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管理理的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利用策略

点赞:34969 浏览:15945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应用效果并不理性.以知识管理理论为依据,通过对其理论要点的分析与阐述,试图提出一些可行的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利用策略.

关 键 词:知识管理;教育资源库;利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11019703

作者简介:石晓峰(1968-),男,甘肃省正宁县第三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为课程资源分析.

1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的应用情况分析

1.1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简介

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作为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基础教育项目,目的是建立一个开放的、内容丰富的并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库,并建立较为完善的基础教育资源开发、管理、指导与怎么写作体系,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的门户网站——“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http://.cbern..)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和电化教育馆开发,专门针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而设计的、免费为教师提供怎么写作的一个基础教育项目.目前,该网站的基本框架和功能已经趋于完善,根据新课程划分的学习领域和学科的资源搜索建立分类.网页分为检索版和目录索引版,设有教育动态、专题项目、资源查找、资源交流、资源展示、在线刊物和合作单位等栏目,用户可按课标、专题、教材、学科、年级、媒体等方式搜索资源.

1.2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的应用情况

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从2003年建立以来,总量不断增加,容量不断扩大,怎么写作受众也逐渐扩大.截至2012年7月6日注册用户为905568人,搜索次数为31771154次,下载次数为9996626次,共计下载资源总量为392422GB.即使如此,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一线教师依然觉得教学资源的匮乏和不适用,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新课程改革力度较大,涌现出许多新教材、新版本,使得教学资源与教材版本不配套;二是信息化设施供不应求,很多学校的信息化环境不能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还存在教师排队轮流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现象,严重影响师生的教学积极性;三是企业开发的教育资源产品针对性不强,难以获得一线教师的认可;四是一线教师缺乏对教学资源的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些教师只使用现成的课件资源,缺乏对资源再创造的能力;五是一些学校缺乏上网环境,无法下载基础教育资源库的内容;六是相比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人数,基础教育资源库的注册教师相当少,资源利用率不高.

2知识管理理论

知识是由组织或个人从实践经验中获得的可以有效改善人类行为方式的信息.知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在整体上对知识进行获取、存储、学习、应用、共享和创新的过程,目的是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理念产生于20世纪末,最初应用在企业管理领域,伴随着知识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其理论也相应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提高组织竞争力,实现组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形式.近年来知识管理理念被教育领域学者所关注,出现了“教育知识管理”、“教师知识创新”等概念,成为教育研究的新方向.美国生产力质量中心(APQC)认为知识管理是一种有意义的策略,它能够保证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授给最需要的人,并帮助人们分享这些知识,以能改进实质行为的方式将信息付诸于实际行动.知识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基于知识管理理的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利用策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知识管理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1)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知识管理理论将知识分为两大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其核心是隐性知识的外化(将个人的实践经验积累的隐性知识通过交流、对比等方式外化为显性知识)以及显性知识的共享与内化(在组织内进行显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使其通过实践得到内化,并实现知识的创新).知识管理不是知识简单的堆砌、集中,而是在快速提取所需知识的基础上,对原有知识结构进一步发掘、提炼,使隐性知识外化,实现知识交流共享,并且产生知识的创新.对教育信息资源的利用,就是教师获取资源、保存资源、共享资源、利用资源和创新资源的过程,是知识管理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与拓展,也是教育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随着学习型组织与组织学习理论研究的开展,相关研究者从个人和组织两个层面对知识进行了分析,将知识分为员工个人的知识和组织知识.员工个人知识是指员工自己个体的知识,包括技能、习惯、经验、价值观、直觉等,属于员工自身的,可以随着员工的流失而流失.组织知识是指内含与组织实体系统的知识,如组织内的组织文化、信息系统、作业流程与团队协作等,这些都是员工无法带走的知识.

(3)知识管理的基本方法.在企业知识管理的流程中,怎样储存、查找、共享与创新知识是知识管理工作的重点,应运而生形成了知识管理工作的3种基本方法,即知识库、知识地图和知识社区.

