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社会散养动物防疫工作的

点赞:6054 浏览:2075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动物防疫不仅是保持畜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更是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环境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的重大举措.由于社会散养动物量大面广,分布零散,一直是动物防疫工作的薄弱环节,为了扎实搞好散养动物的防疫工作,作者结合多年的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验,就如何加强散养动物防疫工作,提出一些粗浅看法,谨供参考.


[关 键 词]散养动物动物防疫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5-0182-02

当前,畜禽养殖主要集中在农村,养殖模式以一家一户散养为主,尽管各地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快推进养殖方式转变,畜禽饲养已进入由分散饲养向规模养殖的转型期,但是当前农村千家万户零星或者小规模分散养殖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由于农村社会散养户聚居分散、散养动物量大面广、种类繁多、分布零散、养殖动态变化快等因素,一直是动物防疫工作的薄弱环节,为了有效提高社会散养动物防疫效果,作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结合自身工作经验,针对社会散养动物防疫工作特点,提出了一些粗浅认识,希望能为广大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者提供帮助.

一、社会散养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1.防疫工作量大面广

1.1社会散养动物分布零散

农村养殖户居住分散决定了社会散养动物分布零散,特别是山区农村,养殖户分布极为分散,有的地方一条沟,一座山,几面坡,只有一两户养殖户,散养着几头牲畜,甚至有的地方几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只有几户养殖户,饲养了几头牲畜,但这些零散分布的散养畜禽依然是动物防疫工作的范畴,也是加大基层防疫工作量的一个方面.

1.2散养动物种类繁杂

农村养殖户自给自足的生产意识和市场多元化产品消费需求是散养动物种类繁多的决定因素,养殖户为满足家庭消费需要或获得较为稳定的养殖效益,大多散养户都养殖了多种畜禽,从而形成了散养动物的繁类.繁杂的畜禽种类也是加大防疫工作量的直接因素.

1.3养殖户养殖动态变化快

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普及更新,动物养殖周期逐步缩短,养殖户养殖的畜禽周转频率加快,加上市场因素,促使散养动物的养殖周期、养殖户的转养频率、添槽补栏的时效变化不断改变,直接加大了防疫补针的工作量.

1.4防疫时效性要求高

防疫工作的时效性强,这是由疫苗的性能决定的,疫苗大多都是活性苗或弱毒苗,打开后必须在有效的时间段内使用,否则疫苗就时效了,失去了预防作用.

2.基层防疫工作力量薄弱

2.1基层防疫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基层防疫人员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水平相对较好的乡镇防疫专业技术干部,大多是科目出身,技术水平相对较高,主要负责防疫工作的技术指导和村级防疫员的技术培训.另一类是村级防疫员,他们是防疫工作的直接操作者,大多是从农村挑选的有一定防疫知识的农民,经过一些基础培训后,确定为村级动物防疫员,担负着各村的动物免疫接种工作.总体来看,基层防疫队伍特别是村级防疫员,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低、专业技能差的问题突出,综合技术水平偏低.

2.2村级防疫员队伍不稳定

由于动物防疫工作又脏又累,报酬低,社会地位低,多数都是45岁以上低收入家庭的中老年人从事,年轻人和有外出务工机会的人都不愿意干,致使村级防疫员队伍很不稳定.因此村级防疫员年年换,有的村一年换几次,屡见不鲜,直接影响防疫工作的有效开展.

2.3基层防疫人员怎么写作半径过大

目前,多数村只设1名防疫员,少数大村设2名防疫员,一般乡镇配1~2名畜牧专业技术人员,在多年的机构改革后,镇村越并越大,技术干部和村级防疫员的工作区域过大,致使防疫员很难在有效的时间内全面深入的完成防疫接种任务.

2.4村级防疫员补贴太低

村级防疫员补贴虽然纳入了财政预算,但补助标准偏低,远远低于社会劳务用工平均收入水平.目前,在镇安县,每年每村防疫员补贴财政预算1200元,人均年防疫补贴960元,而每名防疫员每年从事防疫务工平均为48天(含集中免疫和日常补针用工),日均20元,仅是当地普通社会务工收入的25%.

