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中专计算机课程教学探析

点赞:29374 浏览:13273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通过提高职业中专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入手,提出了中专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包括:充分了解学情,分层分类开展教学;贴近发展需要,结合专业开展教学;加强实习实践,融入实践开展教学.

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中专计算机课程教学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计算机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5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关 键 词:就业能力;提升;中专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20-0000-02

职业中专教育是一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随着社会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大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尤其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经济开始快速转型,原有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纷纷转型升级,技术含量逐渐提高、生产规模的扩大,因此在专业上有一技之长的职业中专毕业生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用工的首选,为此国家政策也开始大力扶持,进一步推动了职业中专教育的发展[1].虽然社会各界给予了职业中专很大的重视,但是从目前的就业情况来看,并不十分乐观,尤其在于高职学生的竞争中,明显的缺乏竞争力,因此提高职业中专学生的综合素质迫在眉睫.计算机课程作为发展职业中专学生综合素质构成的重要途径,担负着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的作用.但长期以来,职业中专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并没有真正按照计算机前沿性、发展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内涵来开展教学,单纯以提高学生成绩,让学生过各种级别考试成了计算机课程的教学重点.本文拟通过提高职业中专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入手,探讨计算机课程的高效教学,旨在使计算机课程更好的怎么写作于职业中专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


1充分了解学情,分层分类开展教学

就业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学生自身具有相应的知识和稳定的心理素质.职业中专的学生学情比较复杂,这已经成为不争的现实.即使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也很大,有的可能是真正愿意来上中专,有的则可能是被迫,每个学生的追求也不同[2].因此,我们必须要开展差异性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最高的效率.实际上,我们在以往的很多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没有注意到这些,而一味的追求有教无类,希望通过后天的管理,让学生们达到同样的进步.显然这是不现实的,而且注定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的开展分层分类教学.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获得与之能力最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同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获得相应的成功,教师再加上恰当的应用赏识教育,必然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并逐渐的形成稳定的心理素质.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来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贴近发展需要,结合专业开展教学

时代在发展,生产力在不断提高,企业也必然会随之在管理理念、技术特点、设备管理等都在变化,即使是同一个岗位,对于工作人员的需求也会随着时代变化、企业发展而变化.另外,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公共课,几乎所有专业都要学习该课程[3].但是专业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学生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也不同,教师肯定不能一本教案讲到“天黑”,不分专业、不分时代的“闭门讲课”.这样不仅效率不会高,而且学生所学到的东西实用性差,在就业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因此,教师需要充分考察需求,结合不同的专业情况开展教学.首先,学校可以聘请各地企业中从事与计算机相关工作的人员来校讲学,另外,教师也需要更多的进入企业去“蹲点”,了解企业现在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机知识,应该怎么培养才能贴近企业需求.再有,教师还需要根据专业,比如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学生,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更好的使用计算机处理相关影响图片,包括一些图片处理软件等都要着重学习;医学美容专业则要更多从审美角度,学习计算机制图,色彩搭配等方面的知识.

3加强实习实践,融入实践开展教学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显然,我们在课堂上在真实的情景模拟,也只能是“模拟”,毕竟还不是真实的,而学生最终走向社会接触到的则是真实存在的工作环境.因此,我们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除了强调学习其严密的理论之外,还要注意突出情景的运用,那就是通过社会实践来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场景,这对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具体来说,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各学校也应该为此提供相应的平台.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们的课余时间,让学生们深入到合作企业之中去,直接观看、观摩计算机在企业运营中的使用.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该让学生开展顶岗实习,真正让学生在一线接触到计算机的使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了解到计算机有什么用处,自己哪里有短处,才能有的放矢的再去学习,这样知识在理论到实践,实践又返回理论的不断相互印证中才能印象深刻[4].

4设置专业化课程,注重教学内容动态化

对于职业中专院校来说,计算机教学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作为公共基础课层面上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二是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计算机教学.如果说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能力、素质方面起到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那么专业课中的计算机教学则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本专业领域中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这就要求在课程设置上既要考虑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根据各专业应具备的计算机知识增加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学习环节.

1)课程设置专业化.对职业中专的学生而言,计算机教学一定要和本专业特色、需求相结合,因为职业中专的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目的不是研究计算机本身,而是将计算机作为工具应用于未来的职业.各个专业对信息技术知识的需求是不同的,每个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所以在确保学生基础的计算机能力后,开设和专业需求、学生兴趣需求密切相关的专业计算机课程尤为必要.对于专业要求而言,计算机基础知识是无法满足专业需求的.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在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应用,不同专业往往使用不同的应用软件.因此,非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专业化.

2)教学内容动态性.计算机知识作为当今知识体系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更新速度非常快.目前计算机教材内容严重落后于计算机实际发展水平,课程内容老化,所以课程体系及课程教材要及时更新.应在学校的专业教学期间,逐步引进与所学各专业相关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使学生了解在本行业中计算机的应用和管理,熟悉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并选择有一定深度的、在以后的工作中仍有实用价值的教材.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随着企业对计算机技术要求的提高,职业中专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提高,而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提高又要依赖于计算机课程的高效改革.因此,各职业中专计算机任课教师仍然需要进一步了解社会需求,了解学生的情况,充分整合社会需求与学生具体情况,在教学中不断的摸索,只有这样才能总结出一套适合于各学校实际情况的高效计算机教学模式,并且最终使职业中专学生的就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