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点赞:4424 浏览:1375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该文首先对高等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从授课内容、学生层次、授课学时、授课方式、教与学的关系、课程评价原则、课程信息反馈机制等七大方面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对于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起到指导作用.

关 键 词:高等教育、计算机基础、课程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3-3095-03

1概述

新时期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计算机基础课程成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通识必修课程.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增强,计算机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新形势下培养信息素养高的复合型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成为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热点论题,也就是对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高校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和专业需求,开设了不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制定了不同的课程内容和授课学时,《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各个高校必开设的课程,该文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目前的现状及改进的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2现状分析

2.1授课内容

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中提出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应涉及“计算机系统与平台、程序设计与算法、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信息系统开发”四个知识领域和“概念性基础、技术与方法基础、应用技能”三个层次.《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三个基础即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三大核心即网络、数据库、多媒体.目前很多高校课程体系设置中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内容设置比较随意,没有真正的从本校学生的需求角度出发,出现授课内容与学生需求不匹配的现象.

2.2学生层次

现在很多地区在初中甚至有的地区在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对《大学计算机基础》中的很多内容都有所掌握,而有些地区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开设此类课程或者开设了但是大部分时间都被其他课程占用,所以目前大一新生对该门课程内容掌握的程度参差不齐.

2.3授课学时

很多高校在非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给计算机基础课程安排的学时很少,按照《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内容涵盖的知识面很广,应该划分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等多门课程,但是很多高校压缩为一门课程且仅在一学期开设.

2.4授课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合《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该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比较强,需要学生增强动手能力,很多高校简单的从课程特点出发,将该课程的授课分成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课在大教室通过多媒体来讲授,实践课在机房开展,但是这种授课方式严格的讲理论课和上机课分开,使得理论课上的知识点不能及时的让学生实践,不能很好的消化当堂的知识.很多高校改进了将理论课和实践课分开的教学模式,该课程全部从机房实施,采用边讲边练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没有从该课程的本质特点出发,使得知识点比较零散,不能很好的系统的掌握操作.

2.5教和学的关系

目前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完全脱节的两个事情,教师不能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不能在情感上有很好的沟通,课下学生与老师就像陌生人,学生有了问题也不能积极的及时的请教老师.

2.6课程评价原则

很多高校对于该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法还是延续了传统的试卷式的测试方法,通过笔试的形式考核,不能很好的反应出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

2.7课程信息反馈机制

对于任何课程的开设应该在课程开设过程中及结束时通过各种方式来及时了解课程的开设效果,而在实际的课程开展过程中没有一个好的信息反馈机制来提高教学质量.目前高校的课堂教学信息反馈渠道主要有三种模式:教学督导员听课制度、以学生信息员为主全体学生参与的教学信息反馈制度、教学管理部门中的教学质量管理人员进行的日常教学检查制度.但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反馈机制流于形式,反应和评价滞后,不能真正的起到监督指导改进的效果.

3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几个问题,通过研究采用以下几个对策:

3.1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针对授课内容的设置,从《大学计算机基础基本要求》出发,采用1+X的模式,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分为几大部分[1]: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技术、数据库,程序设计、多媒体软件等模块.大学计算机基础最基本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基本原理、计算机软件的相关概念、Office软件的使用、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常用的应用软件的使用(比如压缩软件、备份还原软件、系统清理软件等),对于前两部分内容为概念性基础知识,后面几部分内容为应用型知识.通过最基本内容的学习,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工作过程,掌握办公软件和常用应用软件的使用,能够满足利用计算机进行日常学习的需求.现代社会对每个人利用网络的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网络能力,网络技术课程通常为单独的一门必修课程,所以网络基础的内容可以不包含在计算机基础知识中.对于程序设计、信息处理即数据库、多媒体三大块内容,需要根据不同的专业的特点及需求进行分析,如果需要单独可设一门课程的内容,就不需要包含在计算机基础知识中,如果对某部分内容只需要掌握最基本的内容,就把该模块的内容放在计算机基础知识中去介绍,不用单独开设一门课程.比如会计专业在以后工作过程中对数据库知识的需求比较多,可以单独可设一门数据库应用课程,而程序设计和多媒体的知识需要包含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

