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赏识教育”在对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实际应用

点赞:7755 浏览:2018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自主学习是更为高级的学习方式,也是学习未来发展的方向,对孩子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新时代教师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赏识教育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会使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效率的提高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对从事多年的低年级数学教学工作的总结分析,可以看到此种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时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关 键 词】赏识教育;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效率

一、对于赏识教育的认识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刚刚上学三个月的孩子,却被老师勒令退学,理由是这个孩子经常喜欢问一些怪问题,因此被老师定义成“低能儿”.孩子问自己的妈妈“我真的是个低能儿吗?”妈妈的回答是:“不,你比谁都聪明,将来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从此妈妈开始亲自教这个孩子读书,在妈妈的不断鼓励中孩子一天天的成长起来,自始至终他一直都坚信妈妈的话——我是个聪明的孩子,这个孩子的名字叫托马斯.爱迪生——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

可以说是妈妈的鼓励给了爱迪生自信的力量,这是最成功的赏识教育案例之一.

美国精神分析理论家埃里克森认为:低年级学生(6~12岁)进入社会开始意识到社会提出的任务,教育发展任务是使其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自身能力的实现.实践证明赏识教育既对孩子的鼓励是使其获得勤奋感和克服自卑感行之有效的方法[1].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将如何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归纳成五个方面[2]:

1、让孩子能够看到和体验到自己的成就;

2、不以成绩分数论英雄,要让孩子们知道道德比分数更重要;

3、能够和孩子们一起分担失败的痛苦,体验成功的快乐,能够真心的做到与孩子的“互动”;

4、能够欣赏每个人“独一无二”的个性;

5、让孩子懂得容忍,为每个孩子树立自己的尊严.

赏识教育是现在比较热门的教育理论,特别是在提倡“个性教育”的今天,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对于每一位中国教师甚至是家长都具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平心而论对孩子个性的压制和对孩子尊严的践踏不正是多年来教育界所存在的“通病”吗?而在极端功利化的今天如何能做的不以分数论英雄,如何让孩子们懂得道德的价值不正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吗?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喊喊口号那样简单,让我们先从头做起,先学会去“欣赏”每一个孩子吧!并且让他也能够“欣赏”自己,告诉自己“我能行”!

二、关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问题

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及发展自身主体性的过程.与自主学习相对的是他主学习,而与被动性、依赖性和“齐步走”的他主学习相比,主动性、依赖性和“异步走”是自主学习的三个重要特点[3].无疑自主学习是更为高级的学习方式,而对孩子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新时代教师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我教育(自主学习)是学校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教育的技巧,恰恰就在于善于激发这种力量,使它活跃起来,并在日后引导它.他的这种思想可以说是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高度概况,而对于如何把握对这种能力的培养苏氏还有一句经典的论述:“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苏氏把这看作是教育技巧的核心,而这种观点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一些观点不谋而合,所谓“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大概追求的就是这种境界.

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去构建知识体系,而不是复制知识.特别是在今天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知识浩如烟海的互联网,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是“无知的”、平等的,所以每一位教师也应该学会转变角色,从一个照本宣科的“传经者”转变成一名指点迷津的“引渡人”.

三、赏识教育对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

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我们的目的,而赏识教育是实现这个目的的有效方法.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学生课堂学习动机由三个方面的驱动力构成:认知驱动力、自我提高驱动力和附属驱动力.

认知驱动力是指学生的求知,自我提高驱动力是因自己的胜任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求,附属驱动力是指人们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一种需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第二种驱动力明显要弱.求知是人的天性,特别是对于孩子,但是在很多东西都已经程式化的今天,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求知的道路充满了很多他们不想要的东西(比如作业、考试),而这些东西给他们带来的烦感甚至超过了求知的,从而使第一种驱动力也变得弱下来,在这种情况下第三种驱动力显得尤为重要,而这种驱动力的获得可以更为直接、便捷.

关于“赏识教育”在对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自主学习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苏霍姆林斯基对于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技巧大致归纳为四条:

1、鼓励孩子多思考,不要死背;

2、循循善诱;

3、适时鼓励;

4、在大自然中上课.

这其中的第三条便是应用赏识教育的方法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善于因势利导,进行积极的鼓励,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应用于具体教学实践中的成果总结

“学以致用”是每一位学习者应抱有的学习态度,通过上面对赏识教育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理论上赏识教育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产生的积极因素是显而易见的,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该种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效果又是如何呢?

