每当谈到阅读,学生往往注重的是文章的题目,而对于文章的内涵寓意则很少问津.而阅读的关键则应该是深入到文章中去,剖析作者是利用什么手法来阐述文章深刻内涵道理的,只有在深刻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才能对文章的内涵作出正确的判断或见解.

“读一本好书,就像在跟一个高尚的人对话”,一篇优秀的文章,之所以百读不厌,其本身肯定含有作者一定的情感,一定含有作者想要阐述的道理寓意,因此这样的文章朗读起来一定能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如在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授课中,我只是范读了一遍课文,然后让同学们自读,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要体会闻一多面对国民党口时的愤慨,同学们读的是激昂滂湃,每个人仿佛都置身与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之下.只有诵读才能将作者与读者之间产生契合点;也只有反复诵读才能领会文章的情感美、音韵美,体会到文章的厚重内涵,才能真正的将语文中的材料加工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当中,从而形成综合的语文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