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建设

点赞:31307 浏览:14489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对口率较低,毕业生无法适应市场需求,根据这一现状,提出以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主线进行专业建设的方法.

关键字:市场;课程体系;技能型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3.07.058

本文著录格式:[1]姚树香.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探索[J].软件,2313,34(7):155-156

0引言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是“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专业.随着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和全球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对高职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因此,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需要不断重新定位,课程体系也需要不断改革和更新,以适应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的变化.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以企业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在该专业建设过程中,坚持以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以企业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主要培养既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又懂得信息管理的专门人才.我们应明确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两个核心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管理能力.围绕核心能力,来确定课程结构,从而形成“基础模块+专业方向模块+拓展方向模块”为特色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模式.


2根据就业现状及市场需求调整培养方案

根据我们对毕业生的调查显示,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计算机产品营销、文秘、财务信息、网站设计与开发等工作,其中所从事办公文员工作的占多数,专业对口率不足30%,没有实现我们为特定行业提供人才的预期培养目标.在调查的企业中,有86%的企业信息管理专业人员从事办公文员的工作.企业负责人在接受调查时明确表示,他们希望引进复合型人才,要求员工一人多能,希望信息管理专业人员能够在计算机网络维护、信息系统管理、产品推广、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也能胜任.另外企业表示毕业生最好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资格认证证书,比如国家等级认证、劳动部的职业资格认证等.所以根据我们就业市场需求,以及企业要求,我们应重新调整我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将课程与相关资格证书相对应,以适应新时代下企业市场的需要.

3构建高职特色课程体系

根据市场需要,我们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应淡化专业知识,面向职业岗位群,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高度进行整合和重组,组建规模化的课程结构,创造性地构建高职教育的复合型特色课程体系结构.我们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进行设计,围绕多证、技能,面向市场,面向就业,面向应用一线,以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主线构建高职特色课程体系,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课程设置与市场发展紧密结合

课程体系中能力模块的形成由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群决定,课程设置应紧密结合市场发展需要和地方经济特点,为区域经济怎么写作.为了准确定位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所开设课程,在课程设置时一定要做好市场调查,对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做一个详细的了解,根据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来设置相关的课程,为社会培养实用型的高技能人才.所以,我们的教师一定要对本专业的就业信息进行相关的跟踪性社会调查,认识到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以岗位对人才的知识需求结构为要求依据,建立合理系统的课程体系,对课程的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整合,改变专业技能课程设置陈旧、冗余的现状,引入反映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各种新兴的专业技能,使我们的课程体系更加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努力实现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两个核心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管理能力.围绕核心能力,来确定课程结构,从而形成“基础模块+专业方向模块+拓展方向模块”的课程体系.

(二)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紧密结合

本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应突出应用为主,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理论课程以怎么写作于专业技能培养和全面素质提高为目的,与实践教学形成既相互独立又交互渗透的能力课程体系,构建分阶段、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充分体现素质本位.为了构建与岗位职业能力相适应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本专业应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力度,大力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的形式和内容,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将实践教学环节与职业资格考试或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相结合,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性教学使学生能够直接感受计算机信息在企业的具体应用,提高学生实践意识,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概括问题.我们的实践教学体系可以由入学教育、军训、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认识实习、毕业实践、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组成.同时实践可以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实践能力分职业基础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综合能力三个层次,使学生能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的需要.

(三)职业技术能力与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社会竞争力的高职高专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应尽可能地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协调地发展,以培养出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应用人才.

1.一专多能.我们培养目标应立足于熟练的专业操作能力,在技能上达到一专多能.在知识结构上能宽窄结合,以专为主.同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即为完成今后任务应获取跨专业、多功能和不受时间限制的能力.我们可以开设各种各样的专业讲座、人文、社会科学讲座,扩充学生的知识领域;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如计算机知识竞赛、程序设计竞赛、网络营销、网页设计竞赛等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2.一本,多本技能证.为了实现毕业生与上岗零距离、零过渡,将职业证书培训教育引入专业教学中.即学生在毕业时除获得书外,还必须获得一个乃至几个职业资格证书.我们可以将大量著名IT厂商认证课程以及国家各部委的职业资格认证课程纳入正常的教学环节,根据社会用人单位的录用需求,鼓励学生多考一些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书,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与职业关键能力,并提高学生就业时的市场竞争力.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3.一门课程,多种考核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要积极推进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突出能力考核评价方式,建立由形式多样化的课程考核方式组成的评价体系,积极吸纳行业企业和社会参与学生的考核评价,通过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及岗位技能的综合素质评价,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鼓励学生个性发展.评价体系可以包括笔试,实践技能考核,项目实施技能考核,岗位绩效考核,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厂商认证,技能竞赛等多种考核方式.

4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构建产学研合作建设理念

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构建产学研合作建设的理念:以产学为主导,带动科技推广合作;以产促学,以学促产,产学共建,实现校企双赢;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多结合点的产学研全面合作.

(一)校企结合实现双赢.学校结合企业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需求与相关公司开展联合培训,为企业怎么写作.一方面发挥科技企业优势,结合学院资源,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的学生毕业前就达到了培训要求,取得了专业技能证书.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利用学校的师资、技术力量和学校内实训场所、仪器设备,为企业进行岗前培训和转岗培训及技术公关.同时可以邀请行业企业人才进行合作培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使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成共同培养单位.

(二)依托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信管专业实训基地,包含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基地应按照“以企业岗位能力标准及工作流程为导向,分析专业岗位能力、岗位技能需求,设计实训项目,使用校企共同开发的实训教材.加快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可长期聘请实训基地的专业技术人员作实训指导老师进行现场教学.

(三)校企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培养的质量,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质量学生.目前,我院从事信息管理专业教学的教师大部分来自计算机及相关专业,他们有着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但所缺乏的是系统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思维,不能更好地把信息技术与管理知识有机地融合起来.另外很多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企业实践经验相对薄弱.所以我们要对现有教师进行“双师型”素质培养.

1.校企共建师资培养基地.校企双方有各自的优势资源,学校与企业可以共建师资培养基地,实现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互派,学校教学岗位与企业专业实践岗位互轮,学校教师身份与企业员工身份“互换”.师资培养基地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联合成立科研基地、实验基地、实训基地等.

2.校企共建“双师”结构.建立“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可以有两个方面,充分开发利用好校内校外两种资源.一方面是学校应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同时,选派教师到企业共同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通过挂职、轮岗、竞赛、社会怎么写作、内训和教学实训等形式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最新需求,使教师的教学理论在企业中进行验证的同时,通过实践来充实教师的理论知识,使教师积累实践教学技能和经验,成为“双师型”的人才.

5结论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有了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也给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训练放在首位,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创新型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