1、个例分析

笔者是一名有着近20年工作经验的小学数学教师,下面是对于该问题在实践中的一些实践心得.记得在数年前自己曾经在某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国外的一名教授给自己的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题目是:给每个人一块气压高度表和一块秒表,让学生们自己想办法去得出对面那栋50层楼的实际高度.学生们的方法五花八门,但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用气压高度测量,另一种是用秒表测量落地时间再通过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得出.只有一个同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直接去请那栋楼的管理人员帮忙查出该楼的实际高度,而把秒表和高度计作为报酬送给了人家.如果这事发生在中国,十有这个学生会被以“捣乱份子”的罪名轰出去,但最后这名学生得了这次测验的最高分.这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的倒不是该名学生的别出心裁,而是该教授的容人之量,最高分的评定是教授对学生“求异”的最好鼓励,而这份心意也必定会影响该名学生今后的人生之路,虽然他的答案即使放到现在来看也是太过“无厘头”,但现实生活中作为教师,我们培养的不仅仅是未来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从这以后我开始试图去赏识我的每一个学生,并去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10年前我曾教过一名学生,叫王宇(化名),是一个很调皮捣蛋的小男孩,学习成绩非常一般,几乎在所有老师的眼里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差等生.有一次数学课我给孩子们出了数学神童高斯小时候曾解过的那道著名的数学题:从1加到100等于多少?当时只是为了活跃一下孩子们的思路,并不指望有谁能把它真正解出来,毕竟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说这题太难了,高斯可不是随随便便哪都有的.结果不出我所料,除了两个知道高斯故事的同学用高斯同样的方法做出来之外,其他人对此一筹莫展,这其中也包括王宇.后来公布答案后,大家如梦方醒并对高斯佩服不以,只有王宇皱着眉头说道:“我有比高斯更好的方法,把100拆成2个50,然后用1+99,2+98等50+50,总共50组100,最后多出1个50,结果就是5050.”可是当时其他同学对此的反应是:这种方法并不比高斯的简便,而且这个差等生还敢挑战大数学家高斯,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我当时非常欣赏他的这种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而且还能很快理解高斯算法的精髓并灵活运用了刚刚学会不久的“凑整法”,因此便当众表扬了他.去年春节已经是某重点大学计算机系学生的王宇来我家看我,在与我的交谈中他提到了多年前的那件事,他说那是他上学以来第一次听到老师的夸奖,在那以前上学对他来说不知道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可从那以后他对学校的看法变了,临走时他对我说:“老师,我一辈子都感谢你!”此时我不仅想起电影《女人香》中埃尔.帕西诺饰演的那位盲人军官在贝尔中学那段演讲,“试着去爱他(孩子),保护他,总有一天你会为你当初的决定感到骄傲.”

2、对于所教授课程特点的思考

数学是一种工具,是一种将自然、社会运动现象法则化、简约化的工具.数学学习的最重要成果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是为人所用的,也是训练人的思维的工具(逻辑性、抽象性、高度概况性).数学教育的任务当然也是教人掌握这一工具和利用这一工具[4].而现在由于教育竞争的压力,由于应试教育的扭曲,数学教育变得“僵硬化”,反而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数学的工具.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做题,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当他们刚刚打开那扇求知的大门便一下子陷入这片泥潭之中,作为“引渡人”的我们,在这片茫茫学海之中,如何能为孩子们驾起一叶通向彼岸的小舟呢?在这个时候我觉得千万不要吝惜自己的夸赞和鼓励,因为这来自孩子背后的掌声也许是他们唯一的“救命稻草”,请相信鼓励的力量,它是能创造奇迹的.

在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深造过程中,我读到了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的一个故事.他给学生出了一道题目:7+7+7+7+7+7+3等于?他原本希望学生用7×6+3的方法,可有一个学生却用了7×7-4的方法.赞可夫非常激动,他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孩子,原因不仅仅是他独辟蹊径,更重要的这个孩子认识了数学的本质,他看到了一个本不存在的7,这一刻他真正成为了数学的主人.由这个故事我不仅想起数年前的王宇,他又何尝不是看到了两个本不存在的50!只是当时由于我的水平有限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天下没有不称职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试着去发现身边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并加以鼓励,这是每一位“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责,我以为身为一名教师应当怀着“朝圣”般的心情去对待自己的事业,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未来的主人翁”,是我们的希望和未来.

3、从实践教学中总结的赏识教育法

如何将赏识教育应用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上来,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特别是最近5年),在苏霍姆林斯基五条的基础之上再结合低年级中国孩子的特点又总结出以下几条实际教学经验:

(1)对待所有孩子一视同仁,没有优等生和差等生之分,只有善于学习和不善于学习的孩子,或是某一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和没特长的学生.

