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化工物流方向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点赞:27632 浏览:12238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中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细化发展趋势和中职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而呈现的新课题.文章在上海地区区域经济的背景下,结合上海石化工业学校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化工物流方向)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探索了化工物流方向课程体系的方法.

关 键 词:化工物流方向;课程体系构建;典型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1物流管理专业(化工物流方向)课程体系构建实施背景

纵观全国,目前很多中职校为了迎合当地家长和学生的需求,都开设了物流专业,但是其专业建设基本上是沿用其他专业的学科建设模式和经验,导致课程体系存在许多问题.上海市利用2004~2007年这四年的时间,开发了中职学校多个专业的教学标准,其中包括物流专业.

上海化工物流产业园坐落于金山区,作为上海市重点推进建设的四个专业化物流基地之一,建成后将逐步实现与上海化工区的供需对接,形成生产性怎么写作业的集聚区,打造与世界一流化工区相匹配,集产业、市场、信息为一体的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专业化工物流基地.化工物流基地的迅速发展导致化工物流人才需求行业范围扩大的状况.化工物流人才技能的培养需要专门化、系统化的学习,2009年在上海市教委的统一部署下,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实施了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工作,物流怎么写作与管理专业确定了错位发展战略,专业培养方向被定位为物流怎么写作与管理专业——化工物流专门化方向.尽管物流专业错位发展战略得到了上海市教委肯定,但是专门化方向的课程体系、实施方案、课程标准等一系列后续工作尚未跟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石化工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开始着手进行化工物流方向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

2物流管理专业(化工物流方向)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开发工作过程

经过市场调研与人才培养论证后进入课程阶段,课程开发总体经过三个步骤:(1)开发专业技术课;(2)调整公共基础课、拓展课、第二课堂;(3)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2.1开发专业技术课

开发专业技术课通过四个步骤三次转换,实现课程体系专业性与职业性的融合(见图1).

2.1.1市场调研,进行实际专业岗位工作分析,提炼职业岗位能力并编制分析表,邀请行业企业专家论证

在确定开发化工物流专门化方向的前期,学校物流专业教师及学校招毕办(招生就业办公室)教师进行了前期的通过走访化工物流企业、利用暑检测到化工物流企业认识实习、邀请企业专家加入学校办学指导委员会,邀请企业领导及一线班组人员到校与教师做交流讨论,组织已毕业在化工物流企业工作的历届毕业生到学校讲述他们实际工作情况等.通过以上多种方式的市场调研,学校物流教师将化工专业岗位工作按照化工物流管理流程,将实际工作中的各关联任务所需的技能进行归纳整合,形成具有职业特征、体现任务综合性、富有教学价值的理想工作,即提炼出岗位职责、具体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工作对象、工作方法、使用工具、使用方法、劳动组织间的相互联系、知识能力素养要求等方面.

2.1.2校企合作团队开发典型工作任务,实现第一个转换,即实际工作向典型工作的转换,并行业企业专家论证

典型工作是指按照生产管理流程,将完成实际工作中的各关联任务所需的技能进行归纳整合,形成具有职业特征、体现任务综合性、富有教学价值的理想工作.

典型工作的开发应本着专业管理与应用能力递减原则,可以分三个层次:

(1)开发顶层典型工作群:具有设计规划与控制的综合能力.物流专业顶层工作群包括:如物流市场营销、国际物流货代与报关、物流财务管理、写作物流个性化方案等.

(2)开发中层典型工作群:具有运作、沟通管理的专向技能、专向能力.物流专业中层工作群包括:如编制配送计划并实施运输与线路的确定、仓储与配送作业、物流信息系统管理等.

(3)开发底层典型工作群:具有操作、怎么写作、收集等基本能力基本技能.物流专业中层工作群包括:化工物流设施设备操作、化工商品养护与管理、物流方案执行与客户怎么写作等.

