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角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点赞:6312 浏览:2080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积极心理学是上世纪末兴起了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主张对人类自身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倡导心理学的研究不只是关注“心理问题”,还应该关注“人的积极力量”.中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心理健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认识、关注、加强的发展过程.因此为了进一步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在传统心理学基础上注入更多的积极心理学理念,进而更好地培养中学生的积极品质,更好地面对人生困难.

关 键 词积极心理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844文献标识码:A

FromPositivePsychologyPerspectiveonMiddleSchoolStudents'MentalHealthEducation

AbstractPositivepsychologyistheriseofanewareaofpsychologicalresearchintheendofthelastcentury.Advocatestostudythepositivequalitiesofhumanbeings,advocatethestudyofpsychologyisnotonlyconcernedaboutthe"psychologicalproblem",shouldbeconcernedabout"positiveforce".Middleschoolstudentsinacriticalperiodofthedevelopmentoflife,mentalhealtheducationisvital.Mentalhealtheducationisawayofrecognize,concern,strengthenthedevelopmentprocess.Therefore,inordertofurtherimprovethestudents'psychologicalhealtheducation,shouldinjectmoretraditionalpsychologybasedontheconceptofpositivepsychology,whichservestocultivatethepositivequalityofthemiddleschoolstudentstobetterfacelifedifficulties.

Keywordspositivepsychology;middleschoolstudents;mentalhealtheducation

中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在青春期的风暴中,受到家庭、学校、社会和教育观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对外部压力和变化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导致多重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认识、关注、加强的发展历程,现在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预防和矫正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上,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发展,积极心理学重新对心理学作了新的诠释,其产生给传统心理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积极心理学从研究人的自身的积极因素入手,激发个体的潜在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从而获得美好生活的理论取向.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也给我们当前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启发和借鉴.

1积极心理学理念

上世纪末,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塞利格曼(seligman)发起了积极心理学运动,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只是关注人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还应该对加强人自身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的研究.积极心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主题:一是积极情绪体验.包括个体对过去的生活满意度、对现在的主观幸福感和对将来生活的乐观、希望等;二是积极人格特质.包括爱的能力、智慧、审美体验、智慧灵性等,以及探讨这些特质的形成过程的研究;三是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探讨怎样建立有利于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的积极组织系统.主要研究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组织系统.

2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2.1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在传统的心理学模式的提倡下,过去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以解决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为重点.即使面向全体学生普及更多的也只是有关挫折、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的预防治疗方面的知识.这样的目标导致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群体只是少数突出心理问题的学生,从而忽视了大多数的学生.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有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主张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人格和促使积极人格发展的积极的制度和团体.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只是关注心理问题的解决不能真正发挥中学生的潜能.所以我们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中得到启发,转变传统观念,将培养积极的教师和学生作为新的目标.

2.2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积极心理学强调人性中能够抵抗障碍的动机、潜能和能力.通过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关注人的积极情绪体验,以此来培养一个积极幸福的人,这为我们开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拓了新的视野.

2.2.1培养学生积极品质

积极心理学通过元分析研究,并结合心理学、人类学、宗教、哲学等各方面的成果,总结出六大类24种积极人格(如感恩、宽恕、希望、乐观、幽默、忠诚、爱学习、诚实等),并认为这些积极人格是人类共同的,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不仅仅是行为过程,还是一种心理体验过程.积极情绪扩建理论认为积极的情绪体验给人带来感官愉悦和心理享受,能够扩建个体即时的思想或行为资源来帮助个体建立持久的个体发展资源.正如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BarbaraFredrickson)说过,积极情绪能让我们像花儿一样“开放”,我们能够全身心地欣赏周围的美好,看到更多、想到更多、创造更多,和我们周围的人更和谐、更亲密.通过对学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培养和关注,最终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积极人格,进而影响其面对困难的人生态度.2.2.2构建教师的积极力量

长期以来,我们关注的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忽视了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我们常把教师比喻为蜡烛,照亮了别人,牺牲了自己.其实教师的心理健康更为值得关注,应该让积极因素注入到老师的心理健康中去,让教师树立积极的人性观、心理健康观等观念,挖掘自身潜在的优势和美德,进而让每一位老师都能体验到积极情绪,拥有自身的积极力量.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和保障.

2.2.3构创建积极的和会组织系统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加强个体积极体验和培养积极人格,还有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是积极的社会制度.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社会系统(如:积极的制度,积极生活环境,积极的家庭关系等)是构建积极品质的支持力量,人的积极心理品质是在其所处的环境中形成体现的.所以我们的心理健康的教育要渗透到学校的各个工作方面中去,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要整合家庭、社区等多个维度,进而形成一个的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系统.以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各自具有的情感和资源优势,从而更大限度地挖掘中学生自身的积极力量和潜能.

2.3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和途径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以个体心理咨询和讲授心理健康辅导课程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这样的途径未免过于单一,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应该是多元的、立体的、全方位的教育.

首先在组织上应该建设一支以专职心理教师为引领,以班主任为骨干,以全体教师为主力军,以学校家庭社区为主要后援,以校长为指挥监督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团队.

其次在途径上面向全体学生应该以积极心理健康课为主导,学科教学渗透为主要阵地,家庭学校社区为后援.积极心理健康课进行较系统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学生可以利用心理情景剧、野外拓展、心理团体辅导等方式进行;学科渗透是指在学科教程中渗透积极心理健康元素.学科教师在增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同时,结合教学学科特点和优势,针对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而学校家庭社区整合资源,则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如开展亲子团体辅导活动,心理文化月(周),课外社团活动、社会义务劳动等活动紧密结合,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成长氛围.

3结语

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为我们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念,有助于改变传统意义上心理健康教育仅仅只是解决心理问题、治疗心理疾病的认识,但是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体系目前为止尚不够完善,实践应用也不够深入,但只要我们不懈努力,相信积极心理学能够更好地应用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去,能够更好地为我们怎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