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改革

点赞:4279 浏览:1085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与改革是当前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以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为例,介绍了该专业课程体系及在办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一些课程改革,并且取得良好效果,以期为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 键 词农业机械应用技术;课程体系;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S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2)23-0333-02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院校越来越开始重视专业技术课程的教育,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越来越看重个人的技能,对学历的要求已不如往年那样高,具有过硬的个人技能、优秀的个人素质的人才是发展现代社会亟需的[1].因此,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要随之改变,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能够掌握机械画图、农业机械的基本构造和原理、基本农业机械的操作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可以从事农机的操作、维修和售后等方面的工作.

1课程体系

1.1立足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调研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面向的行业企业和分析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了该专业学生从事相应工作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即应具备一定的自然和人文科学知识及适度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具备熟练的农机操作与维修等专业能力;具备协调沟通和独立解决问题等社会能力;具备辩证思维、系统思考的方法能力;具备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的职业素质[1].具体的岗位能力分析,以农机使用与维修岗位为例见表1所示.

1.2构建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新型课程体系

在充分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将岗位能力细分到相应课程,构建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新型课程体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由文化课、专业课、拓展课三大模块组成,其中专业课程又分为专业基础课、项目课程、综合实践3种类型[2].该专业具体课程体系结构设置如表2所示.

专业基础课程、项目课程、综合实践教学目标分别对应识图绘图(AUTOCAD)技能、农业机械使用、维护、检修、管理、车、钳工技能、维修电工等技能.此种从农业机械应用技术工作岗位需求出发,将岗位技能融于课程教学所设置的新型课程体系与传统的课程体系有着本质的区别.新型的课程体系是根据岗位需求设置课程,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而非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

实践证明,通过构建新型的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定位准确,培养目标明确,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机专业毕业生不仅掌握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技能的同时还掌握农业机械应用管理、销售等基本常识,能满足农业机械使用、维护、生产管理等岗位的需要,增加学生的就业筹码,使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培养毕业生与企业岗位需求更接近.

2课程改革

在充分进行职业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为更好地适应当前当前工作岗位及具体的职业环境的需要,从而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注重专业课程内容的组织和改革,在核心专业课程的实施上打破传统的学校封闭式教学形式,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资源,争取更好地实现课程与工作岗位的对接.

2.1实施项目式教学

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专业课程以任务完成为核心采用项目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是指在打破原有学科课程界限的基础上,将专业课程中所涉及的专业技能以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的形式交给学生,由他们按照企业实际工作的完成程序,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完成任务为核心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成形式.在教学中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改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农业机械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0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传统教学主要强调知识掌握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在项目式教学中以任务完成为核心知识与技能间的放射性的演绎关系.通过“任务驱动”法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帮助,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能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例如: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轴类零件工艺规程的编写学习中,以典型零件小轴,通过识读(熟悉制定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方法)—剖析(能够对已制定好的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指出错误)—模仿(能够模仿零件工艺规程的编制)—改进(能够对工艺规程进行完善)—设计(能够独立完成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的流程“边讲边练”,把学和用有机统一起来.在此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培养了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的自学能力,而且通过任务的完成使学生获得满足感、成就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逐步形成良性循环.而且通过任务驱动可以把知识和企业中的工艺岗位结合起来,实现课程与岗位的对接.

2.2积极实施课程综合化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改革的原则:“实际、实用、实践”,教学内容必须做到实用性、针对性.

现代科学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是学科之间的知识和技术相渗透、相交融.而且随着科技进步、农机行业界面的破裂以及行业互相渗透与综合.从职业岗位共同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看,几乎覆盖了车辆、农机、机械专业的多门基础课.这些传统的机械类基础课程有近10门,因此必须精简课程的门类,把一些相关的课程有机地综合[3].

如机械技术基础这门课就是把传统的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工程力学、机械基础、液压与气动等5门基础学科综合而形成的.电工技术是将原来的电工类专业的电工基础、电机与变压器、安全用电等学科综合合并而成的.

2.3加强实践教学,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根据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专业教学中突出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目前该专业学生实践课时超过整个培养计划总学时的1/2,实践教学在核心专业课程中的地位更为突出,在部分课程教学中实践教学还与考证相结合.教学中,还鼓励教师将课堂引到车间、工厂,积极引导教师将教学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倡导职业教育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从而让学生真正能多动手,多实践,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要在教学中多总结,多吸收,多实践,逐步摸索出符合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教学的方法和理论.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职业岗位要求,对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分解,将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逐项分解到实践性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并明确每一环节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探索专业课程周教学模式,在专业课教学中,对于系统性、连续性很强的内容,用整周的时间学习一门课或一部分内容.学生一方面进行理论学习,另一方面进行技能训练,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2.4模拟企业环境

由于学生毕业后要面向社会,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在校内模拟企业环境,建立企业类似的生产、加工生产线,让学生能够熟悉企业的运作模式、了解企业的工作环境、掌握农业机械的使用方法等,使其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企业工作[4].在发动机实训室里,完全按照企业模式的站、工位等进行发动机拆卸、装配、检测与运行调试的实践教学,学生以员工的角色进入实训室,接受企业式的管理,让学生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提前进入状态.

2.5改革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与行业职业资格考试接轨

考试方式要随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而改变,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使之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相吻合.一方面改变以往的只由期末考试分数为主导的考核方式,变成实践考核成绩与理论考试成绩各占50%,其中实践考核成绩由平时的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环节按照一定的比例形成.这样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学生在学习中也要求认真参与实践实训,积极动手,全面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建立专业课程的考试题库,考试命题从题库中随机抽取,改变以往考试命题的随意性、侥幸性;最后课程考试的难易程度、考试标准参照行业职业资格考试的标准进行[2,4].

3结语

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是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特色专业,该校史悠久,有深厚的办学底蕴.在办学过程中紧跟着时代的思路,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正确的把握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在课程的设置和课程内容改革中及时反映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和新成果.然而在专业取得有效成果的同时,在如何建立课程改革的规范性、如何通过加大科研力度深入课程改革等问题上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索[5-7].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J].铜陵学院学报,2008,7(5):118-119.

[5]汪高法.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考核课程的教学整合新论[J].职业教育研究,2009(8):147-148.

[6]何秋梅,何良胜.以能力为本位构建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群[J].职业技术教育,2010(17):19-21.

[7]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职教研究,2011(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