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改革试探

点赞:6782 浏览:2299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因为不同学校的办学力量和学科起源不同,在培养方向上有着显著的差别.因此,培养的学生质量与社会需求上也有不同的契合,本文通过专业的起源和定位来剖析,探讨从通识教学与专业教学、专业实践两个方面的教学改革,来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学改革;通识教学与专业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250.7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3.08.053

本文著录格式:[1]姜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改革试探[J].软件,2013,34(8):144-145


0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领域应用广泛,网络经济的发展对电子商务、金融工程等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地增加,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的人才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大,市场运营周期的缩短,迫使企业需要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型开发和管理人才,以便进行企业事业和部门的应用系统的开发、维护,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国家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举措也应该而且必须有强有力的学科支持,以便培养新型高端的管理人才、IT人才及其综合型的复合人才.

1998年国家教育部把原来的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林业信息管理等专业合并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3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信管专业.由于不同高校信管专业的学科背景不尽相同,使得该专业涉及的领域较为宽泛.因此信管专业或学科的内涵如何定位、人才培养方向如何确定、如何构建面向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等都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设置的起源

信息管理是随着计算机的出现而产生的,是通过计算机对企业中的管理数据及管理流程进行辅助管理,帮助决策.

最早设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是美国高校,最早可以追朔到20世纪60年代末当时设置的MIS(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由于当时程序设计师相对缺乏,技术革新较快,当时的MIS专业认为技术对MIS的发展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因此对技术发展趋势的关注远远超过对MIS专业本身的关注,理工科偏向特别明显.由于美国对于世界的影响,其他国家的许多高校也纷纷效仿.90年代初,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软件工程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导致了IT产业的快速发展,MIS的定位出现了很多思考的问题,MIS的发展方向成了MIS界十分关心的问题.但管理理论的革新、电子商务的出现、企业流程再造的迅速发展以及生产运作管理的创新给MIS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为之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MIS重新成为热门专业.相对而言,欧洲的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比美国要落后一些,剑桥大学等老牌大学设立MIS专业较晚,而挪威等一些先进的小国反而开办得较早,进展也比较迅速.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改革试探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信息管理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我国的出现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出现,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率先建立了对应的经济信息管理专业,80年代初清华大学试办管理信息系统专业,1990年复旦大学首次设立管理信息系统硕士点.此后,我国的信息管理专业迅速发展.由于各个院校的优势、渊源和具体特色的不同,信息管理专业被冠以经济信息管理、信息管理、图书情报管理、林业信息管理等不同的名称,分别从属于商学院、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或信息学院等等,其专业偏向的差异也很大,有重理工的,有重管理的,有偏文科的.1998年国家通过专业目录调整,将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统、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林业信息管理5个专业统一名称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定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适应时代的新生事物,受到的高校的极大欢迎.但是,受各个学校以往的史,专业特色,师资力量以及办学理念的影响,在对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主导观念又有所不同.有的学校理工科有优势,在办学理念上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计算机程序人员,是工程技术人员,认为管理是软实力,可以在工作中学习,理解基本原理即可;也学校脱胎于管理类专业,认为信息管理专业培养的是从事管理工作的管理人才,只要能应用相应的管理软件即可,把信息管理专业理解为管理专业,这些观点都具有片面性.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一个应用于市场经济的学科,首先要围绕社会的需求来进行专业设置,社会的需求是专业能否举办的检验标准;学校通过整合优势学科资源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快速的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增长.

因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办学时,定位应该由学校、社会以及学生三个基点所组成.院校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习专业基本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对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学生通过在院校中的专业学习,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最终为社会怎么写作,实现自身价值;然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院校的专业教育提出了更加鲜明的要求,并通过就业反馈到专业设置上.所以,社会在这三个基点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无论是院校的专业教育,还是学生的自身培养,都应围绕社会需求进行.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定位不明,与市场脱节,使得信息管理专业的改革创新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受办学优势影响以及办学条件的制约,我国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以技术型和工程型两种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然而,从市场的需求来讲,复合型人才更具有竞争力,兼有信息分析能力与企业管理创新知识的人才在企业中更能适应信息挖掘和管理的工作,是具有驾驭信息资源知识与能力的新型管理人才.

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办学中的通识教学和专业教学同样,由于学校办学情况和观念上的原因在通识教学和专业教学上在国内外高校的信息管理专业教学中也存在着不同的侧重.

一种侧重“通识”教学,强调基础教育,基本上是因为学校偏重管理方面的教学,认为宽知识面较,熟练各种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在工作中更快的适应到管理工作中,更适应企业的管理要求.例如,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强调基础教育,MIS专业本科生要大量修读经济、管理方面的基础课程,如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管理与组织战略行为学等等,凭借扎实的经济管理基础,学生在毕业时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发展方向.

另一种则侧重“专业”教学,在课程设置上偏重于专业教学,主要侧重以信息技术为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教学重点则放在专业教学上,非常重视对学生信息系统专业方面的培养,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专业核心课程和与信息系统相关的专业选修课,毕业生往往能在各行业的信息部门和各类型的计算机公司找到理想的就业岗位.

在国内,复旦大学等高校较倾向于基础教育,而南开大学等高校则更侧重于专业教育.侧重于基础教育的,学生的综合素质较高,学生的视野广阔,就业口径宽,发展前景开阔,但缺点在于专业功底较之后者比较薄弱;而侧重专业教学的,学生的专业功底扎实,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得心应手,竞争力比较强,而缺点在于这类学生基础知识或技能不够全面,视野狭隘,发展空间没有前者大.

因此,在信息管理教学办学中,不应该有所偏废.通识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视野为基本,不能过于追求大而通;专业教育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专业素养,更深入的可以与企业在实践同培养,而不要片面求大求全,

4信管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信管专业在的教学改革学校比较容易做到的是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中的基本素养,但是为企业写作培养人才,就需要在企业的实践同培养,因此需要进行实践教学改革.

(一)学校与企业层面的基本合作.企业为学校提供深入培养所发展的方向,同时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聘请企业的相关专家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初步形成产学研的合作意向.

(二)学校与企业确立互动机制.学校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等怎么写作,建立横向联合体,促进企业在学校进行投资,帮助学校确立前瞻的视野,使培养出的学生不仅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所掌握的专业技能能帮助企业实现管理升级.

(三)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校与企业建立利益共同体,实现教学——科研——开发互动的局面.学校通过企业的具体案例,为课堂教学提供实证.同时,通过前两步的合作,学校提供的人才更能适应企业的要求,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开发中去.

在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教学改革中,学校通过平衡通识教育和专业教学,可以培养出既有广阔视野,又能够熟练掌握企业要求专业知识、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在改革中,不断地探索与企业的互动机制,就越有可能使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三者形成良性的循环,使得专业培养目标更适应市场需求、更清晰明确.

;2]徐建国,逄锦荣.创新研究[J].现代情报,2007,第10期.

[3]张伟,李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情报科学,2006,第8期.

[4]赵泉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定位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