①基于知识库的管理.知识库是一种基于知识编码条件下建立的知识管理方法,它集知识的获取、分类、组织、存储、交流、共享于一体的智能知识处理系统.该系统能自动或通过人工方式获取针对某一组织主题的知识,并按一定的模式进行分类、编码,能够对各种结构和类型的知识进行集中或分布存储,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知识共享环境,并能动态地对其中存储的知识进行及时更新与维护.建立知识库能够将知识、经验、资源等以更容易获取的形式呈献给需要的员工.

②基于知识地图的管理.知识地图提供一种人员与专家查询系统,寻找专家就像通过查阅地图一样,通过知识地图,人们可以很快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专家,并与之联系,以获取相应的知识.隐性知识是不易进行编码的,特别是一些个人专业技能与实践积累的经验,往往只有通过亲身传教才能将之授予他人,这种知识无法用知识库加以管理,用知识地图进行管理无不视为一种良好的方法.知识地图实质是使用现代技术组织知识资源的总目录,以及知识的综合体来实现的.③基于知识社区的管理.知识社区是指企业通过促进员工自发或半自发组成的知识分享群体,以分享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为目的的一种知识管理策略.知识社区对应的是个人化策略和隐性知识的转化.

3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的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利用策略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的应用是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核心.国家教育资源库的主要应用对象是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需要获取、使用、整合和共享教育资源,使得教师作为知识工作者,却面临着知识管理问题.国家基础资源库为全国教师提供了一个开放化的平台,整合了各级各类教学资源,其推广应用实质就是教师通过这一平台对资源的获取、利用、共享和创新过程.由此可见,知识管理理论可以为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指导.

3.1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的国家教育资源库体系及其特点

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当前远程教育资源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主要表现为结构不合理、配套资源短缺、类别与形式不够丰富、适用性低以及部分资源质量较差等.因此,按照知识管理理论,对现有的资源体系进行改革,构建具有创新性的现代知识流程的管理体系就显得非常必要.基于知识流的国家教育资源库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相对优越性.所谓相对优越性,是指国家教育资源库在资源的适用性、针对性、体系结构等方面相对于现有资源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为提高资源的相对优越性,第一,在资源设计初期就要深入学校进行调研,了解一线师生的需求,做好学习需求分析,使资源开发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针对性;第二,资源并非数量越多越好,重要的是能突出重难点.若在资源建设初期就做好中小学课程的内容分析,不仅能增强资源的针对性,还能降低建设成本;第三,建立完整的资源管理体系,对各类资源进行详细准确的描述,设计明晰、快捷的检索目录和索引方式,便于教师对资源更有效的利用;第四,构建系统结构清晰的资源管理机制,鼓励一线教师参与资源建设,制作不同版本的教学资源,由上级部门严把质量关,做好监督、评审、筛选工作,并通过不同的渠道自上而下为师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2)兼容性.所谓兼容性是指现有资源与教师已有的教育价值观念、教学经验和教学需求相一致的程度.为提高资源的兼容性,一方面应从主体角度入手,组织一线教师参与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培训,提高其对资源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应从资源的角度入手,使资源与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念、教学经验和教学需求相一致,相应地提高资源被采纳的频度,扩大资源被应用的范围.

(3)便捷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不喜欢复杂和繁琐的技术手段,资源在使用和操作上越简单、快捷,其推广的速度就越快,教学效果自然就越好.如果使用操作复杂有难度,又无法及时获得技术支持就会阻碍资源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因此,为提高资源的推广速度和效果,必须降低技术门槛,应将操作的便利性作为资源应用推广过程中重点考虑的因素.

(4)便于共享.分享的目的是满足教师对资源的需求.教育资源库的分享可以通过知识管理系统平台共享给教师使用,同时也鼓励教师将自己实践中制作的课件、教学设计方案、试题等资源上传到平台上,与其他教师共享交流,以完善资源库的丰富性,学习更多的教学方法,达到更有效的教学目的.

