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的比较

点赞:33013 浏览:15502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我国现存的古典园林多是明清两代遗物,其精粹集于江南,正可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而历史悠久的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则是江南园林的两大代表,凭借独树一格的风格,在中国园林中占有鼎要的地位.两者在造园手法风格上趋近却不趋同,差异性主要体现在造园时间、园主身份、分布形式、建筑空间、色彩风格和“画风”等方面.地域文化上的差异,使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美.

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的比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园林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关 键 词:苏州园林;扬州园林;特点;差异;形成原因

清代刘大观曾说“杭州以湖山胜,扬州以园亭胜,苏州以市肆胜.三者鼎峙,不可轩轾”.而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则称刘大观之言“洵至论也”.苏州与扬州虽同为山温水暖之乡,是人文荟萃之所,但因为两地文化上的差异和历史发展,使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的风格趋近却不趋同.作为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都是中国古代园林文化的巅峰之作,研究二者的具体造园手法,将其差异性进行比较,可以为现代园林设计寻找可供借鉴的“他山之石”.

1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的特点

按照造园专家的通俗说法,考察园林的特点一般从山石、水系、建筑和花木四方面品鉴.山石、水系、建筑和花木,共同构成古典园林的四大要素.

1.1园林的骨骼——山石

堆山叠石在我国传统造园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几乎凡有园,就必有山石.以苏州的艺圃和网师园为例,两园的水岸边都置有检测山:艺圃中用“湖石叠造石壁”,检测山缘山而上和自然山林合为一体;而网师园中的黄石检测山“云冈”则具有空间限定和使用功能的双重意义.运用池水、石径与绝壁三者结合来相互衬托,也是明清苏州园林中最常见的叠山理水方式.扬州无山,所以园林多采用“平地叠石”之法,也开创了穹型洞壑的叠砌艺术.其叠石技巧高超,可以将小石拼镶成巨峰.石头纹理和石块大小的组合巧妙,联络勾带且拼接之处有自然之势而无斧凿之痕,可谓“峰与皴合,皴自峰生”.


1.2园林的血脉——水系

“理水”即水体设计,根据字面可理解为“梳理水体”、“整理水体”.理水的手法和意境多从自然山水中汲取灵感,效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园无水不活”,水在园林中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

苏州园林中以表现静态水景为主,水面或寂静深远,或烟波浩淼,或平静如镜,使人感到宁静、开朗.如苏州网师园、畅园、艺圃、鹤园等,多以水池为中心,建筑沿水四周环列,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以水为源溪流绕室,以水为题鱼戏莲池,以水为景叠山引泉,园林的自然气氛也因此得以加强.

扬州园林在自然风貌与人工山水的结合上匠心独运.扬州瘦西湖原本只是一条城河,袁枚也说它“长河如绳,宽不过两丈许”.但是古代的园艺家却通过充分发挥河道曲折变化特点或者拓宽水面,让经人工处理后的瘦西湖得到“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美誉,将周围傍湖而建的一家家私家园林连结成一片独特的集景式滨水园林群落.

1.3园林的五官——建筑

“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在园林中各种建筑形体如何与山水相结合,是一个颇为讲究的问题.建筑物既是景观,又可以用来观景.将建筑艺术巧妙融于自然环境,师法自然,表现自然.

苏州园林建筑物的布置和设计都别具匠心,大到建筑的朝向,小到门窗的雕花都相当细致.古语有云: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苏州园林的主人多为官场上的失意文人士大夫,他们则把自己一腔抱负付诸宅院筑造,对自家的园林精雕细琢.尖尖的屋角要起翘,恰如美人秀眉入鬓;游廊绕庭,分而不隔,内外通透;用各式门窗将粉墙黛瓦一丛丛装裱入画,衬以修竹芭蕉.在市井中创造出一个独立、饱含情趣的方寸天地.

扬州园林中的亭台楼阁则多创新之举,以楼代厅堂的布局特色,且楼的数量多、体积大.如个园连接夏山和秋山的报山楼,体量之巨,几乎压过园中的山水环境;何园的复道楼廊,总长430余m,贯穿西园和住宅区,几乎环绕全园,极为恢弘.而对江南园林而言,这种“长楼”是很少见的.

1.4园林的毛发——花木

植物花草可以营造出园林的意趣情态.园林中的植物不仅是为了绿化,还要具有画意.运用花卉、草皮、藤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等,通过设计、配置,形成多样化的景观.花木犹如山峦毛发,园林如果离开花木就没有美感.

苏州园林为表现自然美,在花木的选择上讲究资美、色美、味香和种类,为营造园林意境氛围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除了花木,草皮亦十分重要,或平坦或曲折的草皮,令人陶醉于向往中的自然.

扬州瘦西湖遍植三十里河堤上的柳树,烘托出“一水回环杨柳外,花船来往藕花天”的诗意美景.陈从周先生曾在《说元续》中说到:“杨柳宜装点园林”.杭州和苏州也有以柳为名的园林或景点,如西湖的柳浪闻莺、拙政园的柳荫路曲等,但若论柳树的数量和建筑的组景,还是扬州园林来得更密、更有气势.