3.防疫设备落后

3.1村级防疫冷链建设滞后

冷链建设是保证疫苗有效储存的关键环节[1].现行的冷链体系是县级设立了冷库,配备了冷链运输车,乡镇配备了储存疫苗的普通冰柜,村级仅配备了冷藏运输箱,在防疫中,村防疫员每天必须到镇畜牧站领取疫苗,然后再返回到村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当日领取疫苗的防疫注射,每日往返一次甚至几次,直到防疫结束,直接加大了村防疫员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究其原因就是村级冷链建设严重滞后,没有疫苗储存设备.

3.2乡镇级冷链设备老化严重

乡镇畜牧站是村级疫苗供应的中转站,疫苗储存量相对较大,但目前只是配备了一台普通冰柜,根本存储不了每季集中免疫的疫苗,加上乡镇冷链设备配置标准低,使用时间较长,维修不及时,维修费用没着落,相当一部分设备都已报废,又没有及时更替,很难保证疫苗的有效保存.

4.散养动物防疫质量偏低

4.1防疫补针不及时

由于散养动物动态变化快,防疫人员怎么写作半径过大,养殖户又对防疫的认识不到位,添槽补栏不及时报告,村防疫员很难及时掌握动物动态变化的准确信息,致使防疫补针及时率低.

4.2无效防疫机率高

由于镇村冷链设备老化和短缺、疫苗保存不规范、开封的疫苗超时使用等因素,造成疫苗失效,是导致无效防疫的主要原因,加上部分村防疫员担心疫苗的过敏反应和不良反应,降低疫苗标准接种用量、加大疫苗稀释倍数、违反操作规程、多种疫苗同时接种等,都是造成无效防疫的直接原因.4.3防疫死角范围大

村防疫员重路边、大场大户、集中院落畜禽的防疫,偏废边远养殖户畜禽防疫.注重集中免疫,偏废查漏补针.重视家畜免疫,偏废家禽免疫.重视成年畜禽免疫,偏废妊娠畜、弱畜、幼畜、病畜免疫.重视在圈畜禽免疫,偏废在牧畜禽免疫,造成防疫死角较多,直接影响防疫质量.

5.养殖户防疫意识不强

5.1缺乏对防疫工作的科学认识

养殖户对动物防疫认识不到位,存在许多认识误区.有的认为畜禽终身只需一次免疫,无需多次免疫,对免疫抗体的有效保护期认识不清.有的认为防疫是万能的,只要畜禽接种了疫苗,啥病都不得,一旦畜禽发病,就认为防疫无效.还有的认为免疫接种有用,免疫挂标纯属无稽之谈,商品畜禽应该防疫,自食畜禽无需防疫等等,这些认识误区的存在,表明养殖户对防疫缺乏科学认识,凸显了防疫宣传不足,成为阻止防疫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

5.2缺乏依法开展防疫的意识

自觉接受防疫,依法开展防疫是《防疫法》规定的每名畜禽养殖户应尽的义务,养殖户由于缺乏法律知识,认为畜禽是自己的,防不防疫自己决定,缺乏依法接受防疫的法律意识.

5.3缺乏防疫工作的全局意识

防疫是一项公共性公益工作,有效的防疫效果要靠整体的动物抗体水平来保证,也就是说要有较高的防疫密度来实现,才能达到抵抗疫病,保护生产的目的.但养殖户由于缺乏全局认识,防疫工作中不配合,很难达到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的防疫目标.

二、提高散养动物防疫效果的因对措施

1.推进养殖集约化生产

养殖集约化生产是彻底解决散养动物防疫工作难以开展的根本途径,积极发展养殖集约化生产,可以逐步缩小散养动物的销售市场,削减散养动物的生产规模,节约资源、人力、物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1.1高度重视加快家庭适度规模养殖发展

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是当前畜牧产业集约化发展的主要表现形式,养殖户在投入资金、资源限制的情况下,发展中小规模的畜禽养殖,成为养殖户降低养殖成本、追求养殖效益的主要方式.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退耕还林政策深入落实、农民转移就业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下,加快发展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是实现养殖集约化的重要途径.同时加快家庭适度规模养殖,可以削弱社会零星养殖的规模,便于防疫管理.

