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关于建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培养体系的问题

点赞:6858 浏览:1891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作为国内大专院校普遍设立的专业之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我国培养了许多掌握外贸规则和熟悉外贸运行机制的人才.但是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外贸环境的迅速变化,国贸专业的毕业生开始出现了需求迅速膨胀、供给不足、就业困难的窘状,面对这些问题,作为应用型本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课程体系的设置和运行务必要采取新的教学与管理模式,去不断适应国贸领域出现的新趋势.本文结合作者在实践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分析民办高校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培养体系建立中的一系列问题与应对的举措.


【关 键 词】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型人才;教学结构;多层次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F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257-02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人才培养体系的困局

伴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贸专业各类层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国际商务专业应运而生,并一度成为各高校最热门的专业.如今距离我国加入WTO已经过去整整11年,但是,毕业生中真正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的却寥寥无几,甚至出现了外贸行业急需要大批国贸人才,而国贸专业的学生却无法就业或不在外贸岗位就业的现象.《中国人才蓝皮书2010》统计,2010年国际经贸人才需求79万人.而中国每年高校经济类专业毕业生为13万左右,即使这13万人全部从事国际经贸行业,供需缺口仍然很大.未来三年,中国的经贸人才中,负责外贸公司重大投资与战略的决策人才最为欠缺,需求缺口在2/3以上;业务营销人才欠缺30%以上;专业管理人员欠缺一半以上;怎么写作贸易人才欠缺70%-80%;投资人才缺口也在60%左右.然而,就在人才需求如此旺盛的情况下,国际经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却不乐观.《2010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成为排名第十的所谓失业量较大且薪资较低的“红牌”专业.

相对于旺盛需求,相对于供给不足,就业还十分困难,这种供需困局不能不让我们深思.是人才结构出现了问题?是人才质量出现了问题?还是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社会需要?

二、现行培养模式缺陷分析

(一)人才培养目标趋同化

如今各高校对于国贸专业的学生普遍以“外语强,多证书,多能力”为培养目标,虽然外贸工作的一般要求,但是没有突出各学校人才培养特点,更没有体现人才培养的差异性.人才培养目标趋同化有三个后果:一是人才能力趋同.相同或相近的人才培养目标导致人才能力接近.少数优秀学校与一般院校人才的差异也在质量上,而不是在能力结构上.不能适应社会对不同层次、不同能力人才的需要.二是人才能力稀释.强调“宽基础、强技能、高素质、创新性”的培养要求,势必造成什么都要学,什么都要强.在有限的教育时间内,学习内容被压缩,课时被摊薄,课程学习演变成概述或演示.结果是什么都学,什么都不会.三是人才层次不分.国际经贸需要高级规划人才、管理与决策人才、高级技术人才、一般技术人才和一般作业人才等五种层次的人才,而该种培养目标下的人才并不能针对其中的任何一种,造成人才能力与实际需要不吻合状况.

若干关于建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培养体系的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国际经济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二)人才培养方案难以承载培养目标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个方面:一是教材内容跟不上形势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文明的提高使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领域、新课题.如贸易与环境、标准化与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新贸易保护等.现有教材基本上围绕传统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进行设计,不能适应新形势变化.二是实践技能培养严重不足.虽然设置了实践环节,但内容不系统,设施不完备,实践效果差仍是普遍现象.学校的实验课程以基础实验为主,缺乏提高实验和创新实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不稳定,合作企业积极性不高.

(三)人才培养途径单一

目前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体,一切培养责任完全由高校承担.实际上由于资源的有限性高校难以完全承担人才培养重任.高校实践设施不足,制约了人才技能培养的质量.虽然进行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培养基地等,但大都是基于合作协议开展的,并不是基于共同产权机制.企业合作的临时性和不积极态度,大大削弱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国应积极探索政产学研联盟人才培养机制,拓宽人才培养途径.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市场细分是市场营销学中的理论,是企业根据产品和怎么写作需求的不同把现有的市场划分为不同的子市场,然后依据企业的竞争优势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子市场并为之怎么写作取得收益的营销理论.市场细分主要的特点是可以集中使用企业的优势资源在目标市场中竞争并取得市场主导地位,它同样适用于教育行业.高校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自己的优势资源,这种优势资源是独有的,是高校树立特色的基础.同样高校资源也是有限的,它并没有为所有市场需求怎么写作的能力.利用自己优势的教育资源为一个或几个目标子市场怎么写作,是高校树立特色取得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

就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而言,其人才培养应定位于培养国际经贸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上海商学院结合自己的历史积淀、行业背景、办学条件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经营管理专门人才,并进一步规划了该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能从理论的高度理解社会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和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熟悉商务操作流程,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较快地适应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环境;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人才培养模式是由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途径三部分组成的.创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内容安排上创新;在结构设计上创新;在培养主体上创新.在内容安排上,针对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的培养现存的问题,我们认为应在如下方面进行创新:一是加强教材建设.针对目标层次人才培养要求,编写不同内容、不同深度的教材体系.体现层次需求、反映时代特点,尤其是实验、社会实践教材应大力开发.二是完善英语教育体系.将现有的公共英语、专业英语体系拓展为公共英语、专业基础英语和专业实践英语.三是完善技能培养体系.构建基础实验、综合实验、研究创新实验体系;构建专业认识实习、岗位技能实习、调研设计实习体系.四是完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创新意识、创新技术、创新实践课程体系.

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竞争优势

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新构建可以解决人才能力趋同所带来的三个问题,即人才能力趋同、人才能力稀释、人才层次不分.人才能力差异化,可以改变人才供给结构,解决一些层次人才饱和而另一些层次人才稀缺问题.分层次设计模块,围绕该层次人才培养目标集中构建该层次对应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所须的课程体系,可以解决人才能力稀释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分层次培养人才,可以提高人才针对性,提高人才对各种工作要求的适应能力.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能力,最终将提高教育竞争力.