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不端行为中编辑责任的

点赞:3487 浏览:9783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针对目前存在的败坏了学术风气、阻碍了学术进步的学术不端行为,从学术不端行为的概念和表现形式出发,分了析其现状和产生的原因,重点从选择审稿专家、编辑的自身业务水平、学术道德等分析了编辑在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中的责任,并提出责任编辑需要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并借助审稿专家及现代的学术不端软件的功能,把好学术关,促进学术的繁荣和健康发展.

关 键 词学术不端;编辑责任;表现形式;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G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3)92-0022-03

0引言

学术不端已成为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频发的学术不端行为事件给学术界造成巨大冲击,让我们不得不停下来认真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学术失范?我们又应该如何处理这类问题?学术不端行为不仅束缚了自身发展,对社会风气和学术道德都造成了不良影响,而且阻碍学术的发展,破坏了社会公平,滋长了不良风气.近几年学术不断行为层出不绝,而且愈演愈烈,使人们对学术失去信心.科技期刊作为科学信息的载体,是交流技术、传播新知识的重要途径,作为期刊的责任编辑,其对于在抵制学术不端行为、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方面担负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本文结合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对责任编辑在这一过程中的责任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1学术不端行为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学术不端行为是指以获取经济利益和社会声誉为目的,违反和背离科学共同体所普遍遵守的行为规范和研究的行为.当前我国的学术不端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1]:1)抄袭、剽窃他人成果;2)伪造、篡改试验数据;3)随意侵占他人的科研成果;4)重复发表论文;5)学术论文质量降低,敷衍育人职责;6)学术评审和项目申报中追逐个人利益;7)过分追求名利,助长浮躁风气.

2学术不端行为现状分析及其产生的原因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生在美国几所著名大学的科研丑闻使得学术不端行为成为众矢之的.近年来,中国多所高校也相继卷入学术查重事件中.从披露这些查重事件的学术打检测网站来看,类似丑闻不一而足,关于学术不端、学术腐败、项目查重、论文抄袭等的和揭发更是不胜枚举.

2002年,就北大王铭铭抄袭事件,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说:“王铭铭抄袭事件只是冰山一角.”200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邹承鲁先生在回答电视台记者的问题——“(学术)腐败到什么样的程度?普遍到什么样的程度?有没有百分比?”时说:“我想就自然科学界而言,也许有10%.”[2]

那么,中国学术界为何会出现如此严峻的形势呢?原因如下:

1)学术评价体系不完善;

2)高校和科研机构急功近利;

3)中国学术界普遍缺失科学精神;

4)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

5)技术落后,检索功能有待加强;

6)缺乏惩罚机制;

7)“学术泡沫”的制造成本远远低于学术精品的生产成本;

8)其他原因.

3编辑在学术不端行为中肩负的责任

当前,学术不端行为全面泛滥,从一般学术论文扩散到高科技领域,从青年学生扩散到高级专家,所造成的直接或间接危害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学术道德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公民个人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的严重问题,实质上也为腐败提供了温床.

学术不端始于作者成文和编辑发表阶段,编辑部作为科技成果向外面传播的“守门人”,必须认清自己的责任,严格把关,从源头上遏制学术不端行为,从而维护学术界的权威地位和学术环境,引导广大作者、读者的学术道德思想步入正轨,提高社会研究的公信力.

“三审制”是一种编辑制度和审稿方法,主要内容为编辑初审(专家外审协助)、复审、终审,在出版社的编辑管理中得到公认.要从源头上遏制学术不端,必须严格实施编辑管理制度,使审稿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很好地履行编辑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

3.1慎重选择评审专家,客观看待评审意见

初审是“三审制”的基础,在编辑初审的过程中,为确保交送复审的稿件有较高的录用率,编辑进行稿件初步审查后会有专家外审协助.且专家审稿侧重于对论文学术质量和水平的评价,指出论文在科学和学术方面的问题并给出恰当的修改和完善意见.对于编辑部选稿,编委会决审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所聘用的审稿专家应具备以下品质:

1)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深的学术造诣,熟悉所从事学科的发展状况;

2)学风严谨,作风正派;

3)热爱学术事业,有奉献精神;

4)拥有教授和博士后等高资历,学术水平高.

