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点赞:6110 浏览:2019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已经根深蒂固的在现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中扎根,但同时,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成为大学生寻找新的求知空间、开辟新的信息渠道和掌握高新技术怎么写作的有益工具.另一方面,网络对大学生的政治敏感度、道德表现、价值态度、行为规范和心理成长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的冲击,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本论文阐述了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该面对哪些挑战,并如何解决这些挑战提供一些思路.

关 键 词: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日益普及,深刻的影响着现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因为网络的存在,大学生可以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随时共享全球性资源,丰富个人知识,网络以其绝对化的优势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阵地、内容、形式和效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其诸多弊端也可能对大学生的身体、心理、世界观、价值观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老师十句话不如网络一句话,这就给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思想教育工作的全面性,保证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一)虚拟性的交往使大学生产生交际障碍

虚拟的网络关系消除了实践交往中面对面的界限,引发了现实生活中人们交际关系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学生长期将自己封闭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虽然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尤其是对一些性格内向,在现实生活中不擅长与人沟通的学生带来满足感,同时也带来了难以避免的弊端:虚拟世界的交往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习惯于用网络交流感情,而网络交流的直接影响导致很多大学生产生人际关系冷漠态度.整天坐在电脑前,漫游在网络世界里,与真实世界会慢慢脱离,变得日益孤僻,加深了与同学,老师和亲友间的情感隔阂.不少大学生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以网络世界代替现实世界,成为了“网络奴隶”,导致对学习、与同学交往、参加集体活动等的漠视,久而久之,他们的人际关系淡化,出现社会交际障碍,以致孤独感、抑郁感倍增,这就给思政教育带了一定的挑战,使学生工作很难落实到学生价值观当中.

高校工作者应该适当组织一些室外主题班会,可以选取学生近期热门话题,或者去养老院、孤儿院等具有教育意义的场所,用活动让沉迷于网络的大学生走出虚拟世界,用亲身经历让学生感受到真实世界的温暖,触动学生内心深处,用多样的活动形式促进学生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加深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用有趣的活动内容感化学生内心的孤寂.

(二)大量低质量信息侵蚀着学生的思想

网络是个错综复杂的媒体,在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信息里必然会夹杂着不利信息,网络传播的隐蔽性和广泛性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将网络诈骗、、垃圾信息等不良信息通过互联网迅速蔓延,一些防备性、思考问题不全面的学生很容易成为上钩之鱼.据有关数据显示,网络中的有害信息竟占到50%以上[1].组织的猖狂也会利用网络诈骗,采用其洗脑式教育模式,致使很多未踏入社会,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坠入其中.还有些软件的病毒感染,对方会检测装好友身份进行财产诈骗,或利用智能手机的广泛传播性散发不健康图片和青少年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另外,一些西方文化的渗入,也在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大学生作为一群年龄成年,思想还处于半成熟期的青少年群体,其思想的可塑性非常强,如果将这群人长期置在这种不良信息的氛围中,必然会造成学生心理的恐惧和不安,甚至有可能引起国家动荡,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带来不良影响.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3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即要提倡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增长见识,又要杜绝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残害,对此,一方面学校需要引进高质量的网络技术人员,在接入本校网络的端口安装防火墙,让不良信息从源头消失;另一方面,学校需要加强保安队伍的工作,对学校周边网吧进行拉网式排查,彻底消除黑网吧的存在,清扫学校上网环境.

(三)弱化了大学生的道德意识

网络以飞快的速度向世界普及,但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没有与网络普及的速度齐头并进,因此,网络就变成一个无人监管、无约束力的空闲之地,这就使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无人管理的空隙违法作案,也是很多对社会不满的青少年将怨气撒在网络上,在网络上行为猖狂、语言犀利,任意将自身素质抛在脑后,甚至学会抽烟喝酒,结识社会不良青年,将自己前途葬送于此.而且还有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中,把父母辛苦挣来的血汗钱挥霍在写虚拟装备上,在网吧等恶臭的场所“废寝忘食”,适度的游戏确实可以开发大学生的智力和创新能力,但过度的网游往往掺杂暴力、等不良信息,造成学生失去同情心,严重者甚至产生幻觉,把虚拟世界自身的角色带到现实生活当中,认为自己具有超能力,影响其心理的健康成长.在这种放纵、自由、散漫的环境中,学生很容易失去自己,导致道德意识的弱化.

六中全会《决议》提出,讲社会公德,要求做到: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这五句话简明扼要,言简意赅,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这三种基本关系.由于网络世界的不记名性,导致很多学生忘记了自己所应该具备的道德修养,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仅要从治理社会大环境入手,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要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对大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有效的措施.它对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御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及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使这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大学生参与网络生活.由于网页制作优美、内容丰富、图文声并茂以及新颖刺激的网络游戏,对大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难以抗拒的诱惑力.大学生沉溺于网络,对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很严重的影响[2].其一,从身体方面看,由于长期上网缺乏运动锻炼,导致了大学生身体素质差,体弱多病,妨碍了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其二,从心理角度来看,一方面,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由于过度上网而沉浸于网络之中不能自拔,对网络产生了依赖,不愿意甚至无法离开电脑.染上“网络成瘾症”,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生物钟紊乱、思维迟缓、有自残意念和行为,社会活动减少等,往往是上网精神高度兴奋,下网则颓废、消沉.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信息传播方式是全球性、超地域性,而且网络信息有精华也有糟粕,其中存在着大量信息、黑色信息以及暴力信息.这将造成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迷失和蜕变,使一部分大学生失去远大理想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转而形成追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生活态度,道德沦丧,只注重感官刺激,生活情趣庸俗化.

学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我国现在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如何考上大学成为家长和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很容易忽略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对此,一方面团总支老师应该坚持每年开展春季运动会、阳光杯篮球比赛、冬季越野赛等强身健体的体育竞技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欢乐中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另一方面,开设不同种类的体育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科目,定期的课程安排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大幅度提高.

网络大量不良信息的涌入,势必会造成部分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发展,学校应该开设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教育,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组织多项心理健康教育的团体活动,在不知不觉中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认识到自我,从而指引学生心甘情愿的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总之,世间任何事物就像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所描述的,都是辩证而存在的,因此,网络虽然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增加了大学生的知识,增长了大学生的见识,但是网路所带来的弊端也是高校工作者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学生正处于半成熟期,很多事物无法辨认是非,这就需要思政老师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在高校和政府的配合下,共同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我国输送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