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社会需求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

点赞:4702 浏览:1168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该文主要以高职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学习为出发点,联系当今社会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基础操作能力的现实要求,探求一个合适的课改方案,以求能够培养真正满足社会需求的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该文以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形式研究开始,结合现今大中专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开展情况,得出课程开展的缺陷以及不足之处.同时,通过调查研究,归纳总结出社会对于计算机基础应用的行业需求,与时俱进,引导课程的开发方向.理清课改原则,完善教学制衡体系,制定考核细则,并以就业为导向,完善课程大纲,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结果,为高职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设提供理论依据.

关 键 词:高职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行业需求;改革原则;课程大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4-3316-02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各大中专院校的必修课程,该课程承担着向学生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其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任务,学生可以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构成、常用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的使用、计算机软硬件的排故和维修、常见计算机办公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等知识,从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认知和应用能力.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信息化水平的高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而作为信息化技术的典型代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水平已成为融入社会的必要条件,“电脑盲”已经代替“文盲”成为阻止人们获取知识的另一大障碍.

而另一方面,正由于认识到计算机基础知识普及的重要性,各个学校都比较重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设,除了计算机专业本身,其余专业,如机电、服装、商贸等,都开设了该课程,但问题在于如今各个专业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的开设并没有因地制宜地根据专业本身选择相应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教学,而是使用统一的教材,采用统一的教案,学生的专业特色并没有在本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得到体现.鉴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作者本人觉得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的改革有着一定的必要性.

1计算机专业就业形式严峻,时不待我

参考由中国第三方机构麦可思研究院独立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就业蓝皮书《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可以发现在2011年度法学、生物、计算机等原本热门的专业连年就业爆冷,在高职专业中,计算机专业和临床医学、法制文秘、国际金融等一起被定性为10大高失业风险型专业(以下称为红牌专业).在《报告》中可以发现,部分红牌专业是由于供大于求造成的,而部分红牌专业如计算机专业是由于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产业的要求造成的,换句话说,就是社会仍对计算机专业人才有一定的需求量,但由于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模式不到位、学生学习目的盲目等诸多问题,导致学校并不能向这些企业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

面向社会需求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计算机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在多数的高等职业学校里,所有专业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使用的都是统一的教材,日常教学也基本由计算机专业部(或计算机系)承接,授课教师对所有专业的学生学习目的和要求基本一致,这就导致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外界对他们的专业期待有着明显的差距.该文作者最近便遇到学校招生就业处在安排计算机专业学生设计PPT时,提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于文档的排版及字体等格式的设置不到位,他们认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定拥有高超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但殊不知,他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与商贸或机电的学生水平是一样的.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计算机公共基础的教学没有做到因材施教,这个材并不是简单的面向学生个体,而是整个计算机专业本身.对于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没有针对性地根据专业能力发展目标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一定的拓展也会导致之后的专业课程遇到障碍,从而为学生将来的就业蒙上一层阴霾.


2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急需改革

实现对专业本身的因材施教,开设具有专业特色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必须对现有的课程进行改革,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具体需求的计算机高职专业学生,根据本文作者对于当前社会上对此类学生基本需求的认识,以同类型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学生必须掌握的操作能力归纳如下:

1)对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2)熟悉计算机软硬件结构,能够独立地进行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及系统软件、常用工具及应用的安装与维护.

3)具备一定的网络安全知识,并能熟练使用诸如杀毒软件、防火墙软件等系统辅助软件.

4)具备一定的数据修复及还原能力,在硬盘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实施基本的补救措施.

5)熟练使用当前流行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Xp,Windows7等),并能够掌握系统常用的设置.

6)能够标准化汉字输入技法,掌握五笔输入法,并实现盲打输入,对输入速度和准确率提出一定的要求.

7)使用常用的办公软件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

8)具备日常网络化办公所需的基本技能,如收发邮件,网络文件共享传输等.

9)能够安装并操作常用办公设备,如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投影仪和传真机等设备.

3高职计算机专业基础教学改革的原则

既然提及改革,那就必须得大刀阔斧,但同时应注意遵守一定的原则,对于本课程的改革,我总结了如下几条原则.

1)实事求是: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为目的,不弄虚作检测,不应付了事.

2)讲求效果:为了达到课改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只要是有助于提高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努力都可以尝试,只要是好的建议或者批评都应该被考虑,广泛听取意见,认真研究.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进而真正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3)权利对等:尽管以往的课改均提倡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基本思想,但真正在实现的时候遇到较大的困难,特别是职业类学校的学生,学生能力的参差不齐以及课堂过程的不配合往往使教师在授课时感受颇累,转而仍然延续相对“轻松”而受教师“欢迎”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导的思想至少得实现学生及教师的权力对等,教师有评判学生的权力,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及学习效果,同样学生也应该享受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能力及教学效果的权力.这种对等的评价体系的建立使课堂在一种和谐的过程中进行,各取所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的性及可判性,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可以提高教师的课堂可认知性、可改善性.4完善教学制衡体系,制定考核细则

一个有效的教学制衡体系是建立在对考核细则进行完善的基础上的,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每个对象的评测都由他人进行,不允许出现既是球员又当裁判的情形,这样既能保证教学评测的公平性,也能保证教学评测的完整性.

5以就业为导向完善课程大纲

PARTI:计算机专业基础理论:计算机发展简史;互联网发展简史;计算机系统构成(硬件系统构成、软件系统构成);计算机周边设备(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

PARTII:计算机操作系统操作基础:计算机操作系统基础理论;常用操作系统(WINXP)的使用;基于五笔输入法的汉字录入水平训练.

PARTIII:计算机办公软件操作基础:常用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ER)基础;办公软件实用训练(WORD文字排版:广告排版、个人简历、毕业论文及信封/信件等;EXCEL电子表格:课程表、班级通讯录、考试成绩表统计、工资表统计;POWERPOINTER幻灯片:计算机发展史、最喜欢的数码设备介绍等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技术或设备介绍.)

PARTIV:职业技能拓展:网络化办公(日常电子邮件的收发(Outlook、Foxmail及126的使用);办公OA系统的使用(推荐通达OA系统));常用办公设备(打印机使用、复印机使用、扫描仪使用、投影仪使用、传真机使用);相关证书(国家计算机一级B等级考试或者江苏省计算机中级考试相关证书、微软OFFICE相关证书)

6总结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本源,一个好的课程改革方案既能使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有更好的延续性,又能充分满足社会的用人要求,如此便能更加紧密地贴合学校的学生培养目的和方向,科学地进行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可以使计算机专业在职业类学校的开设走得更远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