可选取同一领域、不同岗位上的资深专家,工作效率高,且能按时完成审稿.评审专家选择不当,即评审专家的道德素养和对工作的严谨程度不够,会给该期刊和学术界带来严重的问题.2011年5月20日,《自动化学报》收到《电子学报》发来的“学术成果剽窃案”通报,称:“被剽窃的文章《多源遥感图像融合的数据同化算法》于2008年12月4日投稿《电子学报》,2009年7月14日《电子学报》请付炜审稿后并于2009年12月22日退稿.被退稿的文章却于2011年3月被当时的审稿人付炜以自己的名义略加改动后发表于贵刊.”并提供了经付炜审稿后退回的稿件及付炜的审稿意见表.经调查,《自动化学报》学术规范委员会认为付炜等署名发表的《多源遥感图像融合的数据同化算法》一文存在严重的抄袭剽窃行为,并给予相应处分.

因此,编辑在选择评审专家时首先应严格把关,以防交谊、面子、个人崇拜等因素影响稿件质量.其次,要客观地看待评审专家的意见.

学术不端行为中编辑责任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术不端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3.2复审过程对责编专业水平、道德意识和敬业精神的要求一个真正优秀的主编或编辑部负责人,要有加宽广的视野,应该是复合型人才,是思想家、学问家和社会活动家.从合肥工业大学教师杨敬安整篇抄袭国外两年前发表的论文来看,若编辑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或找到专业对口的审稿专家,这种情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而现在许多编辑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令人质疑,有许多抄袭、剽窃的稿件昭然若揭,偏偏就能逃过编辑的双眼,得以顺利发表.比如轰动一时的北大教授王铭铭所发表的《想像的异邦》抄袭美国人类学家哈维兰《当代人类学》一案,两书竟在同一出版社出版,编辑却熟视无睹.无怪乎有专家认为:“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有关编辑应当为自己的失职向读者公开道歉.严格的学术评审制度是学术著作出版之命脉所在.”[3]

3.3在终审过程中要把好学术道德关

终审发稿是编辑工作中最关键的一步,是出版社、杂志社保证其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作为责任编辑,应该及时收集各类信息提供给终审的负责人,对于科研成果要持客观的态度,而且要综合已有的相关信息对一篇研究成果做出评价,不能漏掉好文章,也不能既使剽窃而来的文章堂而皇之地发表.

作为把握期刊命运导向的编辑部主任,应具有以下能力:

1)具有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较强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感;

2)恪守学术规范,认真履行协调管理职能;

3)加强责任意识,明确岗位责任.

4加强编辑工作的措施分析

4.1增强责任心和原则性,提倡批评精神

责任心和原则性是编辑品格素养的重要方面,编辑增强责任心和原则性的必要性及作用体现在期刊出版的各个环节中,科学技术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也决定了科技期刊编辑责任心和原则性的重要性.编辑是学术期刊稿件的把关者,要做到对作者、读者和社会负责,因此就必须坚持自己的原则性,把关论文质量,防范学术查重.另一方面,经常提倡批评精神对责任编辑是一个很大的提高,不仅能规范实践主体的活动,也能提高编辑践行学术道德的能力和素质,同时还有利于不断加强对自身行为的检讨.在当今学术不端行为日益猖獗的情况下,编辑应当认清时代的新问题、新变化,增强责任心和原则性.

4.2大力推行学术道德教育

学术道德教育是要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的建设,从近年来的学术不端行为来看,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是非常重要和紧迫的.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道德和风气,不仅仅是高等学校健康发展的保证,也是提高科研水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对于社会对学术失信的现状也有很大帮助,有利于重树社会学术风气、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学术编辑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进行学术道德教育:

一是严于自律,欢迎社会监督.在目前我国现有国情下,对于学术不断行为人员还有一套有效的惩罚措施、各方面政策保障还没有充分落实的情况下的前提下,抵制、摒弃不良学术风气,杜绝不良学术行为的主体还是需要科研人员本人.因此,作为编辑,不仅要从自身做起,严格遵守学术规范,而且要监督其他科研人员,与学术不端行为作斗争,维护学术尊严.