(2)尽可能的多表扬和鼓励孩子,如果批评只对事而不对人,不轻易对孩子下定义和评语.

(3)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人格,去倾听每一个孩子的意见,不管在自己看来是多么的荒诞,跟孩子平等对话,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在倾听他们的心声,他们的意见也能够得到重视,老师是他们的朋友,是可以交流的.

(4)尽可能的弱化成绩分数的横向对比,特别是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让他们把以前的自己作为比对目标,让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在不断进步,不断的超越以前的自我,从而树立自信心.

(5)教学上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集体活动、互动教学和游戏在不经意间为孩子们树立道德的标尺,让他们去切身体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6)尽可能的在课堂上使孩子们掌握所学的东西,而课后作业的作用仅仅是加深印象,不能作为主要的学习手段.作业量的大小取决于课堂上孩子们的掌握程度,如果已完全掌握,那就不留作业,鼓励孩子们去多多阅读课外读物,多出一些趣味思考题,带领孩子们一起去寻找答案,让他们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毕竟这才是学习的第一动力.

4、赏识教育法对激励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作用的统计分析

采取此种方法后最明显的反应是孩子们比以往愿意上数学课了.本来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科学,如果套用程式化教学那么往往会成为一门最为枯燥无味的课.2年前在我接手新的班级时曾经在孩子们中间进行了一次小范围的抽样调查,调查问题是:你最讨厌的课程和最喜欢的课程,调查结果是:样品15人,认为最讨厌的课是数学的有9人,认为最喜欢的课是数学的仅1人;统计结果显示:不受欢迎程度为60%,受欢迎程度不到6.7%.

在上学期我又做了同样的一次抽样问卷调查:样品18人,最讨厌2人,最喜欢6人,不受欢迎度11.1%,受欢迎度33.3%.这个结果与5年前相比:不受欢迎度下降了48.9个百分点,而受欢迎程度上升了26.6个百分点,由统计结果来看采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对于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的功效是显著的.

由于学习兴趣这个第一动力的激发也使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近五年来的我所教的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时间增加了近1个小时,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加强其效率也显著提高,其课外阅读量大致相对于5年前的3倍,为了鼓励课外阅读相应的我将作业量降至原来的一半,而孩子们完成作业的的时间由原来的1小时降至现在的不到20分钟,学习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5、在赏识教育法作用下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对成绩影响的统计分析

学习效率的提高是否会带来相应的学习成绩的提高呢?对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是比较有说服力的一种方法.

(1)统计数据

下面是近八年来我所带的两个班级的期末数学成绩统计表,其中从2008年到2010年所带班级二至三年级共完成3次期末考试,成绩见表1;从03年到08年所带班级一至五年级共完成10次期末考试,成绩见表2:

表1某班级三次期末考试成绩统计表

成绩优秀(100~90)良好(89~75)合格(74~60)不合格(59分以下)

2008~2009上学期(二年级)

比例20%36%32%12%

年级比例28%40%22%10%

2008~2009下学期(二年级)

比例37.5%30%20%12.5%

年级比例33.5%32.7%17.2%16.6%

2009~2010上学期(三年级)

比例46.9%37.5%15.6%0

年级比例38%35%15.2%11.8%

表2某班级十次期末考试成绩统计表

成绩优秀(100~90)良好(89~75)合格(74~60)不合格(59分以下)

2003~2004上学期(一年级)

比例12%35.6%38.9%13.5%

年级比例13.5%36.5%38%12%

2003~2004下学期(一年级)

比例14%43%15%28%

年级比例15%48%17.6%19.4%

2004~2005上学期(二年级)

比例24%34%12%30%

年级比例22%30.5%20.5%27%

2004~2005下学期(二年级)

比例24%35.5%20.5%20%

年级比例20.8%32.3%21.9%25%

2005~2006上学期(三年级)

比例28%38%10.4%23.6%

年级比例26%33%15%26%

2005~2006下学期(三年级)

比例31.3%32.7%13.5%22.5%

年级比例26%34%18.1%21.9%


2006~2007上学期(四年级)

比例13.5%25%24.5%37%

年级比例14.7%21.3%24%40%

2006~2007下学期(四年级)

比例24%48%16%12%

年级比例20%42%25%13%

2007~2008上学期(五年级)

比例35%30%25%10%

年级比例28.4%27.2%26.8%17.6%

2007~2008下学期(五年级)

比例38%30.8%24%7.2%

年级比例30%28%27.3%14.7%

(2)统计模型及方法

针对上面的统计数据分别做三种比较分析,下面简称为a分析、b分析和c分析:

