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制度化建设的综述

点赞:5507 浏览:2066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当前我国学术界关于网络制度化建设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制度化建设的必要性、网络的利弊以及网络的制度化建设路径等问题上.这些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然而,研究的整体质量还不高,提出的对策措施过于宏观、趋同,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关 键 词】网络;制度化

1.引言

网络作为一种随互联网发展而出现的新途径,既有过人之处,也在实践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通过科学有效的制度化建设,将网络引入制度化的轨道,从而充分发挥网络监督对廉政建设的积极作用,是网络研究的根本目的.本文对近年来学界发表的相关论文进行分析,概括总结了该方面的研究状况,以期对下一阶段的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2.对相关文章的分析

为了使研究者对网络制度化建设的研究现状有一个大体的认识,我们在中国知网选择了全部学科领域,以2008年1月1日到2012年12月31日为检索时间段,以网络并含制度化建设为主题关键字,总共搜索到37篇文献,并从发表年份、下载频次和被引频次等方面对文章进行了分析.

2.1论文发表的时间与数量统计

2008年到2010年,对网络制度化建设的研究较少,2011年,相关研究剧增,2012年又有回落.这一数量趋势表明,时政要闻对网络研究有着重要影响.不仅论文数量随着现象热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且出现峰值,但随着媒体热点的转移,次年论文数量即大幅回落.由此可见,网络的相关研究跟风现象比较严重,且由于时间较短,研究深度不够.总之,将研究长期化和体系化,将是下一阶段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2.2对网络制度化建设研究理论工具的综述

目前,学者在对网络制度化建设的研究中主要应用了以下三种理论工具:

(1)公民参与理论

公民参与,就是公民(个体公民或民间组织)通过各种渠道对国家公共政策和公共生活产生影响.公民参与最主要的领域是国家政治生活和政治决策,此外,也包括公共的文化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公民参与是实现政治的必要条件.网络监督是社会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力量,也是公民参与我国政治生活的一个便捷的途径.

(2)怎么写作型政府理论

怎么写作型政府也就是为人民怎么写作、为社会怎么写作、为公众怎么写作的政府.怎么写作型政府是由德国行政法学者厄斯特·福斯多夫首先提出来的.在我国,随着改革深入,建设怎么写作型政府已经成为我国行政改革的重要目标.网络监督对我国怎么写作型政府和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子政务的大力推行,网民互动模式的广泛推广都是怎么写作型政府的体现.

(3)责任政府理论

责任政府是一种全新的行政法理念,是政府部门在行使社会管理职能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向人民负责并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责的高度统一.行政问责制是责任政府理论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制度.

2.3对网络概念界定的综述

目前学术界对于“网络”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一些学者的论文甚至没有讨论和界定这一核心概念便直入正文,但仍有部分学者尝试对其进行定义:

惠保德指出,网络是制度结合民间智慧和网络技术的一种新型模式①;

郑州大学孙颖认为网络监督的监督主体是所有网民,监督对象是社会公共事务和所有的公共权力②;

杨蕾认为:“网络指的是借助网络等新媒体高科技平台进行败的各种实践活动,它是我国近年兴起的一种网上廉政建设方式和行为,是新时期信息化浪潮迅速推进与公体意识高度觉醒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人民群众参与政治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③”

总之,以上概念分别从网络的主体、目的、方式与对象上对其加以定义.但是,在时空方面却缺乏相关陈述.在后继研究中,可以考虑对网络所处的社会环境作进一步研究.

2.4对网络制度化建设必要性研究的综述

网络日益成为了打击腐败的重要力量和社会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但由于缺少制度规范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使网络的积极作用受到削弱.因此,学者们从以下两方面阐述了网络制度化建设的必要性.

2.4.1对网络的积极作用的综述

孙颖阐述了网络的意义:“随着网络的兴起,网络监督向人们展示了其前所未有的强大力量等网络监督的主体权回归了社会公众,大大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意识.”②

韩恒指出,我国网民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的热情不断提高,网络正逐步成为我国公众监督政府及公职人员行为的重要手段,成为败的重要载体.④

总之,在网络的积极作用方面,当前学界的研究成果可以总结为:促进参与、加强社会监督、打击政治腐败.

