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材料、配件采购招标中信访问题的处理方式

点赞:6489 浏览:1949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煤矿物资材料、配件采购招标信访处理是招标活动中最为复杂的一环.笔者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在本文中探讨了在煤矿工矿配件采购招标中处理信访问题的难点和方法,供业内同行借鉴参考.

【关 键 词】物资材料配件采购招标信访

当前,如何有效处理煤矿工矿配件采购中的信访问题,已成为煤矿工业界内普遍关注的课题.规范采购中的信访流程,探索采购工作恶意信访处理新机制,变得十分重要.笔者在本文中探讨了煤矿工矿配件采购招标中处理信访问题的难点和方法.

1煤矿工矿配件采购招标中信访问题的特征

当前,煤矿工矿配件招标中的信访问题处理是招标活动中较为复杂的一环,随着招标工作的发展,信访人主体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提升,以及信访渠道广泛和信访成本较低,使招投标的信访事件发生率和复杂性不断提高,招标信访处理已经逐渐成为招标工作中的一大难题.在煤矿工矿配件采购中的信访问题主要有以下特征:未按规定向信访处理部门信访或向不同部门多方信访的;不符合信访受理条件,被告知后仍进行信访的;信访处理部门受理信访后,信访人仍就同一内容向其他部门进行信访的;捏造事实、伪造材料进行信访或在网络等媒体上进行失实报道的;信访经查失实,被告知后,仍然恶意缠诉的;一年内三次以上失实信访的;直接向领导、纪委、审计、检查部门写匿名信等.

2煤矿工矿配件采购招标中信访问题的处理难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章规定了信访处理细则规定了信访处理流程和不予处理的若干情形,但捏造事实伪造材料进行信访、未按要求方式信访、恶意缠诉或在网络等媒体上进行失实报道的情形依然不断发生.信访属招投标当事人揭发招投标活动违规违法行为的重要途径,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招投标当事人合法权益,建立公平、高效的招投投标环境.恶意信访成本较低,虽能有效的弥补招投标监管功能的缺失,但也给主管部门的招投标信访处理工作造成巨大的人、物、财力损失.


煤矿工矿配件采购招标中信访处理难点主要存在下几个方面:向招投标管理部门递交信访书,但许多信访人仍然以、网络媒体、短信等形式向招标人或者其他相关单位、媒体发出质疑,给招投标信访统一管理造成不便.信访处理未按照信访受理前置程序、信访受理制度、信访处理程序、信访处理决定执行等四个程序操作,使信访人对答复不满意或超出答复时间.信访人超出法律规定的信访时限、非投标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进行信访等情形.

3煤矿工矿配件采购招标中信访问题的处理方法

一是要思想上高度重视.信访大多是揭发招投标违法行为的又担心实名信访影响今后招投标从业情况,从过去匿名信访的查证结果和有关部门查实处理的招投标案件情况看,有许多是匿名信访提供的线索.这说明匿名信访也招投标违法行为反映情况的一种方式.尽管在匿名信访中,确实有一定数量反映问题不实,也确有人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采取匿名信访的手段,捏造事实,进行诬陷的情况.但对匿名信访不能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如果不加区别地对匿名反映的问题一律不理不查,这既不符合实际,也会堵塞反映问题的言路.

二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对某一方面工作提出批评、意见或建议的,要做好调查研究或及时采纳有益的内容;对有重要线索或重要内容的揭发检举信件,先要初步核实情况,认为需要查处的,按程序;对揭发检举有具体根据、事实清楚的,要及时查处;对恶意信访的情形给予处理,情节严重报机关处理.要做好匿名信访保密工作.处理信访时工作人员严禁对未查明情况的匿名信访在对外刊物上登载,也不得随意传播.

三是提高接访人员专业素质.如何合理、合法的处理好信访,真正维护招投标当事人的合法程序,需要接诉人员具有很高的政策水平、法律和业务知识及工作技巧.信访质疑处理不当极易引起行政复议和诉讼.在受理信访的过程中,接诉人员应当回避的应当回避,接诉人员应初步判断信访人信访内容是对招标程序产生信访还是违法、违规行为.对招标程序信访的应对信访人耐心解释招标评标程序.涉嫌违法、违规行为的应要求信访人做好举证工作,并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积极组织当事人进行调查认定.对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决定不予受理,并将理由书面告知信访人.

物资材料、配件采购招标中信访问题的处理方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招投标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四是提升应对网络舆情能力.要安排专人监测主流网站招投标相关舆论动态,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快速处置,及时将涉标舆情内容交办到相关责任部门处理,积极做好招投标规章制度解释工作.舆情发生后及时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迅速组织调查、依法处置,第一时间发布事件调查结果,并留下回复人员姓名及联系,以确保信息真实全面.要畅通信访等渠道,及时化解信访量较大、群众反映问题较激烈信访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