2.1.3对“典型工作”进行教学加工,开发课程(解决课程如何来的问题),实现第二个转换即典型工作向课程的转换

教学加工应本着专业管理与应用能力递增的原则:首先,根据底层工作群设置底层课程,底层课程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物流业务流程、物流数据录入;第二,根据中层工作群设置中层课程,中层课程包括:仓储作业实务、配送作业实务、集装箱作业实务、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外贸单证缮制、化工物流设备使用与维护、集装箱作业实务、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最后,根据顶层工作群设置顶层课程,顶层课程包括国际货运写作技巧、物流软件操作、物流作业实训、HSE实训、顶岗实习.

2.1.4实现课程向学习情境的转换

学习情境是学习领域内的“小型”学习单元,它要在职业的工作任务和行动过程的背景下,按照学习领域的目标和内容,进行教学转换,它是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是学习领域的具体化,以及与职业紧密相关的行动领域职业任务在教学中的反映.以上的课程根据完整思维及职业特征将大的教学目标分解为学习领域的主题学习单元即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一个学习领域表现形式即由若干个学习情境构成.

2.2调整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

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技术课程要求设计公共基础课与专业技术课接口部分内容,包括体育、德育、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信息技术基础.

专业课的构建原则要遵照职业成长规律与认知规律,由浅至深,从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任选课.

2.3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以能力为本位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专家论证)

课程体系的设置要体现能力的基础性、连续性、支撑性和递增性.2.3.1制定基于规格教育的课程群即公共基础课:包括体育、德育、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信息技术基础等.

2.3.2制定专业课,包括:

(1)基于支撑与关联的课程:是关联性与支撑性的知识,主要用于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能力的课程群.包括化学工艺概论、物流地理、物流业务流程、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物流实用英语、物流法律法规.

(2)制定基于功能的课程:是系统化应用知识,用于培养学生专项技能和能力的课程群.包括仓储作业实务、配送作业实务、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外贸单证缮制、物流数据录入、化工物流设备使用与维护、集装箱作业实务.


(3)制定基于经验到形成策略的课程:系统化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课程群,包括国际货运写作技巧、物流软件操作、物流作业实训、HSE实训等.

2.3.3制定专业拓展课包拓商务礼仪、顶岗实习等.

3条件保障

3.1师资条件

学校搭建了一个校企合作平台,邀请了众多企业包括多家化工物流企业加入学校的办学指导委员会,企业吸引学校学生实习、就业,学校邀请企业专家直接参与学校教学,教师利用寒暑检测到企业参与到实际工作,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初步形成.一般而言,由校内专任教师讲授理论课,校外教师教授操作实践课、或者企业制定科目.其中,共有专任教师8人,以富有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为主,全部物流教师都具有物流行业的职业资格,学校十分重视校企合作,共聘请到5位化工物流行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作为教师,教师队伍实践能力强.

3.2实训室条件

实践教学是本专业培养技能型人才和实施“工学结合”特色教学的关键环节,主要通过校内实训室与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目前,物流管理(化工物流方向)专业即将建成的校内实训室9个:集装箱港区实训室、化工国际物流实训室、物流营销实训室、液态料收发实训室、化工运输模拟仿真实训室、化工物流仿真实训室、化工储运设备使用维护实训室、化工物流HSE实训项目、化工仓库操作管理实训室.在上述实训室里,学生可以按照化工物流岗位技能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另外,一些有一定危险性和难以在校内完成的实践教学主要通过校外实训企业完成,目前,与专业紧密合作的化工物流企业有上海中石化工物流、金石化工物流、中外运、孚宝、华谊天原化工物流等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平台组织实践教学,提高实践课程开出率,增强实际操作能力,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使实践教学充分体现工作过程的完整性.

4体会与思考

目标所构建的物流管理专业(化工物流方向)课程体系开发与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企业调查为前提,加强专业建设;以岗位目标为基础,找准人才培养定位;以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确定教学内容;以工作项目和任务为载体,开发“理实一体化”的新课程;以技能为核心,整合对应知识;并在职业情境中把“学会做事”的工作标准落实为“把事做好”的教育标准.该课程体系经过教学实践及企业检验尚需时日,因此今后对所构建的课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根据企业及学生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课程科目及内容,真正达到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结构优化、内容先进、能适应岗位需求和将来发展需要.

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化工物流方向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物流管理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