(5)利于创新.在资源的分享与教学应用过程中,资源经由教师的脑力震荡,会产生新的想法来实现资源的二次开发——资源创新.所以在资源的实现形式上尽量做到开源化,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做适当的修改、完善、开发,以便更适合实际的教学过程.

3.2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的国家教育资源应用推广阶段及其实施策略(1)获取知识.国家教育资源库应用推广的前提是获取知识,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资源在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意义的前提下获取知识,才能有效地应用推广资源.为使学校领导和教师顺利渡过获取知识阶段,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成立宣传小组,深入教学一线,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具体实现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向学校领导和教师免费发放国家教育资源库应用宣传光盘和手册;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将教育信息化的创新理念引入学校;召开专门的资源应用宣传会议,并在各级教育单位张贴有号召力的资源宣传标语,从而为资源的有效推广营造良好氛围.总之,上级教育部门要尽可能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和推广,使一线学校领导和教师及时“获知”国家教育资源库,为资源走进学校课堂开辟道路.

(2)保存资源.随着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了长足发展,为资源应用推广获取创造了客观环境.但是也出现个别教师大量地保存资源,却在使用的时候找不到相应的资源.人的认知和记忆都有局限性,建议教师将收集到的教学资源按照学科、年级等进行分类,建立相应的文件夹,文件夹命名也应该规范,在资源库中上传资源时也能按照分类进行归类,并提供资源的简介和相应的目录索引,以便于资源的快速有效检索.

(3)共享资源.在资源管理系统中创设一个教师资源应用的共享交流平台,通过周围实际的案例教育身边的人,使教师学有对照、比有标尺,逐渐认可资源,应用资源开展教学.教学资源包括显性资源也包括隐性资源,建议构建一个专家地图和教师地图,教师在应用资源开展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疑惑,可以随时得到解答,也可以在与专家或者其他教师的交流学习中分享潜移默化的隐性知识,如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

(4)使用资源.作为资源应用主体,中小学师生在使用教育信息化资源后获得教学效益时,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一系列的实施可行的策略与方案,以辅助学校快速、高效地应用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如,建立科学规范的资源使用与管理制度;制订中小学教学资源应用培训方案;建立校际间的合作机制、资源应用的督导机制与反馈机制等.总之,要通过有效的实施策略与管理机制,为更好地利用资源创造环境、提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为学校有效地利用资源做好铺垫,使资源真正发挥有用之地.

(5)创新资源.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创新改革,只有创新才能有更好、更持续长久的发展,也可称之为二次创造.人们习惯于做任何事之前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或者说是第一次创造,然后付诸行动,即体力上的或第二次创造.对于资源库的建设发展也应当如此,在各级教育部门有效地实施了资源应用推广方案,广大教师已经决定采用资源开展教学时,建立一系列辅助性怎么写作和后续性保障机制,确保资源库的实时更新和持久生存.如:建立鼓励嘉奖机制,把资源的教学应用与教师评优、职称评定等相关联,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建立支持怎么写作体系,对体系的机构、职能、怎么写作内容等做出明确规定,使其从技术、管理、经费、培训、资源等方面为教育教学资源的应用提供全方位怎么写作;建立教研结合机制,鼓励教师开发本土资源、创新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究教学研究方法,挖掘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其成为构建资源库的主力军.总之,要通过多种渠道解决资源库持续发展创新的问题.


4结语

国家建立基础教育资源库的最终目的是要应用,而应用的关键是资源.资源就是所谓的知识,依据知识管理理论,教学实践中应做好资源的获取、共享、创新和应用推广工作.另外,在教师获取资源的基础上,还应加强资源的建设和应用研究,让一线教师参与到资源建设中来,使资源建设趋于多元化、有效化和开放化,为资源的有效利用、共享与创新提供理论指导,使资源能够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师的需要,真正走进课堂,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资源库的持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