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应走向何方?

点赞:33094 浏览:15572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各地的“高效课堂”建设也进行的轰轰烈烈,有很多成功的探索者,于是有了很多热情而谦虚的求知者.我们在比较这些成功案例背后的个性与共性的同时,是不是应该更加理性地思考:中小学教育的“高效课堂”应该走向何方?

【关 键 词】高效课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有效的知识是每个教育者期望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因此,“高效课堂”这个词语在教育界流行已久,很多的教育者在不停地做着各种大胆的探索和尝试,而且在一些教育区域,高效课堂的程式已经固定化、模式化,并举得了骄人的成绩,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详细推究,这其中确实有很多东西值得广而推之.

一、杜郎口中学:创设“10+35”(三三六)课堂模式

传统的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被杜郎口中学彻底否定了,取而代之的是自主学习模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学生,老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精炼的“点拨”.学生们手、口、笔都开始动了起来,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听,课堂的主角变成了他们,老师退到幕后,成了导演,成了课堂的组织者.

团坐式的课桌排放、满教室利用率很高的黑板让课堂变得轻松、自由而灵活,或蹲、或站、或坐、或跪,地上、课桌上、板凳上挤成一团,聚精会神,津津有味等洪亮的声音、热烈的讨论、激烈的争辩、积极的抢答等这样和谐、、开放的课堂,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风光无限、自信十足,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积极性.兵帮兵、兵练兵、兵强兵,固定小组、小组考核,最大范围的发挥了学生之间互相帮扶的作用,有效的缩小了优秀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差距,尤其是后进生得到了充分的关注,整个班级、整个学校能够不断地呈上升趋势.

杜郎口教学模式再一次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能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就能把精彩还给我们.

二、洋思中学:坚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坚持“三清”

“先学”,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老师指导下的自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问题,并学着一次又一次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能力提升的过程;“后教”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遗留的问题得到快速有效的解决,节省了时间,又使知识得到提升;“当堂训练”巩固了当堂所学知识,加深了对于知识的理解,并且确保了做题的准确性,节省了同学们课下的时间,又减少了老师们抢课的压力.一举多得,起到了减负增效的效果.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得到了有效的巩固和提升,命题的难度面向中下等的学生,既符合学情又鼓舞了同学们学习的信心.

洋思模式的“先学后教”是“当堂”的“先学后教”,而非占用课余时间,这样既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减了负,又以扎扎实实的课堂传授实现了真正的“高效”,在这里我们似乎真的看到了素质教育的影子.正如洋思人所言,他们的课堂很平淡,并不精彩,但却能够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也正是这一堂又一堂平平淡淡的课让洋思这样一个并不起眼的乡村中学教学成绩日益翻新,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来自天南地北的教育界同仁带着困惑而来、频频点头而去.

“高效课堂”应走向何方?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效课堂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三、昌乐二中:构建“271”高效教育模式

“271”课堂法则师之于杜郎口,但与杜郎口不同,他们不仅深入挖掘“课堂”,又利用“课堂”引领学生,将“课堂”与“课外”充分结合.“高效课堂”深入到了学生每天的学习和生活中,教育就变得更加立体化.

不仅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强化了老师的主导地位,强化了老师的教科研能力.在昌乐二中每位老师都在和学生一起进行着小问题研究,研究课题完全来自于课堂.这就锻炼了老师和学生在日常教学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地“发现——解决——反思”的过程中向着研究型师生发展.

不仅追求“高分”,更注重师生高品位人格的塑造.提出“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高考其实就是考人品,考的是学生的能力”,精细的校园管理、日常的教育教学无不渗透着人文元素,显示着人生“大课堂”教育的魅力.普遍意义上的“高效课堂”,是指四十五分钟的“小课堂”建设,而真正的高效课堂应该是一个综合的教学过程,是指一个由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大课堂”的建设,昌乐二中正是看到了这一点.

除此之外,西峡教改的“三疑三探”、安阳市殷都区的“双向五环”、东庐中学的“讲学稿”、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等等都是高效课堂的成功尝试,然而形式各异的“高效课堂”无不体现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温故而知新”、“交流与合作”“碰撞与对话”等等共同的教育教学理念.不容忽视的是“高效课堂”建设不应该仅仅停留于赶潮流似的形式的模仿,“形似而神不似”的所谓“高效课堂”不一定比传统课堂“高效”多少.形式的照搬只能让教学处于更加被动的状态,理念上的深刻探索才能真正将课堂推向更加“高效”.

“高效课堂应该走向何方?”是每一个具有责任感的教育者时刻都在思考的问题.“高效”应以“课堂”为探索的“原点”,解决课堂精力流失率和提高高效学习效率,再从“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并实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终极目标.所以对于“高效”的探索不应该仅停留于课堂模式的探讨,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积极默契的小组合作与探究、深入浅出的文本挖掘艺术、严谨务实的学习策略、严谨细致的习惯养成等等都应该是“高效”的探讨内容.


高效课堂本就是一个不断变革的动态词语,我们不应该将它名词化、静止化、简单化,它会随着学情的变化、学科的变化、教育环境教育区域的变化,甚至教学时代的变化而被赋予更加丰富的内容.相信在不断的理性反思与大胆尝试中,教育的“高效课堂”会走得更加鲜活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