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刍议

点赞:15843 浏览:6922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普遍存在着公共必修课的课程定位有待落实,师资力量差强人意,第二课堂建设明显滞后等问题.为此,必须提高重视程度,确保就业指导课程的必修课地位;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加强第二课堂建设.

关 键 词:高职就业指导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c)-0202-02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怎么写作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作体系.其中,就业指导课程是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使毕业生完善未来职业规划,提高就业素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加以调整和改革.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三点具体的改革建议.

1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起步时间较晚,虽然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但目前在课程定位、师资建设、第二课堂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1.1公共必修课的课程定位有待落实

从课程定位上看,高职就业指导课程属于公共必修类课程,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开设.一些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出台了专门的规范性文件.如辽宁省教育厅于2013年颁布了《高职高专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标准(试行)》,规定:“全省各高职高专院校要将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纳入学分管理,贯穿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课程体系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将被列入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范围.”该标准还要求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总学时不得少于38学时,在新生入学之初就应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其他年级适时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并可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课时和学分数.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根据一些学者的调查,目前仍然有45%的高职院校将就业指导课开设为公共选修课,有25%的高职院校将就业指导课安排为讲座形式.在学时方面,将相关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为20学时以下的高职院校占61%,30学时以下高达77%.一些高职院校虽已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在公共必修课程中列入就业指导课程,但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课程设置单一,时间安排不科学,教材质量不高,考核形式呆板等问题.


1.2师资力量差强人意

师资力量不足是制约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质量的主要障碍.有别于专业课和其他公共课,要上好就业指导课程,任课教师不仅必须熟悉本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还应更加精通心理学;不仅要培养和传授某一岗位能力,还要关注包括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等在内的职业素养的培养与训练.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职业心理测试、职业兴趣测评是十分常见的事情.此外,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教师只有把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充分调动出来,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目前许多学校往往由辅导员或其他公共课的老师兼任就业指导课程教师,有时无法胜任这个工作.在排课的时候,又安排几个班级甚至几个年级的学生上同一门课,课堂里一个老师要教几十上百名学生,即使主观上高度重视,认真备课讲课,客观上也难以兼顾,甚至会力不从心.

1.3第二课堂建设明显滞后

就业指导课程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必须在第一课堂基础上,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目前常见的第二课堂形式包括学生就业与创业社团、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大赛、求职大赛、专家讲座、职场体验活动等.通过这些比赛和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职业发展,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国内高职院校大多也会开展以上活动,但一般没有统一的规划,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是多头管理,各搞各的活动,缺乏配合协作,从而影响教育效果.

此外,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公布的《2013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2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校参与度最高的社团活动及满意度依次是社会实践及公益类、体育户外类、表演艺术类、文化艺术类、社交联谊类和学术科技类.但排名第一的社会实践及公益类社团活动的参与度也只有33%,学术科技类的参加度更是低至12%.归属于这两类的就业、创业类学生社团参与度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2推进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三点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

2.1提高重视程度,确保就业指导课程的必修课地位

各高职院校应完善校、系级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机制,及时地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将就业指导课程列入公共必修课程.职业生涯设计、职业指导和就业宣传教育应从大一新生进校时就开始,并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全过程,分阶段、分步骤、有重点地进行.在大一阶段,应使学生全面了解本专业的职业特点和就业前景,了解学业和就业的关系,了解未来所要面临的就业竞争形式,帮助学生尽早制定个人职业规划.在大二阶段,要开设就业政策、就业方法、心理辅导等系列专题讲座,帮助学生调整就业意向,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树立对未来职业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就业综合能力.到大三时,则应认真组织好毕业实习、实训,拓展就业渠道.

2.2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应兼顾专职、专和教师等三支队伍的建设,增加投入,招聘高素质和专业对口的优秀毕业研究生担任就业指导类课程的主讲教师.同时,要加大对各类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就业指导课程的专业化水平.此外,还应完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建立质量反馈系统,吸收企业行业专家参与教学质量评价,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建立科学规范、适合高职特点的就业指导课程评价体系.

同时,学校应推行就业指导全员化工程,增加全体教职员工对就业指导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构建有利于就业指导工作的氛围.

2.3加强第二课堂建设

高职院校要在建设好就业指导课程第一课堂基础上,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学校应为课程的第二课堂活动提供相应的经费、场地和设备,如职业生涯测评系统、计算机化的生涯辅导工具及职业模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图书资料室等,探索建立与本校专业特色相符合的案例集、课件集、视频资料等.学校还应当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与用人单位建立广泛稳定的联系,校企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发展规划辅导与就业创业指导的相关活动.

总之,多管齐下,全员努力,一定能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使学生受益,促进学校的就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