3.2分层次教学针对学生层次不齐的情况,采用分班式教学,在学生入学之初,进行学生计算机能力摸底测试,根据学生的摸底成绩进行分班,可以分为三个班:基础班、网络班、多媒体班[2].基础班的内容主要以office软件的使用为主,在第一学期开设;对于网络班和多媒体班可以在第二学期开设一门,在第三学期开设一门,使得更多的学生可以同时学习多门课的内容.

3.3改进授课模式

对于学时不够而压缩讲授内容的情况,应该从指导思想上改变高校课程体系设定人员的想法,重视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认识到在以后学生的职业发展过程中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作用.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可以将课程的更多的内容放在网络上供学生自行学习,既解决了学生学习学时不够的现象,也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3.4改进教学模式

基础课的教学为学生构筑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的讲解,为学生的后续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和计算机能力的提高打牢基础.

对于授课方式不再采用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应该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式等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地位,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确保学生的主导地位.

在计算机基础课中体现的任务驱动教学法[3],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授课模式.通过任务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能够真正的内化,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3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在于设计任务,需要遵循的原则:1)体现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2)能够和实际结合,体现教学内容的实用性;3)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任务中既体现基本知识点,同时也关注到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安排一些难度比较大的任务.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划分、整合和优化任务,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去选择任务,保证学生掌握学习的内容.


通过任务教学、项目驱动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归结为体验式教学方法,让学员体会和领悟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技术的掌握,提高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能做到的心应手,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预计好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对于比较重要的操作实践,教师利用视频软件对操作步骤进行录制,将视频放置于网络上供学生进行

3.5注重教和学的关系

及时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学生对内容的接受程度,内容难易要适度,避免学生因内容的困难产生对课程的反感心理.教师要对授课内容仔细斟酌,不要总觉得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难度越大内容越多越好,应该因材施教,否则就会因为内容多或深让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导致教师讲得累、学生学得累,教学效果还不好.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很好掌握当堂课的内容.

情感上与学生进行沟通,要用爱心去对待每一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有亲和力,要与学生建立一种教生平等与友好的互相尊重的关系,做一名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教师.通过实际调查,和学生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结合知识传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也会大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师教授知识时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科学的思考方法比简单的传授知识更为重要,要教会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的思维意识,从而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计算机基础知识涵盖的内容特别零散、面比较广,不应该很机械的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能力.比如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应该多加练习,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积极思考,总结经验,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

对于学生层次不同的问题,在准备练习题目时应该分多个层次,比如基础题目、提高题目.重点辅导基础差、自控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避免部分学生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

同样采用网络课程的方法也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和学的矛盾,在网络课程中设置答疑模块,学生课下有了问题可以及时的通过网络寻求老师的解答.或者是每周或每隔几周设定好答疑地点和答疑时间,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集中答疑.

3.6改进评价方式

对于评价考核原则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笔试和上机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自主研发在线考试系统或者引进已经成熟的在线考试系统.

3.7教学反馈的多模式化

对于课程教学中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可以在现有的信息反馈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多模式融合,保证教学反馈信息的真实性、合理性.教学督导专家应该对本学科的教师进行指导,能够帮助授课教师更好的确定授课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其次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关注授课教员的教学理念是否先进,教学设计、组织及教学方法手段是否合理,提出更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对于教学督导管理部门要在整个的信息反馈机制中起协调和统筹安排的作用[4],对于教学督导专家提出的具有的普遍适用性的意见以通知公告的形式或教学讲评的形式告知全校教员.

4结束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正确的选择授课内容以及采用适合的授课方式和手段等直接影响授课质量和效果,对其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