二是学术不端行为对作者及专家时刻告知,起到督促作用.在编辑部日常工作中,在对所有来稿(无论来稿是否发表)审理过程中,做到及时与作者、相关专家沟通.即使发现的不确定的、疑似学术不端问题,也应与相关专家商量,并告知作者,从而逐步培养作者的学术规范意识和学术道德水平.

4.3有效利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目前,有部分数据库提供了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为全文比对数据库,对抄袭与剽窃、伪造、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可以进行快速检测,可供编辑部检测论文,并支持用户自建比对库.由于网络的发展,数据库越来越庞大,单纯依靠编辑的能力很难掌握大量的信息,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可以很好地突破编辑阅读面和记忆力的局限性.在进行初投稿件筛查时,编辑可通过电脑和网络在几千种期刊,大量文献和优秀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会议论文、重要报纸中进行快速检测.检测结果提供了句子抄袭、段落抄袭的对比结果,还可以用百分比量化抄袭程度,这样有利于编辑有重点的看论文,对这些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大大缩短时间.借助于这一系统,编辑可以省很多时间,把时间用在甄别这些重复的内容上是否创新还是抄袭,编辑也不能仅仅从重复的比率来判定论文是抄袭,有些领域的创新比较难,其一点点的突破就是很大的创新,这就需要编辑去识别.

4.4借助同行学术专家的力量

学术期刊稿件被采用,一般要过三关:初审、复审、终审.然而随着高度专业化、学科化的发展趋势,使得编辑个体无法独立完成学术稿件的鉴审,因此责任编辑需要“同盟军”,借助他人的智慧补足自身学识的欠缺,从源头上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因此,专家审稿作为“三审制”中的辅助环节,正好能够弥补责任编辑的专业领域不深,是稿件和学术质量的保证.而学术期刊采用专家审稿的目的是择优选用文稿,弥补责任编辑的专业缺陷,责任编辑依然是第一审稿人,其要对审稿的全程进行监督,这是他的责任和义务.

责任编辑和审稿专家是学术期刊审稿中的作用是各有侧重,又长短互补.有些编辑盲目依赖或架空专家,都是不可取的,是没有正确认识到专家在评审中的作用,没有正确处理好自身与审稿专家之间的关系的表现.这二者个关系既各自为战,又同舟共济.总体而言,专家审稿是责编审稿的延伸和辅助.而责任编辑始终是整个审稿过程的主导者,是协调、控制和引导整个过程的组织者,必须体现主体能动性,对于审稿专家的意见要在尊重的基础上,仔细斟酌专家的意见,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审稿结论.

4.5提高编辑自身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

职业道德规范是一种观念上的舆论与道义软约束,靠人的自觉性来发挥作用.毋庸置疑,职业道德的建设需要教育、法律、舆论监督和道德环境,但最重要的是必须加强自我修养,因为道德毕竟是自觉、自律的.编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执著的编辑意识(认真负责、严格把关);广博的知识(加深自己的文化积淀,增加自身文化内涵);强烈的人文情怀(尊重作者、客观评价).

4.6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打击力度

对于学术不端者的打击一直都是一个重点.美国对学术不端的查处最为有力,有多种惩处措施.重要的举措就是严格控制研究项目的资助,对于被指正的不端行为者,在一定年限内(从18个月到10年),不能获得资助项目.此外,其将在研究诚信办公室网站上公示,以供查询,直到处罚期.


在我国,目前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罚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惩罚措施还有待完善和加强.针对学术不端行为,要从编辑出发,编辑要明确自己的权利和责任,如果出现了学术不端行为,还要对编辑进行问责;情况严重时,还要对期刊进行处罚.

对于有学术不端行为的个人,要加大惩处力度.编辑部可以充分利用作者群进行监督,设立办公室,及时已查实的学术不端行为,在期刊上做出该论文无效的声明,并从上网的数据库中撤销.编辑部应该建立自己的作者、专家数据库,对这类作者的学术行为进行备案,在一定时期内不受理其论文,对同行业的期刊进行公示,并告知作者单位,要求单位教育处理.

5结论

总之,杜绝学术不端、调整当前的学术失衡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编辑作为防范学术不端的“守门人”,有责任肩负起净化学术环境、维护学术权威的义务,故应全力拒绝或者揪出伪造、篡改和抄袭的文章,以还学术一片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