A.同一批学生成绩随时间走势分析

B.不同的两届学生在同年级阶段的成绩比较分析

C.同一批学生成绩与年级组平均成绩的比较分析

统计分析方法是以学年阶段为横轴,以统计百分比数(优秀率、良好率、合格率、不合格率)为纵轴构建坐标系,这样每一批学生都会有一条属于自己的曲线,我们分别以优秀率、良好率、中等率和差率为纵轴构建四个不同的坐标系,每个坐标系上面都会有四条曲线,分别是03级所带班、03级年级组、08级所带班和08级年级组,见图1,图2,图3和图4:

图1历学年优秀率统计折线图

图2历学年良好率统计折线图

图3历学年合格率统计折线图

图4历学年不合格率统计折线图

(3)统计结果分析

依据前面建立的统计模型开始对统计结果进行三种分析

1)a分析(自身比对)

从图1可以看出两届学生的优秀率都随时间变化呈现增长之势,特别是08级学生的增长变化非常明显,而03级学生的增长变化较为缓慢;从图2和图3可以看出03级学生的良好率、合格率和08级学生的良好率基本持平,08级学生的合格率呈下降趋势;从图4可以看出两届学生的不合格率在开始阶段出现上升,之后呈下降趋势.

结论分析:同一批学生的成绩在随时间的变化而不断提高.这一结论从优秀率的上升和不合格率的下降可以反应出来,而优秀率除个别点波动外一直呈明显上升趋势说明此种教学方法非常适合成绩好的的学生,同样“好学生”区别与普通学生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其超出常人的自学能力这一论断也得到了证明.而对于“差学生”来说由于其学习自觉性较差,接受新事物的过程较慢所以一开始对这种“开放性”的教学方式表现出不适应,但随着学习兴趣的增强和自信心的建立其成绩也开始不断提高.考虑到随着年级的增长,所学知识的难度在不断增加,所以学生实际能力的增长可能比统计曲线反应出来的结果还要乐观.

2)b分析(纵向比对)

由于08级学生刚刚接手1年半的时间,只有3次期末考试成绩,所以也选取03级学生在同一时期的成绩进行比对.从四幅图中可以看出08级学生的优秀率呈快速增长趋势,良好率持平,而合格率和不合格率呈下降趋势;03级学生的优秀率和良好率都呈增长趋势,但速度明显没有08级快,而合格率和不合格率也呈缓慢的下降趋势.结论分析:08级学生的成绩上升水平要好于同阶段的03级学生,笔者从大约10年前开始摸索新的教学方法,自我感觉新的方法在3年前开始成熟,教03级学生时正处于摸索阶段,而教08级时已经形成了一套方法,原本接手08级学生时他们的“尖子生”数量不如03级,但在有效方法的引导下很快便超过了03级的水平.

3)c分析(横向比对)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本班学生的优秀率水平和增长速度都要明显高于年级组水平;良好率和合格率变化速度与年级大体持平;不合格率低于年级组水平,其下降速度要快于年级组水平.

结论分析:所带两届学生成绩要好于年级组水平.从四幅图可以明显看出在开始阶段03、08两届学生的成绩要低于年级组水平,03级学生在第三个学期开始超过年级组水平,而08级学生第二个学期便超过了年级组水平.与同年级同学进行横向比较可以看出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

五、分析总结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赏识教育可以激励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于学习成绩的提高,特别是对于“尖子生”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上面的统计分析结果可以显示出赏识教育法对学习成绩提高所造成的积极影响,但是该结果并不能作为最直接的证明,原因有四:

(1)统计样本不够丰富.由于笔者只是城镇小学里一名普通中年教师,因此带学生无论是从年限上还是从数量上都十分有限,样本容量的不足自然会对统计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2)外界客观环境不同.基层小学的期末考试其难易程度浮动较大,比如06至07学年度的上学期期末考试,由于难度较大,直接造成成绩的大幅度下滑,这些都会对统计结果产生不良干扰.

(3)由于08级学生所带时间太短,还不能完全反应出其整体趋势,与03级进行的对比也只能看作个体比较.

(4)成绩的提高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比如大体方针政策的引导,家长教育投资的提高,孩子自身素质的提高等等,因此最终结果不能只看作是老师一人教学水平的反应.

可以说“赏识教育”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积极贡献,给孩子们的总体发展带来了有益的影响,而笔者通过多年的努力,在将教育界的理论成果向实践活动的转变中也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该种方法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对于“良好生”的促进力度十分有限,而这部分学生恰恰是最具“培养潜质”的群体,因此在这里将自己的一些实践心得写出来,供大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