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

点赞:32394 浏览:15348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针对恋爱现状、恋爱认知与态度、恋爱相关问题、恋爱教育等问题自编问卷针进行了调查,以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择偶标准、恋爱观形成、恋爱与学习、同居与亲昵行为产生原因,对如何进行有效的恋爱心理教育提出了应对的建议与对策.

【关 键 词】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

大学生恋爱是校园中一个现实而又敏感的话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由恋爱引发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恋爱观教育是高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许多高校还将其纳入心理健康课教学体系中.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大学生恋爱的现状,了解群体文化对大学生恋爱教育有何影响,以期有针对性地开展恋爱心理教育、辅导、咨询工作.

1调查内容与方法

调查于2012年3月-5月进行.采取分层抽样方式在湖南某理工学院13322名二本在校学生(其中女生6521)中抽取了365名学生作为被试,样本涵盖该校文、理、工等十五个院,其中男生201名,女生164名;大一92名,大二90名,大三83名,大四90名,大五10名.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问卷调查S版》作为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65份,回收问卷341份,有效回收率为93.42%.在参考了百度文库公布的相关问卷,结合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内容,并与若干在校学生座谈的基础上,研究者经过反复修改编制成该问卷.

2调查分析与结论

(1)恋爱的基本情况:所有被试中从没谈过恋爱的占30.37%,所有被试中正在谈恋爱的占39.26%;这与《当前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现状调查研究》(欧阳宇2011年《毕节学院学报》)调查得出的39.8%比例高度一致.曾经谈恋爱,现在没谈的占30.37%;二者相加有过恋爱经历的比例为69.63%,这与《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行为关系研究》(林玲2008年第3期《思想理论教育》)所调查出有过恋爱经历的为65.1%也相差不大.调查显示在所有正在谈恋爱及曾经谈恋爱的学生中,恋爱平均持续时间在2年以上的占17.78%,1-3个月的占14.81%,4-6个月的占12.59%,7-12个月的占10.37%,1年以上,2年以下的占12.59%..从恋爱次数来看,在校学生恋爱过1次的36.3%,2次的20.74%,恋爱3次及3次以上的占12.59%.在谈恋爱的学生中大二的最多,占43.4%,其次为大一、大三,均为18.87%,大四与大五合计18.86%.总体来看,大学生谈恋爱的现象比较普遍,并基本处于尝试恋爱阶段.

(2)对恋爱的认知与态度:对“是什么原因促使大学生恋爱”问题,选择“生活枯燥,排遣寂寞”的占21.37%,选择“积累经验,体验人生”的占19.53%,选择“受他人影响,看着许多人恋爱,所以也恋爱”的占19.26%.选择恋爱对象的标准排前五位的分别是,道德品质占18.17%,才华能力占17.7%,个性与性格占17.7%,与自己志同道合占15.84%,外表漂亮占12.73%.可见大学生的选择恋爱对象更侧重于精神性因素.这表明大学生重视双方关系融洽,双方心理的相容.有文章提出“90后大学生择偶观更现实,趋向于恋爱对象的优越物质条件”.那到底是调查有误,抑或在校大学主观择偶标准与实际选择有出入,或者还有什么其他原因,则需在以后进一步研究了.

所有被试中认为谈恋爱有利于学业成绩提高的占19.26%,认为谈恋爱对学业成绩基本无影响的占31.85%,认为谈恋爱对学业成绩有轻微影响的占42.22%,认为谈恋爱对学业成绩有严重影响的仅占6.67%.而在“恋爱与学业发生冲突怎么办”中,所有被试中选择以学业为重的占63.7%;而23.7%的被试回答没想过这个问题.这表明在校大学生对学业是比较看重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此方面对学生引导时可以更多的着重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从学生终生发展上着手,而不能习惯性地认为其对学业有负面影响,否则思想教育工作只能流于说教.


在关于恋爱与婚姻关系中,65.93%的被试选择了“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基础”.在对恋爱的理解中,51.11%的被试选择了“为了选择终生伴侣,是婚姻的前奏”,选择“不必考虑太多,跟着感觉走”的占26.67%,另有2.22%的被试选择了“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没有过多考虑将来”.此处与“什么原因促使大学生恋爱”中的选择看似矛盾.表明一方面大多数学生主观上认同恋爱是“为了选择终生伴侣,是婚姻的前奏”,而不会赞同“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但另一方面,在实际的学校生活中引发恋爱的机缘更多地是“生活枯燥,排遣寂寞”、“受他人影响,看着许多人恋爱,所以也恋爱”.这表明大学生的恋爱观较不稳定,易受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朋辈群体的影响.

(3)对于大学生恋爱相关问题的看法:对于“看到热恋中的大学生在公共场合里拥抱、接吻、亲热时”的态度,有15.56%的选择了“很正常,那才是恋爱”,11.11%的被试选择了“无可厚非,如果是我,也会欣然接受的”,说明共有26.67%的属主动接受.另有30.37%的被试选择了“不太能理解,要有所收敛”,10.37%的选择了“那样不好,但没办法,只当没看见”,15.56%的被试选择了“欣赏他们的勇气,但自己是不会去做的”,说明共有56.32%的被试是被动接受这一现象的,二者相加对此持接受态度的为67.41%.有17.04.%的被试选择了“反对”,并认为这些行为是不文明行为.可见大多数人面对此现象时更多只是一种无可奈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课程教育可适当引入投射心理、反投射心理、群体意识等理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行为对公众的影响后再反观其是否得体.

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对大学生恋爱同居的看法中,28.15%的被试选择了“坚决反对”,选择“是感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很自然,”的占40%,选择“虽不支持,但包容”的占25.19%.这说明65.19%的被试对大学生恋爱同居现象持不否定的态度.而有部分研究者基于各种理论对大学生恋爱同居现象持赞同态度,也有研究者认为恋爱同居带来的不良后果究竟有哪些方面,以及这些不良后果的程度如何,在现实中可能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和群体性差异.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应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教育.

(4)对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的看法:被试中42.96%认为“非常有必要进行大学生恋爱教育,因为同学们心中有很多困惑”,被试中37.78%的认为“非常有必要,但要改进方式、方法”,只有9.63%的被试认为“不必要,那是学生自己的事”,另有7.41%认为“不必要,教育了没有什么效果”.在关于我校大学生中因恋爱问题而产生的不良问题,40%的被试认为问题较多,比较严重,另有33.33%的被试认为不清楚.仅有4.92%的被试选择了“学校老师教诲”.这说明一方面学生渴望得到帮助,另一方面学生在这方面的帮助因种种原因得不到学校教师的帮助.这不能不说是学校教育的严重缺失.研究者认为应从人的终生发展的角度,对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与行为进行指导,让学生认识到恋爱、婚姻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法纪意识教育.不可简单直白地要求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那样只会是教育工作者理想化的一厢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