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点赞:21335 浏览:9575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的一门基础主干课.当今时代,要使大学生既能安心学习,又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其计算机应用能力,就必须把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作为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针对该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关 键 词】高等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随着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拥有自己的电脑,或利用手机上网,在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不是听歌,就是发微信,严重影响正常的课堂秩序和学生的效果.这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很大的难题.如何进一步改革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使得课堂教学能够跟上新时代、新技术的发展步伐,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现实课题.

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计算机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一、加强师资建设,完善课程体系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教师是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要学习的知识更新快,《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既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还要掌握教学规律,同时必须具备“双师”资质.高等学校要形成卓有成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在岗自学,鼓励青年教师在职进修,不断更新全体教师的知识体系.尤其对于青年教师,要经过助课、带实验、上习题课等一系列教学环节的锻炼方可正式走上讲台授课,学校既要给他们创造机会,又要下大力气进行培养.通过爱字当头、严格要求的在职培训,使所有教师都能快速胜任教学工作.

为了跟上时怎么发表展,适应市场的需求,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和“双证书”教育挂钩.注重课程教学和职业资格证书挂钩,实施学历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相结合,以专业岗位技能认证考试的来检验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技能训练的成效,通过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推动书教育的改革,达成二者有机结合,双向促进.既要注重基础性,更要讲究实用性,使大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基础,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认识计算机的功能和它在工作、学习、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的配置,学习它的基本操作,了解多媒体技术;学会并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录入、排版系统、数据库基础等;掌握常用的应用软件;了解因特网的初步知识,学会利用网络获取知识,具备分析和处理知识及与人交流的能力.

二、实行与职业资格证书挂钩的教考分离

长期以来,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行“自教自考”的自主教考体制,导致了教师不认真教,学生不好好学,教学效果差,教学质量低,学生的学习考试成绩没有一个科学统一的衡量标准,考生成绩能过则过,缺乏公平公正.严重影响了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竞争就业、赖以生存的基本能力.为此,西安培华学院废弃传统的“自教自考”的自主教考体制,实行教考分离,改“自考”为“国考”——学生学习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后,参加国家职业技术鉴定部门组织主持的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水平的考试,这种新的教学体制,旨在形成教学—考证—就业终身利益链,从而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国家级获证水平的应用型、技能型、“双证书”高素质技术人才,为学生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在计算机科学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应用技术成为现代信息化社会的万能工具,现已渗透到当今信息社会的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不掌握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是寸步难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高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也是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的一门基础主干课,必须通过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证明,教考分离有利于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责任心、责任感和荣誉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和执教水平;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全面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有利于广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的发展实现.在“教考分离”的体制下,全院大学一年级学生(6000多人)参加“国考”获证率超过90%以上,这是培华学院教育教学的历史性创举.

三、积极开展教育研究,努力实现师生互动

在实践中,西安培华学院针对不同的“国考”大纲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对原来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对各章节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和糢糊点的各种知识点,组织有关教师进行了专门的教学法研究和相互交流.

为使广大学生达到获取国家级职业资格证书水平的教学目标,我校采取了量化教学评优的方法与措施,评选出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优秀奖获得者,教学质量包干到教师所带教学班级.注重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心,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体制,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同时,宣传动员广大学生明确该门课程的学习目的和重要性,激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师生结成了“学习共同体”,共同努力,实现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通过“教”、“学”互动创优,达到教师以“考”促“教”,学生以“考”促“学”之目的.

四、大力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以其声、光、电、色等多重元素,突出信息的形象性及感染力,使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象和视频信息的能力,它以形象生动的图文并茂的人机界面,改变了人们使用计算机的方式.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已成为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校教师注意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和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提供学生、师生之间的交流环境进行协同式教学,大大增强了教师的执教能力和执教水平,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操作技能课,许多同学都有“课上听老师讲就明白,课下操作就不会”的体会.因此,如何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每个老师都关心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要勤于练习,多上机练习,要有目的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养成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五、营造浓厚的计算机学术气氛

学校应在学生入学时,专门组织计算机应用报告会,让学生了解社会各个行业的计算机应用和需求情况,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依据学生所学专业适当拓宽知识内容,比如说学会计的,在讲Excel时,对表格中数据的统计、函数可以细致的讲解;对学习会计电算化的电子商务应该多讲等.还可以通过第二课堂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多开并开好选修课(含讲座课),不但数量要多,质量要好,而且要开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课程,为学生选课提供更大的自由度和空间,重视培养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不定期地举办大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网页制作等大赛.大赛结束后,对部分优秀学生应给予奖励.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也可从中发现一批计算机应用较好的学生,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