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学习观调查

点赞:13595 浏览:5777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学习观对于学生专业知识及其它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学习与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学习观的正确与否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对个人成长成才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对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学习观进行了现状分析和成因探讨,提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的对策.

关 键 词人文社科专业学习观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

人文社科类专业即我们统称的文科专业,它包括政治学类、思想教育类、社会学、哲学、法学、语言类等诸多专业.相比较于理工类专业而言,人文社科类专业更加侧重于理论文献研究,实践性不足.因此在许多大学生看来,所学专业与以后的职业规划相差甚远,针对当前在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专业认同感不强等一系列的问题,笔者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武汉大学人文社科类各专业学生发放450份问卷,有效回收432份,回收率为96%.

学生的学习观是指学生个体对知识、学习现象和经验所持有的直觉认识,是在日常学习活动、课堂教学以及社会文化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全面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学习观,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的对策,对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以及学生自身发展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学习观的现状分析

1.1学习兴趣

本次调查中占样本数50.9%的学生表示对自己目前所学专业感兴趣;但是与此同时也有31.5%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对所学专业非常感兴趣和非常不感兴趣的学生数量相当,均占样本数的6.5%;此外剩下的4.6%的学生还不清楚自己的想法.在知识获取方面,大部分学生在调查中表示在专业课的学习中最期望得到的是思维方法,期望获得实践能力的占样本数的29.6%.当回答专业课学习与未来职业规划是否有联系时,69.4%的学生表示有些联系,也有5.6%的学生表示没有联系.另外调查显示有67.6%的学生曾经有过转专业的念头.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对本专业感兴趣的学生占的比例还是较大.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业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本专业不感兴趣,而倾向于实践性强,与未来职业规划有直接联系的专业.在调查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将近七成的学生有过转专业的念头,专业认同感不强,专业选择有明显的功利性.

1.2学习方法

在本次调查中笔者也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做了调查.调查中,当被问到学习有无系统科学计划时,只有18.5%的学生表示有明确的计划,并能有条不紊、有系统的学习.虽然老师被认为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灵魂的导师,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靠自习,很少有学生在遇到疑惑时主动咨询老师,39.8%的学生认为课堂之外老师对自己学习的作用很小,13.9%的学生表示没有作用.只有9.3%的学生认为作用很大,36.1%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查阅资料自行解决的学生高达69.4%,选择咨询老师的只有5.6%.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没有系统科学的学习计划,学习看心情、临时抱佛脚的现象普遍存在.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较高,但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不足.

1.3学习积极性

培养大学生学习观的关键在于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调查中有66.7%的学生平时花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书籍上面的时间最多,而只有22.2%的学生花在本专业类书籍(教材及参考书目、本专业杂志期刊、经典著作等)的时间最多.61.1%的学生认为自习对自己学习帮助最大,但是73.8%的学生选择课余时间上网.在被问到目前学习动力有哪些时,学生们更多的选择了以后学习深造以及未来找到好工作,分别有65.7%和63.9%.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更喜欢看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书籍,并不是自己本专业的书籍,对本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学习动力上,学生更倾向于实用,着眼于未来自身的发展深造,对知识的本身缺乏关注.

1.4学习满意度

当谈到大学的收获,25.9%的同学认为在大学开阔了视野,找到了人生方向;19.4%的同学提高了综合素质,16.7%的同学认为认识了很多的朋友,交际能力提高;只有8.3%的同学认为是增长了知识,学习有进步.在教育管理的满意度调查中,65.7%的学生并不认为学校管的越少,自由时间越多,学生发展的越好,而是认为学校应该加强管理;另外83.3%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给每一个大学生足够的关怀.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并没有把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作为满足感的来源,更多的关注于其它方面的发展.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不够充分,达不到学生的期望.

2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学习观的现状成因分析

2.1人文社科类专业实践性不足

人文社科类专业文献研究居多而缺乏实践的特点,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并没有看到其用武之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觉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脱节.随着当前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学生倾向于学习实用性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懈怠于学校专业知识的学习,学习变得没有目标,缺乏积极性.

2.2学校的管理体制僵化

学校目前的管理体制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管理上的一刀切与学生学习自主性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譬如在课程和教材选用上呆板、封闭、陈旧,强调的是整齐划一和共性培养;在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上,过分看重学生掌握知识的熟练度以及考试成绩指标等等.学生学习变成了单纯的应付考试,抑制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2.3专业选择非自愿性

调查表明,学生填报志愿时有23.4%的同学考虑专业的中长远发展前景,有16.6%考虑就业因素,13.2%考虑学校的录取,5%考虑家长的期望和意愿,只有22.9%的同学主要是出于对个人兴趣爱好的考虑.人文社科类专业尤其如此,很大一部分学生所学专业并不是其第一志愿,而是服从学校专业调剂的结果,调查结果也表明将近七成的人文社科类大学生曾经有过转专业的念头.2.4师生互动不足

一方面高校老师通常面临科研压力,除了短暂的上课时间,课后基本没有时间与学生接触;另一方面学生找老师和老师找学生的主动性都不够,调查显示高达69.4%的学生遇到问题选择的是自己解决.另外学校在教育思想和目标的确立上,过多地强调了对知识的传授和掌握,重视考试成绩,缺乏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视;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依赖性很强.

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学习观调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大学生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3培养大学生正确学习观的对策

3.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生观与价值观对青年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要想深入、持久地开展学习活动,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深刻地认识到学习活动的重要意义.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大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学习既是个人生存、成长与进步的首要前提,也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要求,从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知识获取.

3.2重视大学生学习兴趣及创新能力培养

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人类科学发展史是由一群对专业知识充满热爱的人谱写的,热爱专业才能努力刻苦地学习专业的有关知识、技能,才能下决心克服一切困难,争取在专业领域里创造出业绩来.因此,大学教育应推进实践教学的多形式、多层次化,呼应各个专业、各个层面的学生对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同时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其能动性、创造性.

3.3构建通畅的师生交流渠道

在学校,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大部分学生认为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灵魂的导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构建师生之间畅通的交流渠道,不仅对学生专业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不仅是让学生学会治学,更学会为人.

3.4建立多维度的课程考核体系

目前学校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仍然是以考试为主,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认为考试的方式没有反应出学生的真实能力,反而是增长了学生平时不努力,临时熬夜通宵复习也能考过的想法.因此学校和老师要在考试方式上求变,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考核,寻找更有价值的方式,适当增加实践能力所占的比重.不仅是课程结束之前的考核,更要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进行考核,对课堂提问、课后小论文、做实验、知识点小结等给予适当分值.

3.5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观念是在与学习环境的不断交流互动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学校要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和人文环境,营造舒适的物质环境,使图书馆、教室、自习室适合学生静心读书;教师带动学生参与学术研究,提高学术水平;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组织科技竞赛,开展读书活动;塑造名师,增强感染力和感召力,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丰富校园网络内容,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如网络知识竞赛,网络评选等;搭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平台,通过校园接待日、家长见面会、家长网络协调会等形式,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沟通学生信息,交流家庭教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