1.2积极引领养殖小区、大型养殖企业的发展

引领养殖小区、大型养殖企业的发展,是推进畜牧养殖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2].高标准、高起步、高定位的引领发展养殖小区、大型养殖企业,能够有效推进畜牧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进程.在发展中,要本着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因地制宜、保护耕地、重点突出、稳步推进的原则,采取公司+农户型、集中连片型、生态家园型、整村推进型的多种模式,通过政策资金引导,项目带动等方式,提高养殖小区、大型养殖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对于这些集约化养殖小区、大型养殖企业,生产中都采用程序化免疫,他们的发展有利于动物防疫的开展,同时也会减少社会散养动物的饲养量,减少散养动物防疫的工作量.

1.3合理规划畜牧养殖区域的分布与布局

要合理规划畜牧发展的适养区和禁养区,适当扩大规模养殖的分布区,限制散养发展范围,对于不符合《畜牧法》规定、不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散养区域,要规划为禁养区,既有利于保护资源,又有利于压缩散养规模,缩减散养范围,推进集约化养殖发展.要遵循发展与环保并重的理念,按照适度规模、畜地平衡、总量控制的原则,确定优势畜禽养殖区域和养殖规模.科学规划布局,规范生产经营秩序,减轻高密度发展造成的养殖业污染问题,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同时,鼓励发展山地畜牧业,大力推行农牧结合、牧菌菜、牧沼菜、牧沼果等立体生态养殖模式[3],进一步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2.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

2.1建立稳定持续的基层防疫用人机制

要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完善防疫队伍用人机制,特别是乡镇防疫人员,要尽快解决老龄化、非专业化和空编问题.要按照防疫队伍现状,合理制定长期、稳定、有效的增人机制,不断优化防疫队伍结构.积极培养专职村级防疫人员,提高村级防疫员的补贴标准,稳定村级防疫队伍.

2.2切实加强基层防疫人员的技能培训

要加强基层防疫人员的技能培训,形成长期有效的培训管理制度,切实提高防疫工作水平[4].特别是要加强村级防疫员的技能培训,要使每名村防疫员熟练掌握疫苗的保存、运输、稀释、应用等全套防疫操作技术,加强防疫理论知识、法律知识学习,提高工作水平.

2.3切实解决专业防疫人员不能专职专用问题

要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制止行政频繁拉用防疫技术人员的错误做法,保证基层防疫技术人员能够集中精力搞好本职业务工作,最大限度地做到专职专用.

3.加强基层防疫冷链建设

3.1防疫冷链建设要延续到村

加强村级冷链体系建设,按照村级大小,合理配备疫苗储存运输设备,做到村村有专用疫苗储存生物冰柜,有专用疫苗运输箱,实现县乡村防疫冷链无缝对接.

3.2建立冷链更新的长效机制[5]

关于加强社会散养动物防疫工作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防疫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完善县乡村防疫冷链建设体系,形成冷链设备更新机制,完善管理制度,确保冷链设备维修、更新及时到位.

4.加强防疫普法宣传

加大防疫知识普及宣传,提高养殖户对防疫工作的科学认识,落实群防群控的防疫目标.大力宣传《防疫法》,加大防疫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阻碍防疫工作的人和事,保障防疫工作依法有序开展.

5.保障基层防疫经费

要提高村级防疫员防疫务工补助标准,保证防疫务工补助标准不低于当地劳务务工收入平均水平,要将村级防疫员务工补助、基层冷链建设投资和基本更新维修运行费用,纳入县级以上财政预算,建立有效的基层动物防疫经费保障机制,并按照物价指数变化,及时予以调整,确保防疫经费与物价、工作量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