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技术探析

点赞:3406 浏览:10426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对于全社会而言意义重大,尤其是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产业结构调整时期,更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然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众多问题.本文基于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设置优化和学生职业素质提升等方面提出相关思考,以期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 键 词: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教育周期课程设置职业素质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期,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深化,职业技术教育在全国获得了快速发展.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内容,以此可以看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的重要地位.其中,中等职业教育是在初等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它以就业教育为目标,担负着为国家培养数以亿计的适合市场需要的劳动力的重任.其主要特点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怎么写作为宗旨,以就业为生命线,以诚信求支持,以质量谋发展,以理论、技能学习为教学目的,以中等职业学校为载体.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中职学校作为直接向生产一线提供生产、怎么写作、管理等各类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基地,其发展规模的大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输送到一线的劳动力的素质,进而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经营收益的好坏.事实上,从最近的十年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见图1),中等职业教育无论是学生人数还是学校的机构数量上都是呈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中等职业教育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处于教育与就业的结合部,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等职业教育不仅通过培养生产建设所需的高素质的劳动力,为生产建设提供人力支持和智力支持,为发展生产、提供就业机会创造条件,而且通过延长教育时间来延缓就业,将就业压力逐年分散.

在我们肯定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价值时,我们又不得不注意到发展过程中逐渐呈现的问题:比如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匮乏,中职培养周期的不合理设置,教学方法落后,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和理论结合不紧密,对中职教师的评价方式单一等.因此在提倡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同时,我们也要重视问题,笔者对如何应对和处理关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1.加强政策导向,建立稳定的专业教师队伍

政府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引导人们根据自身的需求、条件、优势来选择教育发展途径,帮助人们改变观念,认识人才的层次性,认识中等职教的优势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师资力量.从经济角度讲,职业教育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既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又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职业教育除受教育者本人外,最大的受益者是社会.从投入角度讲,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应该实行学生受益,学生缴费,企业受益,企业出资,社会受益,政府投入的政策,而其中政府应该是主要的投资方.从近十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见图2),虽然中职师资力量整体上有好转,但仍然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中职教育需求,专任教师与招生数比例仍然较高.因此在师资规模上政府仍然要加大投入.

同时,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施教主体——教师,不仅仅在数量上规模上要满足需求,同时要注重师资队伍的质量建设.因为其专业师资队伍的阵容结构、智能水平和社会影响将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的社会声誉和发展潜力,所以要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资建设,除了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外,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也应该加强内部环境的建设.一方面学校应采取措施,稳定专业教师队伍,防止专业教师流失,对招生有困难的专业,不能随意安排专业教师待岗或转岗,应有长远目光,积极创造条件,让专业教师进行脱产进修或转岗培训.另一方面,应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真正地掌握操作技术,同时完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出一支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掌握熟练操作技能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除了充分挖掘现有职教师资潜力,还可打破身份与行业界限,使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和企业事业单位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及其他有专长的人员到中职学校任教.

中等职业教育技术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中等职业教育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合理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周期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制普遍为三年,学生来源为初中毕业生,学生在校期间要学习近一年的文化课,课程内容相当于普通高中.由于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知识掌握得并不好,很难在职业学校中将高中水平的文化课学好.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学生对于文化学习的厌倦,增长了厌学情绪,以至于出现中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理论不精,技能不强的现状.另外,在三年的时间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会出现许多新的工艺、技术和规范.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本来就滞后了,毕业后还要对其进行二次培训才能上岗,造成了一定的浪费.中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数以亿计的生产一线的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要围绕这个中心任务而进行.因此,一定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怎么写作市场,找准自己的定位,要与企业紧密结合,积极开展定单培养.根据企业的需求,不同的专业根据专业的性质进行灵活的调整学制,以求在短时间内完成学生的培养任务,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各科教学要以实际应用为培养目标进行,根据所学专业有针对性的进行理论课的学习,缩短理论课教学时间,理论课的学习要以适用、够用为度,紧密结合实际,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

3、改革教学方法,及时更新专业课程设置

目前,很多中等职业教育的老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重理论、重课堂,轻实践、轻操作的观念根深蒂固,没有从根本上理解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而对于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而言,多数是因为无法适应传统的应试教育而选择了中职教育,在思维方式上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相对于抽象的理论学习而言,在教学方法上,老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应先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实践,然后进行理论教学,这样,理论课教学内容就能够和实践结合起来,使得教学更加丰富和生动.大力提倡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根据各专业的特点,自制一些多媒体课件,利用声、光、电、动画及鲜艳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经常到企业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多动手,在动手操作中动脑思考.各科教学要协调好,都要从学习操作技能出发,围绕操作技能进行整体教学.可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方式,掌握操作技能是教学的核心,充分体现文化课为专业基础课怎么写作、专业基础课为专业课怎么写作、专业课为操作技能怎么写作的目的.除了教学方法和观念的转变之外,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也至关重要.要依据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和趋势,优化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和整体效益,立足地方支柱和传统优势产业,集中力量办好长线骨干专业和别具一格的特色专业.对新设专业,反复论证,对特殊专业,大力扶持,对弱势专业,及时停办.在课程设置上应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促进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向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转变,为学生的升学和就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4.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是为市场提供合适的劳动力,因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重中之重,要大力倡导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一是要积极探索和建立根据市场、企业“订单”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机制,找准就业市场的需求,为市场、企业量身.要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企业根据所需人才的要求,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使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学和技能培养更加贴近生产一线需要.二是要通过主动让利于企业、让企业优先选用毕业生,为企业员工开展培训、继续教育和技术怎么写作等调动企业合作办学的积极性.三是学校要利用企业的资源,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在企业的生产车间开展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四是要学校与企业要共同安排好教学实习,选派优秀的实习指导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从而缩短课堂与岗位、学校与社会的距离,更好的达到定向培养的目标,最终实现校企双赢的发展.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当前由于职业指导工作的滞后,使得许多学生的职业概念模糊,职业观念陈旧,职业选择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在求职中表现为“求高、求城、求名、求权、求逸”.因此通过校企合作从而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在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专业、特长、能力的基础上,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自我,进行科学的自我职业生涯设计,调整就业预期,找准坐标,使自己的职业意向与社会需求吻合.同时,要通过职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改变传统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求稳怕变、终身固守一职”的就业观,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自主择业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因此,要抓住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和发展前景,利用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不断深化办学模式、教学方法、教育理念、专业设置等改革,及时解决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出大量职业素养好,技能应用水平高,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进一步优化我国的劳动力结构,填补技能型人才的缺口,唯有如此中等职业教育才能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不断发展、壮大.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只有“外研市场,苦练内功”,经过深化变革和增强自身竞争力,培育自己的品牌,扩展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水平,才能在与普通高中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促进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