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若干问题的

点赞:6634 浏览:2123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从当前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入手,分析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专业设置特色不鲜明、专业课程教学缺乏创新、专业教育不够实用、工学结合不够深入、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 键 词: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工学结合;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12(2012)14-0185-01

一、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设置特色不鲜明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内容是“以职业形式存在的、从事实践活动的技术人员的专业劳动”,是产生于职业劳动时间的技术人员的职业知识和技能,是以技术人员的专业劳动为导向的.但是目前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多是“短、”“平”、“快”的专业,很多高职院校往往根据市场的短期需求设置专业,社会当前需要什么样的职业岗位,学校就办什么样的专业,等人才培养周期结束后,随着市场需求和经济技术的变化、发展,原来供不应求的专业可能转为供大于求.

(二)专业课程教学缺乏创新

“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方法仍大量存在.虽然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大力提倡“工学结合”,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难免存在“工”和“学”相分离的情况,授课时过于理论化,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实践课时又因理论课程没有完全掌握、消化而使实践效果大打折扣.如此以来,在教学中很难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也都很难实现.

(三)专业教育不够实用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一味追求面面俱到,致使学生学得多而杂,难以消化,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在教材的使用上也过于落后,如计算机等更新换代比较快的课程,教材却一成不变,早就落后于时代了,缺乏实用性.

(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够深入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多年实践总结的基本经验和办学模式,但就目前而言,较多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程度都停留在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上.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对学生而言,往往造成学生理论与技能的比重失衡,学生常常是拥有几个证书,却不知道如何处理工作.”[1]这就使得校企合作成为“一头热、一头冷”的尴尬局面和“浅层次、表面化、油水不溶”的“两层皮”现象.

(五)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和“职业性”特征,对师资有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但是就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来看,存在学科结构不合理,知识技能失衡;知识结构老化,更新不足等问题,不利于高职院校的发展.


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第一,优化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综合素质.第二,要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在补充教师数量的同时,要立足长远,使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更加趋于合理,促进教师队伍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第三,要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包括传播知识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准确表达和慎密思考的能力、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的能力、独立完成教研任务的能力,以及细致、全面观察和了解学生的能力.第四,要提高教师的自学能力.“双师型”教师不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和知识权威的代表.这就需要教师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意识;二是在将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付诸行动时;三是使得教师能够‘理智地复现自己、筹划未来的自我、控制今日的行为,使得‘已有的发展水平影响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使得‘未来发展目标支配今日的行为’.”[2]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若干问题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二)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首先,高职院校要以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为目标,积极寻求合作项目,扩大合作空间.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本着“真环境、真需求、真项目、真实践、真能力”原则,组织实践教学,课程改革可以从企业获得真实而又鲜活的项目.再次,学校教师可企业生产经营产品项目经理,企业技能人员可学校实践课程的实训教师.最后,要把企业的用人考核体系及培训模式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教学体系融为一体.

(三)以职业能力为导向重构专业特色和课程体系,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1.有机整合专业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就是在现有相对成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深入行业和企业调研,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认真分析,以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为目标,重新组合、定位人才培养方案所涉及到的诸多因素,使之服从、怎么写作于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由此形成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2.一方面要调整学生学习理论课程和进行实习、实训的时间比例,加强实践教学,实现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一体化.按照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及要求组织教学内容,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完成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以真实(或仿真)的工作场景开展教学活动,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企业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紧密结合,实现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密切对接,学生每完成一项工作任务,也即完成了一项学习任务,体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1]

二是建立和完善由通识教育课程、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必修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技能训练课程构成的全新的课程体系.把专业技能训练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改变以往教师理论传授与学生实习、实训相分离的做法,注重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让学生在真是的工作环境中得到综合性的专业技能训练,在参与生产实践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同步发展,提高了教学效率,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4]

(四)教材要定位科学,贴近现实.首先,教材中的案例最好是本土化的,一定要贴近现实,有时代感,让学生学习时感觉真实可信,容易理解和理论联系实际.其次,高职教材的内容必须与生产实际和就业市场紧密相连,尤其是专业实训教材在内容上要衔接和对照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学习理论课程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尽快掌握实践技能.再次,教材要融入与国家职业技能证书相关的知识.制定教学评价标准

为了更好地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必须制定一整套科学、全面的教学评价标准.该评价标准要覆盖课堂教学、实训教学、顶岗实习和订单培养全过程,由自我评价和校外评价两部分组成.自我评价包括听课制度、督导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和教师自评、互评制度等;校外评价包括评估机构的测评、对顶岗实习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和毕业生质量跟踪信息测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