2.4.2对网络局限的研究的综述

目前,学者已经意识到网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局限,以下是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中的观点:

时伟提到,网络存在着侵犯他人隐私、恶意诽谤、影响司法公正等众多问题.⑤

肖榕从另一角度指出,目前网络仍存在网民言论非理性、网民言论代表性不足、网民意见权威性不够、网络管制法规不健全等问题.⑥

总之,在网络的局限性方面,当前学界的研究成果可以总结为:侵犯个人隐私并干扰司法公正、情绪化严重易受误导、言论代表性不足、监督不到位和难以查实.

2.5对网络制度化建设措施的综述

关于制度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学界目前主要观点包括:

董建新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网民参与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机关的队伍建设,构建网民参与党政干部问责的平台,拓展网民问责渠道,建立网络长效机制.⑦杜创国,刘静静提出以下特色对策,第一,立法、司法、执法机关加大职能整合力度,必须进一步强化纪检部门的决定性定位;第二,规范网络建设,保障“虚拟社区”步入法制化,纪检部门要规范网络建设;第三,建立健全腐败发现及快速反应机制.⑧

刘国军从技术角度出发认为有效对策应该如下:第一,加强网络舆论监督平台建设;第二,建立健全网络舆论收集研判机制和网络舆情分析系统;第三,建立健全网络舆论理性引导机制;第四,加快网络监督机制创新;第五,进行网络道德建设.

以上措施可以概括为:在立法方面出台保护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在行政与执法方面建立相关规则制度、事项处理规范以及配套的软硬件设施;在民众与社会方面则通过宣传教育以培养监督者的责任意识,提高整体素质,多管齐下以推行网络的制度化,提高其监督质量.不过,这些建议多为宏观建议,缺乏具体性和可操作性.故网络的进一步研究应当关注如何在实践中贯彻落实以上宏观建议.

网络制度化建设的综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网络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9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3.结论

在目前的研究中,学界普遍注意到网络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快捷高效、覆盖广泛的优势,为建设提供一个新的监督平台;另一方面也存在言论情绪化、虚检测信息泛滥、侵犯他人隐私、网络言论不具代表性等问题.因此,由政府发挥主导功能,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通过制度化建设,使网络迈上正规化、程序化、制度化的轨道,发挥其积极作用,规避其负面作用,形成政府与社会的良好互动也成为学者们的共识.

然而,目前关于网络制度化的研究仍然存在研究时间短暂、研究深度与广度不足、建议空泛等问题.因此,下一阶段的研究应当注意研究长期化和对上一阶段研究成果的体系化,并进一步探究如何在实践中运用相关理论推动网络的制度化建设.

注释:

①惠保德.网络法制化探析[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v.26;No.13203:24-27.

②孙颖.我国网络监督的功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2.

③杨蕾.论网络社会下我国建设制度创新[J].河南社会科学,2011,v.19;No.11101:44-47.

④韩恒.网络公共舆论的生成与影响机制——兼论网络的内在机理[J].河南社会科学,2011,v.19;No.11202:52-57.

⑤时伟.规范网络,创新倡廉渠道[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v.2;No.804:28-31.

⑥肖榕.公民网络言论功能研究[J].犯罪研究,2011,No.18906:20-27.

⑦董建新.网民参与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对策[J].中州学刊,2011,No.18101:21-25.

⑧杜创国,刘静静.构建网络的“制度化”机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No.8901:160-162.

5:36-38.

[5]李斌,张轶炳.论网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J].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No.37902:41-46.

[6]韩健伟.我国网络问题及政府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

[7]时伟,孙丽丽.规范网络创新倡廉渠道[J].理论月刊,2011,No.35406:107-109.

[8]朱坤.新形势下推进网络的几点思考[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v.13;No.6703:67-68.


[9]谭超.网络的制度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1.

[10]王锐.不断推进党内监督体系建设[J].当代社科视野,2011,No.38204:10-15.

[11]芦俊珠.民间网络现状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

[12]赖胜兰.网络舆论监督的困境和发展对策[D].暨南大学,2011.

[13]刘晔,杨蕾.关于建立“官民联动”网络监督新模式的探讨[J].河南社会科学,2011,v.19;No.11202:57-60.

作者简介:

张孟歌(1992—),女,辽宁沈阳人,大学本科,现就读于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聂长芳(1993—),女,河北邢台人,大学本科,现就读于吉林大学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