2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的差异及体现

2.1建造时间

苏州园林在整体建造时间上早于扬州园林.苏州园林多建于宋代至清初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前期,园林体系娴熟且已基本定型,造园技术和艺术均达到最高水平.而扬州园林从阶段上看是属于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后期,即清朝的中后期.此时的古典园林虽仍继承传统取得一定成就,但同时却不可避免地受到末世衰颓的影响,暴露出造园手法的“烂熟”现象.古典园林中传统隐逸、清高的思想愈加淡薄,而园林的娱乐社交功能却大大上升.且扬州园林地处大运河和长江交汇的江淮地区,北有皇家园林可借,南有江南私家园林可鉴,使得扬州园林集“南秀北雄”之美于身,自成一派风格.

2.2园主身份

苏州私家园林的园主主要是三种人:崇尚风雅且修养有素的文人官僚、遭贬谪后隐逸的官吏和无心爵禄的吴中名士.所以园林的风格正反映这些文人、官宦退隐守拙后的清心寡欲,栗色的梁柱、栏杆、挂落,以大片粉墙为基调配以黑灰色的瓦顶,内部装饰多用褐色或木纹本色,衬以白面墙与水墨砖所制成的灰色门框和窗框,整体色调素净明快、雅朴.整体表现出一种清雅的生活态度和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扬州园林的主人与苏州园林不同,以盐商巨贾为多,凭借造园来炫耀身价地位,追求家宅高敞华丽,扬州园林因此呈现出多富贵气、色彩艳丽的特点.与苏州园林淡雅的“黑、白、灰”色调相悖,“金碧辉煌”才是扬州园林给人的整体感受,是“入仕的园林”.而苏州园林则是“出仕的园林”.

2.3园林分布形式

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在分布形式上也有很大的差别.自古有云:小隐于野,大隐于世.苏州园林大多散布于市井城市中,或偏一隅,或藏深巷,更多是追求“内敛”、“静”、“小”的性格,强调“意蕴中见深意”,这与华丽高调的扬州园林截然相反.

扬州园林有明显聚结成群的特点,追求世俗欢愉,徒慕浮华,竞相夸尚,更加具有市井气息.姚鼐曾在《主园图记》中写到:“扬州群邑,于天下最名繁会,居其间者,率喜作园馆以靓丽相夸尚,连趾接荫,隐映合分,跨川弥崖,或十余里不绝”.由此可一窥彼时瘦西湖沿岸园林比次游鳞的排场.

2.4建筑空间

苏州园林中的建筑多为传统庭院式.如在留园中,全园建筑布局结构严谨,凭借处理得当的建筑空间而居苏州园林之冠:东部厅堂轩敞宏丽,重楼叠阁;中部以山池为中心,风景清幽明净;西部是天然枫林,景色清秀;北部则是田园风景.四个部分建筑空间虚实相间、疏密有致.此外,苏州园林常将环绕水池一周的回游路线作为游动观赏线,将全部风景画面串连成连续展开的长卷,是其特有的空间布局设计手法.

身为大商人的扬州园林主人需要在私园内进行广泛的社交活动,也需利用大体量建筑物来显示排场,满足自己争奇斗富的心理,所以扬州园林中楼多且建筑物的尺度都较大.如在何园中,置串楼于东南北三面上,且下构回廊,迂回曲折,参差错落,层层叠叠,将全园楼阁亭台连成一气,构成一个割不断的整体.关于扬州园林的楼多,《扬州名胜录·卷三》就记载有:“近水筑楼二十余楹,抱湾而转,其中筑修禊亭”.更有以楼命名的园林,如在保障河九曲池西角坡上的“尺五楼”.王振世的《扬州览胜录·北郊录·下》中对尺五楼作了详细的描述:“楼九间,面北五间,面东四间,以面北之第五间靠山,接面东之第四间,于是面东之间数,与面北之间数同.其像本于曲尺”.朱江在《扬州园林品赏录》中也说道:“其楼之胜,胜在形制”.又如元代时扬州富豪赵氏所建的“二分明月楼”,是当年“绮食琼杯阆苑游”的园林,更曾被书“春风阆苑三千客”,可见此楼之巨大.

2.5“画风”

中国古代的造园家多由画家兼任,如著名大师级的人物石涛、张南垣、计成等.陈从周曾言:“著名的园艺家,几乎皆工绘事”.画家与园林的关系密切,因此他们的画风对苏、扬园林的特色形成影响深刻.

苏州古称“吴门”,在画史上有名的“吴门画派”即源于此.上承文人画衣钵的“吴门画派”,追求秀雅苍润、宁静致远的艺术风格.白墙青瓦、意趣幽远、色彩淡雅的苏州园林恰如“吴门画风”,文气十足,温雅平和,讲究传统.意蕴在这种趋向静态的历史传统中陈陈相袭.

而对扬州园林产生莫大影响的是以黄慎、高翔、郑燮、金农为代表的“扬州画派”,强调个性,讲求创新,以造化为师,以我法入画,卓然于众,不拘一格.这种求奇求新的画风孕育出了扬州园林敢于推陈出新的特点.如扬州个园的“四季检测山”——“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创新之妙,为全国独例;又如寄啸山庄的“复道楼廊”,连接住宅区和东、西园区,构思很大胆,全国亦罕见;而小盘谷里“螺蛳壳里做道场”也被视为中国古典园林中“以小见大”的经典作品.

3小结

通过对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的对比研究,明确了造成两地园林风格不同的地域文化原因,对我们深入了解两地园林有很大启示.只有细致地考察和研究过两地园林的造园历史和构园之术,才能有文有据、有典有证地做到“以旧还旧”,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精华长久保存下来,避免古典园林的修缮和保护走入处处雷同和千篇一律的误区.这对今天的园林设计也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收稿:2013-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